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7周年,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专访粤港澳三地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相关负责人,推出《主任开麦》系列视频,反映大湾区建设成果、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着力点。
黄景禧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日渐完善,吸引港澳青年扎根湾区、创新创业,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郑永年表示,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就要增强人才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应发挥所长,将人才优势聚集整合,让人才要素在湾区流动起来。
这里有一流的高校科研平台,有新兴行业带来的新工种,还有住房医疗等配套措施带来优质的居住环境。
王恩哥在演讲中再次提出“三品论”:“高校研究所做的是‘样品’,市场上企业买到的是‘商品’,中间我们做的是‘产品’,这些东西都离不开人。所以我们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个平台,汇集大家的智慧,贡献力量。”
他强调,香港将不断加强自身的发展动能,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刘晓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的南大门,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拥有突出产业优势。
谢长安表示,广东省是生产制造的创新高地,企业长期以来非常受益,而香港、澳门是百事公司重要的市场之一,一直以来大湾区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基地。
余放介绍,今年安利对中国市场进行了第十次增资,升级了广州的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引入了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未来产品创新布局打好基础。
《南沙方案》发布已满一年,如何让南沙“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记者专访了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
引导更多台资到大湾区来发展投资
促进两岸同胞的互相了解与沟通
徐政和表示,要着重培养人才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从能力培养出发,把知识获取跟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苏国辉院士率先在内地建立联合实验室,带领团队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塑新型策略。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批来到内地执业的港澳社工,董文伟成为珠海横琴荷塘社区的“团宠”。
香港将积极把握湾区机遇推动互联互通,与内地城市优势互补、并船出海。
他表示期待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东南亚企业进入大湾区的核心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