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读懂“湾区之约” 看见广阔未来

2024年03月05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还记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的一句“我是大湾区人”,引发强烈共鸣。今年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日前,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表示,欢迎中外记者朋友们与来自港澳的委员多交流,了解港澳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故事,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五年来,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的热土,经济总量从超10万亿元上升至超13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了全国11%的GDP。宏观的数据背后,是生活的气象万千,是“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认同感,是“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区”的畅达便利。

  龙年春节期间,人们再一次见证了“湾有引力”——港澳居民驾车“北上”逛花市、办年货、吃团年饭、走亲访友,内地旅客赴港澳体验烟花汇演、花车巡游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

  “车畅、人兴、财旺”的热闹场面,正是“硬联通”“软衔接”“心相融”不断加速的生动写照。一位今年春节从香港到广州、深圳处理公务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用“一日千里”形容大湾区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大湾区融合发展之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空中出租车”首次演示飞行成功,意味着深圳至珠海的车程缩短到20分钟,“低空经济”的蓄势“起飞”,刷新了“湾区速度”:“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15分钟经济生活圈”也不再遥远。

  近年来,大湾区建设频获政策关注,更好的湾区背后,是更高的期许。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政治舞台,多位代表委员也积极建言献策,如加强粤港澳三地执业资格互认、协调税制差异;构建跨境信用贷款“湾区标准”,为中小企业到大湾区投资兴业提供便利,等等。从一项项务实建议中,不难看到“开放”“互认”等关键词,它体现了这样一种高度共识: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关键是写好“协同融合”这篇大文章。让“梦想之地”扩大“朋友圈”,“机遇之门”开出“同心圆”,“湾区之潮”才能尽显澎湃活力。

  春天的大湾区,无边光景一时新。从“打卡大湾区”到成为“大湾区人”,期待更多朋友接续书写“9+2>11”的动人篇章,在这里,遇见未来、创造未来!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