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对话湾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信息技术赋能“数字湾区”建设

2020年10月09日 来源:南方网

[ ]

  “在疫情冲击下,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数字经济这一新机遇,利用网络信息空间发展经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6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应邀在线参加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资讯中心揭牌仪式,并接受了南方网记者的专访。

  科学评估提升大湾区内部凝聚力

  作为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郭仁忠院士提出以虚拟城市环境为载体实现城市大数据集成,以空间语义关联实现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为各类智慧城市应用提供一个共性的开放式开发运行环境,可称之为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这一战略构想与近年来热议的“数字湾区”发展路线不谋而合,在业界及相关领域都引起了极大反响。

  郭仁忠表示,发展“数字湾区”首先要关注大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到优化改进的方向。郭仁忠解释道,粤港澳大湾区是由若干个城市构成的区域,需要通过协同合作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之间融合,形成共赢的局面。以往城市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同质化竞争,现在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产业链链条是否完整?产业分工是否明确?区域布局是否合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科学评估,确定优化发展的路径,推动大湾区城市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空间优化实现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网络空间成为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另一个重要生存空间,空间信息产业也成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实现空间的优化利用,同时还能缓解环境问题,助力绿色生态环境发展。郭仁忠认为,“数字湾区”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产业空间的布局及结构的合理性,改善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利用好网络空间,加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郭仁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经济活跃度高,承载的经济总量以及人口总量非常庞大,但区域空间却非常有限。通过网络空间来承接大部分社会经济活动,能弥补地理空间以及土地资源上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能力,这种辐射能力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远远地超过省界,甚至是超过国界。

  郭仁忠还分享了一个实例:深圳大学今年承接了一个国际性会议,本来预估会议规模不超过三百人,后来由于疫情影响改为网上召开,最终参加的人数达到两万多人。他表示,这是在传统的方式下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是现在改为线上举行会议,不仅能保证会议效果完全一样,而且便捷高效、低碳环保,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还节约了时间成本。

  借力平台构建大湾区开放生态

  有人说,大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新的经济命脉;用好了它,就拥有了新型战略资源。郭仁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资讯中心作为信息平台、研究平台和宣传平台,势必会加大力度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的引擎作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郭仁忠表示,信息资讯中心作为一个正能量的宣传平台,能够向社会传递权威可信的信息,集聚湾区能量、发出湾区声音、宣传湾区品牌、塑造湾区形象,在“数字湾区”的建设方面将发挥独特的平台支撑作用。

  记者 李美仪 詹海珊 黎妙娟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