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嘉宾共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2023年12月0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近年来,全球经济、科技格局加速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业形态和人民生活方式。面对新变化新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12月2日,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平行研讨会上,全球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发展路径。

  经济结构性转型

  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全国11%的经济总量。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深圳)高级研究员封小云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更注重“质”的周期阶段。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需要进行结构性转型,而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成为中国迈向创新型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从以前的“前店后厂”,到如今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科技集群——“深港穗科技创新集群”,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合作模式已从初级要素的互补性合作走向创新资源的协同合作。

  “要从追赶型经济体走向发达经济体,要走创新发展路径,让经济增长从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封小云说,“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率先进入高质量创新型经济的先行条件。”

  支撑高质量发展

  技术与产业升级是关键

  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和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国际前沿的AI、生物科技产业方兴未艾。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已连续七年居全国之首,“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自由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不断激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观察到,从世界经济史来看,一个经济体如果要从中等收入水平提升至发达经济体水平,必须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技术升级和由此产生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与核心。

  郑永年表示,“在基础科研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所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基础科研融合后可以做到更强,形成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的‘世界枢纽’。在应用技术方面,广东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在全国首位,珠三角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应用技术转化能力。在金融支持领域,广州、深圳、香港具备能力,可合作建立竞争力强的金融中心,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彤同样关注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经济能够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实际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业升级正在塑造新的产业格局。”王彤说。

  “生物医药行业也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分享了他的看法。近年来,AI、超算、3D打印等前沿技术不断出现在医药产业的不同场景,基因编辑技术、区块链技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纳米技术等新热点深刻影响了研发、生产、物流等各环节,对产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外向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李楚源说。

  敢为天下先

  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标和利用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国际化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起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最大限度吸引、利用、配置全球的高端资源。

  开放包容的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无数机遇。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应该进一步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表示。

  他建议,要以全局思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以新格局新视野加速提升大湾区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也要结合国家战略加快促进大湾区高端要素聚集,以新发展理念的思维,长远谋划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一定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去探索机制创新。”

  精彩观点

  要加快计算产业发展,构筑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最近生成式AI的兴起带来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数据大国,数据存储产业也将成为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并成为新的国际竞争高地。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在国产化条件下已经具备了突出的国际竞争力,有可能成为中国IT进入世界市场的又一张新名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成为制约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数字经济正面临严重威胁,“安全可信”很重要,网络安全可信要达到“六不”的防护效果:一是使得攻击者进不去;二是混进去的人也拿不到东西;三是拿得到东西也看不到加密的保护信息;四是对系统进行免疫保护;五是让系统工作瘫不成;六是即使发生了也要使它赖不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沈昌祥

  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围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化对外开放水平,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同时,还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等各个领域创新改革经验,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大湾区继续前行的强大的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

  大湾区有很多非遗项目,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资源。可将“非遗”的各种数据汇总起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非遗”数据进行整理、导入,利用录音、录像等方法,对“非遗”数据进行全面动态的真实记录,构建数据库,然后到海外媒体推广出去。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周文港

  人在决策上的能力要远远优于技术,我们不要盲从相信机器比人强,要相信人才是真正的主体。人工智能应被视作一种赋能性的技术,可以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更关键的是如何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咨询机构专家组专家曾毅

  (记者 郑慧梓 吴雨伦 刘珊 摄影 苏韵桦 见习记者 郑新洽)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