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在中央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牢固树立,澳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珠江西岸、南海之滨的黄茅海海域上,自2020年6月打下首根钢管桩,到预计2024年12月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在短短4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于碧波万里之上筑起“小蛮腰”,竖起新地标,创下跨海工程的“黄茅海速度”。
进入11月,虽然年关将至,但粤港澳大湾区展会依然空前火爆:“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刚一结束,就迎来了火爆的珠海航展;被誉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向标”的广州国际车展紧随其后。
活力大湾区,承载着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大湾区持续升级“蓝色粮仓”建设,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典范。本期让我们聚焦广州南沙和湛江,一起探索活力湾区的发展故事。
江河奔腾,万人引颈。“火”起来的是江河上的龙船,“热”起来的更有大湾区的人气。就在9月25日,广东罕见以高规格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将文旅产业作为广东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广东旅游之强为旅游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近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青春华章·行走湾区 点赞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深圳、珠海进行。8名来自粤港澳的高校学生代表组成青年嘉宾团,全方位感受大湾区发展加速度。
文化大湾区,气韵“最岭南”。广东作为集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创新活力、文化交融互鉴等要素为一体的地区,充分彰显人文湾区的独特魅力。本期,让我们聚焦广州和潮州,一同探索大湾区发展的人文故事。
在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13万亿GDP庞大体量的背后,是165万户制造业经营主体助力挺起的产业脊梁。本期,让我们聚焦到广州、佛山和深圳龙岗等地,探讨传统制造业如何借助科技赋能提质升级,以及科技如何开创新经济业态。
广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版图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9月18日上午,青年嘉宾团来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沉浸式体验岭南文化魅力。
38岁的刘志聪是一个标准的香港“企二代”,出生于香港,少年时赴美国求学,2014年回到广东东莞帮助父亲打理家族企业。十年内地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让他见证和感受到东莞以及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这是一场推广网络安全知识,汇聚科技、产业、人才的全国性大会,是广州率先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重大契机,更是南沙打造成为全国数据服务产业发展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数字创新能力最强区的重要舞台。
港澳首次亮相网安周,他们带来什么"黑科技”?记者探访展区时发现,随着大湾区交流的日益密切,多位港澳人士表示,期待未来三地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网络安全的新技术、新应用。
截至目前,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35项,其中全国复制推广94项,全省复制推广111项。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前海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7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满月,持续催旺两地人气、商气、烟火气。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即饱和”,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累计车流量预计超过300万车次。数据之外,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热气腾腾。于普通人的日常之中,这座气势恢宏的世纪工程带来了一些“小确幸”。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珠江两岸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互游更加红火。到深圳体验室内滑雪、去中山参观孙中山故居、在广州参加研学之旅、赴港澳乐享亲子游……这个暑假,大湾区迎来新一波旅游热潮,文旅消费热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