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东顶住压力,向“外”拓展,千方百计化解和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不断向开放要动力要活力。正如《广东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报告2024》所指出的,在外贸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外经贸逆势增长的表现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5年来,大湾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要素资源、平台项目等合作,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大湾区的舞台上,港澳青年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当下,新兴产业不仅是广东重点发展方向,也是香港推动与内地合作的热词。除了低空经济,今年香港施政报告还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上,提出不少与内地合作的创新政策,以湾区思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横琴到澳门,最近的地方仅隔着187米。曾经这187米的距离,不仅是隔岸相望的海湾,还是两种制度、两种货币、两个关税区的相隔。如今在横琴口岸,最快只需20秒就可通关,只比短跑200米世界纪录的速度慢大约2秒。
今年10月,香港《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将“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内容独立成章,提出未来一年与内地合作的系列新举措,为粤港开拓了广阔新空间。具体看,粤港合作“增量”在哪?我们从香港“三大中心”与内地的合作方向出发,为您一一揭秘!
在深创投等耐心资本的带动下,深圳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存续规模15241.4亿元。2023年深圳R&D费用达2236.61亿元,投入强度为6.46%。
今日香港,风鹏正举。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传统优势巩固提升、新兴动能培育壮大、巨大创造力不断迸发,由治及兴新篇章正加速写就。
今年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在中央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牢固树立,澳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珠江西岸、南海之滨的黄茅海海域上,自2020年6月打下首根钢管桩,到预计2024年12月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在短短4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于碧波万里之上筑起“小蛮腰”,竖起新地标,创下跨海工程的“黄茅海速度”。
进入11月,虽然年关将至,但粤港澳大湾区展会依然空前火爆:“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刚一结束,就迎来了火爆的珠海航展;被誉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向标”的广州国际车展紧随其后。
活力大湾区,承载着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大湾区持续升级“蓝色粮仓”建设,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典范。本期让我们聚焦广州南沙和湛江,一起探索活力湾区的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