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来源:南方+
为推动更多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打造更多医工融合新场景,促进产销对接形成实际生产力和实实在在的产值,9月9日,“百企百院粤医行”医工产销对接活动东莞专场在松山湖举行。
近年来,广东创新药械获批注册数量逐年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广东获批28个创新药械,其中14个新药、14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值得注意的是,14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已持平2024年全年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
“药物好不好用、是不是市场急需,临床说了算。”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黄庆晖介绍,该院与广州国家实验室、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研制了莱瑞特韦片、昂拉地韦片等1类创新药。
在他看来,创新药械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要形成一种高效的“俱乐部式”研发模式。“政府倡导搭台,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由医院提供临床资源,联合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共同攻关,相关科研成果企业负责转化与推广,各方形成‘铁哥们’式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共同推动科研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开发出更多中国原创的先进药物和药械。”
“本次对接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医院日常服务患者较多,但与企业的交流机会有限。通过本次活动促进院企对接,面向临床需求、市场需求和患者期待,共同开展研发合作,将有效提升研发转化的成功率和效率。”广东省中医院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肖春生介绍,本次对接活动该院带来了4个院内制剂和2个医疗器械产品向企业寻求合作。
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产品多属于严格监管的三类医疗器械,全球范围内均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设有极高要求。“因此在研发的过程中需要非常精准地对接临床需求,这仅凭工程师在实验室中的构思并不能实现,必须依靠‘医工结合’与产学研协同的机制。”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李斌介绍,该公司已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医工结合流程,目前与一线医生共同推进的项目有十余项,累计接收来自临床的创意点子超过百项,系统化的转化机制则确保这些创意能够被科学评估和有效落地。
活动还同步发布了首批广东省生物医药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拟转化成果133项,为院企合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合作契机。
(记者 许宁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