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对话湾区

专访艾学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发改担当

2022年11月30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权威访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入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在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中体现发改的作为。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保障经济行稳致远

  南方日报:发展改革委在服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将如何积极作为?特别是如何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艾学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发展改革委将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年度计划为引领,加强趋势把握、形势研判,加强经济监测调度和政策应对储备,保障经济行稳致远。深入开展影响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夯实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

  其中,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上积极作为。省发展改革委是投资主管部门,将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使供需共同受益、增强发展后劲。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聚焦国家部署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划一批重大战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和方案的“盘子”,分领域推进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标准化,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统筹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用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等机制,用足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助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水、电、气、路等内联外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信息、创新、融合三类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畅通经济循环“血脉”。优化投资结构,在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坚持制造业当家上积极作为。协同省有关部门,把工作的着力点始终聚焦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强化“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业项目”四位一体,推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推动大湾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南方日报:下一步如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

  艾学峰:我们要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服务打造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服务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在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推进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两点”和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两廊”建设,推动建设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完善粤港澳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打造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四大产业创新高地。

  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深化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建设,携手港澳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着力培育湾区“大市场”,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跨境便捷流动。

  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方面,从大湾区民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办起,深化与港澳在民生领域的融合发展,为港澳同胞在内地生活就业提供更大便利。

  在建设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充分发挥横琴、前海、南沙重大合作平台在扩大制度型开放、承载重大合作项目、集聚高端资源要素上的功能,“以点带面”引领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南方日报: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艾学峰:紧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加强基础研究支撑方面,强化规划和政策引领,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优化布局,聚焦创新关键环节促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在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谋划一批补齐产业“短板”和锻造战略博弈交换能力“长板”的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组织实施。

  在推进成果产业化方面,研究在集成电路、生物、纳米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

  在深化创新制度改革方面,在推动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研究、创新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分配体系等方面,推进实施一批体现科技创新规律、让创新主体有获得感的改革举措。

  使一流营商环境成为

  广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南方日报: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艾学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首先,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快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广东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行动。

  第二,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抓好《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组织开展省内营商环境评价和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点,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实施粤东西北城市重要量化指标对标提升行动。

  第三,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研究制定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的举措,精简省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挖掘梳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应用场景和创新需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第四,深化天然气、电力、供水等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保障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有序推动新能源试点进入市场。

  第五,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基础设施和能力,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进一步降低制度性成本。

  南方日报:下一步广东在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上要如何发力?

  艾学峰:我们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在补短板、固底板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首先,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加速县域工业化进程,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努力实现“县域活,全省活”。

  其次,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确保五大都市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等重点建设任务落实落细、取得成效。

  同时,用好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促进区域城乡联动发展,推动新一轮产业有序转移,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形成更好的产业协作关系,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老区苏区等特殊类型区域振兴发展,落实省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方面广东如何率先探索?

  艾学峰: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源消费管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动更多企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

  另一方面,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新型储能建设,推动能源发展绿色转型。

  南方日报: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艾学峰:我们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积极作为,不断实现广东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面要促进高质量就业,在发展规划和计划中更加突出提升就业质量,抓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和企业培育,推动就业优先战略深入落实。

  另一方面要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结合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布局,研究修编全省人口发展规划,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确保粮食安全,增强能源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记者 吴哲 唐子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