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奋力书写大湾区互联互通新篇章

2023年10月2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桥连港珠澳,筑梦大湾区。今年10月23日,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五周年的日子。忆往昔、话当前、展未来,社会各界尤其是粤港澳三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港珠澳大桥“庆生”。

  从一座大桥,到一个湾区,何以赢得万众瞩目?把时针拨回到五年前。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并指出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强调“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指明了方向。不到四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港珠澳大桥写入其中,其对于构建大湾区发展格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这座创下多项世界之最,被誉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的大桥,循着国家战略的牵引,迎着南海潮头的春风,不断彰显社会和经济价值,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形塑着大湾区的现在与未来。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全线贯通后,香港到澳门驾车不超过40分钟,到珠海也不超过50分钟,当前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人员往来和贸易通道。数据显示,五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的人员达3600万人次,车辆750万辆次;今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超过115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6%;出入境车流量达235万辆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昔日安静的伶仃洋上,如今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尽显湾区勃勃生机。

  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便捷的通关环境,离不开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不断深化。五年来,“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接连落地,港珠澳大桥率先建成并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查验新模式,建立与口岸签证机构互联互通机制,增设快捷通道信息采集便民点,使用“一站式”车辆通关系统,应用“跨境一锁”等通关便利模式,开辟绿色通道……从“硬联通”到“软联通”,让大桥交通优势不断显现,经贸功能持续强化。据海关统计,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第一个1000亿元用时2年,突破第二个1000亿元用时7个月,今年9月底突破第七个1000亿用时仅6个月。

  港珠澳大桥是世纪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随着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照进现实,“大湾区人”对于三地融合发展的参与度更高,获得感更强。如今,一到节假日,港澳居民开车“北上”正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新生活方式,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工作生活空间。目前,已有超33万人次港澳居民在粤参加社会保险。人们透过这座桥,读懂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光明未来,也读懂了中国道路的独特所在、魅力所在。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港珠澳大桥也将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和示范意义,助力“大桥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更好传播。

  港珠澳大桥的生动实践,也是广东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先后开通,广深港高铁恢复通车、深港公交地铁扫码互通……广东坚持软硬联通一起抓,加快建设“数字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打通跨江跨海和跨省出省大通道,充分发挥大湾区联结内外循环的优势,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新起点,新使命。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是大湾区新的使命任务,也蕴含着对用好管好大桥新的更高期许。面向未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大力弘扬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奋斗精神,全力打造样板大桥、百年大桥、平安大桥、便民大桥,奋力书写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篇章。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