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8日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5周年。在这个里程碑时刻,南方网从宏观发展、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优质生活圈、重大合作平台等大湾区重点工作领域开展深调研,推出系列报道,记录大湾区建设奋斗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机遇,致敬伟大新时代。
“港珠澳大桥澳门跨境货物转运站运营后,货物在港澳之间运输已经从1天缩减至1小时,成本大大降低。”南光物流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粤港澳三地跨境物流业务的参与者,南光物流经历了近年来大湾区交通互联的大变迁,享受到交通互联带来的红利。
南光物流的感受也是众多交通互联受益者的心声。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以来,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距离不断缩短,互联模式不断创新,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快流动,经济生活加快融合,居民、企业、产业发展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
织就立体交通网,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现实
2024年2月,一辆载满乘客的高铁从香港西九龙站缓缓驶出,向深圳福田站加速奔去。这是广深港高铁穿梭于香港与大湾区内地的日常场景。自2018年广深港高铁通车后,大湾区内地到香港时间大幅缩短,让大湾区内地居民“南下”和香港居民“北上”实现说走就走。
2023年1月15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正式恢复通关。图为广深港高铁内地入境列车缓缓开出香港西九龙站。
“近期去香港玩,我都选择广深港高铁,从深圳北站到香港西九龙仅需20分钟,另外,通关实施‘一地两检’,非常方便,比起以前经罗湖口岸过关再坐大巴到香港市区耗时1个多小时的方式,体验感好太多。”经常去香港游玩、在广州工作的小妮说道。
除了广深港高铁,大湾区还在不断加速各种通江达海的交通联通。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2019年南沙大桥投入使用,2023年广汕汕高铁正式运营,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跨珠江口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如今,大湾区高铁、城际、地铁、高速等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构建起了外联内畅、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大交通格局。
得益于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从蓝图变成现实。广铁数据显示,从广州南站出发,17分钟可达东莞、37分钟可达深圳、48分钟可达香港,1小时内可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大湾区正在同城化,坐高铁从深圳北到广州南只需30分钟,我现在工作在深圳,一到周末就回广州。”深圳工作、广州定居的陈女士说道。
打通转运流程,海陆空跨境通关便捷高效
今年2月,一批旅客拖着行李箱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香港机场服务专厅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完成内地边检部门查验后,直接乘坐香港国际机场的封关大巴经港珠澳大桥到达香港机场,搭乘飞机前往国外旅游。这是去年12月“经珠港飞”客运项目开通以来常见的场景。
“经珠港飞”是近5年来大湾区交通互联“软服务”的一大创新政策。与以往的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采用“空-陆-空”联程转运方式,免去香港出入境查验环节,大幅提高通关效率。据悉,两个多月来累计逾4000名旅客使用“经珠港飞”,未来年服务旅客量有望达50万人次。
2023年12月12日,“经珠港飞”客运项目开通。图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大厅“经珠港飞”专用通道。
无独有偶,这种创新联运方式也被复制到了水路上。去年5月,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正式运行,开创了“海天联运”独特运作模式,实现广州城区坐船2小时直达香港机场。
广州会展中心海关相关负责人对该模式解释道:“通俗地说,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就是香港机场位于广州的异地候机楼,可实现‘登船即登机’的一站式服务,这种创新模式有利于加快促进大湾区机场群和港口群深度融合发展。”
水路上的联运方式创新,还体现在货物运输上,“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改革创新非常值得一提。以深圳港为核心的“大湾区组合港”和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的“湾区一港通”把大湾区内河港口视作同一个大港,实行“一站式”通关查验,解决企业奔走两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推动东莞港、珠海港、佛山港、中山港等内河港口大幅提高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深圳海关表示,这些模式有利于促进大湾区港口间资源共享,形成大湾区水运一盘棋的全局效应。
此外,大湾区还在陆路联通上玩出新花样,港澳居民可以“一脚油门到湾区”。自2022年8月,全面开放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后,2023年1月“澳车北上”和7月“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港澳居民“北上”更加便捷。今年春节期间,港澳居民自驾“北上”跨境过节成新时尚。据拱北海关统计,春节前4天,拱北海关累计验放进出境车辆6万辆次,与去年春节同期比增长2.7倍,其中“北上”港澳单牌车4.3万辆次,占比超七成。
大湾区陆路联通另一种创新模式体现在口岸通关上。5年来,为了让居民便捷行,大湾区已陆续推动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等创新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为了让货物“加速跑”,大湾区推动粤港、粤澳海关“跨境一锁”在珠三角九市全面实施,减少货车在出入境时重复查验次数。
口岸消费火爆,大桥经济港口经济发展兴旺
近期“港人北上深圳购物,逼爆各大超市”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深圳口岸附近,操着一口流利粤语的香港人拖着行李箱大量采购成为一景。
“现在坐高铁15分钟就能到深圳繁华商圈,购物、吃喝体验非常好,偶尔我们还会去享受按摩、看看电影。”住在香港、周末偶尔带着全家人到深圳游玩的李先生表示。
李先生是众多“北上”香港客的一员,也是大湾区反向消费的典型代表。数据显示,2023年,5334万人次港人“北上”,按2022年底香港人口733万人测算,2023年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自去年初广深港高铁恢复通车一年来,广深港高铁由内地往香港发送旅客1085.6万人次,香港往内地发送旅客1041.3万人次。其中去年国庆期间,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64.3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22.8%,节假日跨境游比5年前更加火热。
除了推动人员往来,拉动民生消费,大湾区交通互联还促进货物贸易,推动大桥经济和港口经济发展。
自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已突破7000亿元,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已实现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从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0余个。
2019年后,“大湾区组合港”项目陆续启动。图为深圳蛇口港货轮正在卸载集装箱。
自2019年推出 “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以来,覆盖范围已从深圳拓展到珠三角九市,并将辐射范围延伸至粤西地区,从最初“惠盐组合港”单个项目,往更多枢纽港支线港布局,累计开通线路达37条。2023全年通过该模式监管进出口集装箱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7.8%。
据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关务主管介绍,他们公司以前每个货柜总体运输费用大概需要2000元,得益于“大湾区组合港”的推出,现在只需1500元,降本成效比较明显。
交通畅,产业兴,经济旺。放眼全球,湾区因港而生,依港而兴,机场、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产业崛起、经济发展的关键。展望未来,在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下,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货物、技术等要素将加快集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动力。
统筹:刘丽君 何静文 门丽丽
策划:黎妙娟 林子菲 刘思敏
记者:伍超贤 黎妙娟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