今年是《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7周年,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专访粤港澳三地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相关负责人,推出《主任开麦》系列视频,反映大湾区建设成果、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着力点。
陈国基表示,会尽快拿出措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目前,香港正在主动向北发展,拥抱崭新的未来。
梁振英接受南方报业专访,谈南沙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
发展改革部门将深化落实“1+1+9”工作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作出更大贡献。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前海合作区不仅有实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而且有潜力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
两个合作区的建设将有助于内地法律人才“走出去”,港澳法律人才“走进来”。
接下来,两个合作区应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不断塑造数字贸易竞争优势。
横琴在创新创业方面累计孵化项目696个,其中港澳项目332个。
宋永华表示,澳门大学被放在重要位置,全校师生备受鼓舞。
王福强表示,两个合作区的建设将有效破解制约港澳发展的多种问题,为港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大湾区发展靠一个城市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实力。
大湾区应继续寻求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加注重高质量进口。
不仅要考虑到青年创新创业的问题,还要考虑到香港专业人士进大湾区内地发展的问题。粤港两地之间的专业人才互认仍然是关键。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葛长伟参加“大湾区·大未来”主题宣传媒体见面会。
大湾区下一步除了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要将大湾区内部方方面面的规则统一起来。
粤港澳三地存量资源叠加,可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优势,只要突破行政壁垒和规则赌点,变存量为增量,就能形成坚实的创新优势。
两地高校的合作将加深粤港两地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大湾区人才培养,促进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年轻人融入大湾区,共同实现大湾区发展。
大湾区11个城市的发展各有侧重,当澳门青年综合个人特长和城市特点去考虑,他们将会发现更多职业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