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拥抱“机遇湾区” 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2024年05月2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韩美林、田青、杨渡、许钦松、葛亮、霍启刚、何猷君……多位来自内地与港澳台的嘉宾,以及文化领域的政府部门人士、高校智库学者、企业机构代表及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建人文湾区”与“共享机遇湾区”两大主题畅所欲言,贡献智慧力量。

  “岭南文化是大湾区的DNA”

  “岭南画派曾在画坛开风气之先。”分论坛伊始,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分享了他与岭南艺术家结下的情缘。以上万年前未被破译的中国古代刻画符号和文字为基础,他创作的“天书”系列作品,曾得到广东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的鼓励和支持。

  韩美林在深圳蛇口四海公园内留下了城市雕塑《盖世金牛》。在他看来,大湾区经济与社会能够不断发展,靠的就是这股“牛劲”。丰赡瑰丽的岭南文化,同样引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的关注:“岭南文化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名片和DNA。”

  田青指出,广东音乐给人的一般感觉是优美灵动、轻盈飘逸、歌舞升平,但其实在岭南文化的深层,一直有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客家筝曲《崖山哀》表达了后人对崖山海战的绵绵哀思,这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唯一记载这段历史的乐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进入21世纪,文天祥曾经留下《过零丁洋》诗句的伶仃洋边,小小的渔村深圳已经发展为人们引以为豪的大城市,这就是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国是非遗大国,岭南更是重地。每一项湾区非遗都是千百年来文化累积的成果。”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葛亮也对湾区文化有深切的感受,他的长篇小说《燕食记》就以粤菜这门湾区非遗为题材。

  “讲好湾区故事,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体现。”葛亮期待将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基点,勾勒丰赡的中华民族历史图景。同样身为著名作家,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也对中国台湾与湾区之间的交流充满期待,希望台湾地区与湾区连接起来,一起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粤港澳三地身份认同

  “湾区城市间具有着紧密又多元的文化特性,粤港澳三地拥有共同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这些共同特点使得该区域文化同源、人文相亲。”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许钦松说。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交流融合,现场多位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献策。香港艺术学院前院长茹国烈认为,每个城市与城市文化都会随着时代而改变,从而形成“文化光谱”的概念。如果用“文化光谱”去看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会看到丰富的文化场景:每座城、每条街、每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文化是一锅汤。岭南文化、湾区文化已经有不同材料在里面,只要我们加以混合、发酵和累积,在11座城市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湾区文化很快就可以熬成一锅精彩滚热的汤。”

  湾区文化不仅要熬成“一锅汤”,粤港澳三地更要“拧成一股绳”。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毕其全功,必须建成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构建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吴志良表示,共建人文湾区对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很大意义。

  港澳青年热议湾区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接轨,湾区融合的意愿也在不断加强,让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感触尤深:“硬件联通之后,更需要软件的交流互动。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善用优势,巩固湾区的文化内涵,推进深度交流合作,把我们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让一代又一代湾区人传承下去。”

  “香港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界处,文化和文化产业也要有双循环的格局。”他建议,香港一方面可以用软性的文化媒介,对外辐射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塑造中国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窗口,把国际的文化艺术带入内地,形成多元创意的文化环境。

  “明年,粤港澳三地即将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有着推动文化双循环的责任和能力、优势和使命。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历史机遇就在面前。粤港澳三地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说。

  在大湾区,“一国两制”是人文湾区的最大特色,港澳是岭南文化出海的桥头堡。“港澳是大湾区形象展示的窗口和文化融合的平台,这是湾区的独特优势。”星竞威武集团董事长兼CEO何猷君观察到,优势要素在大湾区聚集和流动,展现出非凡活力,港澳和内地的优势快速融合,形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机遇。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大湾区的企业家、新时代的创业人,如何把握当下的时代潮流?何猷君提出了三点建议:继续深化湾区政府引领作用,增强三地开放交流;整合三地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投身创新创业浪潮,以实际行动拥抱“机遇湾区”。

  何猷君表示,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携手同伴,奉献智慧与汗水,在大湾区埋下理想的种子,养护它发展成长。他也呼吁,港澳青年要用好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便利,积极投身大湾区发展浪潮。

  (记者 杨逸 王涵琦 陈庭辉 姚志豪 仇敏业 张梓望 梁钜聪 许舒智 鲁力 朱洪波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