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外眼看大湾区

粤港澳联动是汇丰在大湾区发展最重要优势

2023年06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深圳前海,航海路西侧的汇丰大楼即将揭幕启用,将成为汇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业务中心。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站在顶楼远眺:“短短十余年,前海从一片荒地发展成为深圳新的CBD,这样的嬗变令全球瞩目。”

  作为汇丰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汇丰银行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世界500强国际银行,起家于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香港。作为汇丰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从1865年在香港开业,到成为“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首批试点银行,汇丰银行见证了粤港澳这片土地158年的沧海桑田。

  如今,通过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企业在新经济赛道“加速跑”、助推绿色可持续发展,汇丰这个百年“老字号”正在大湾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扎根粤港澳:在开放沃土服务金融需求

  香港是全球银行机构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走在中环街头,各大外资银行林立,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就坐落在皇后像广场南端——其建筑历经四代更迭,见证世界风云激荡。

  19世纪中业,开埠后的香港是亚洲重要的自由港。看着每日维多利亚港商船穿梭、贸易繁忙,任职铁行轮船公司的苏格兰人托马斯·苏石兰敏锐觉察到香港和中国内地沿海地区对融资的殷切需求。

  在他的推动下,1865年3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在香港开张,4月上海分行开业,为亚欧之间日趋频繁的商贸活动提供融资服务。

  “汇丰一直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金融桥梁。”祁耀年说。二战期间,汇丰一度被迫将总行迁至伦敦,但又于1946年迁回香港,并为重建香港战后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1992年,经过一系列并购和扩张,汇丰将全球总部设于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总部仍留在香港。

  近45年来,改革开放让广东这片热土迸发出巨大活力,随着珠三角制造业逐渐在国际市场立足,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受惠于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汇丰银行的内地业务迅速发展,已成为广东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

  2011年,在汇丰欧美分支机构任职多年的祈耀年出任该司亚太区工商金融业务主管,举家来到香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进一步开拓珠三角市场。“当时,我会定期去珠三角和内地其他地区见同事、访客户,特别是为本地制造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助力。”祈耀年回忆。

  湾区新赛道:聚焦科创与绿色发展

  今天,汇丰银行已是香港规模最大的银行,也是中国内地领先的外资银行。158年来,该行致力于协助中国客户在全球开拓市场、发展业务。放眼全球,汇丰集团在62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覆盖了全球90%的GDP、贸易流和资金流。

  “粤港澳联动是我们在大湾区发展最重要的优势。而汇丰集团的网络和跨境业务优势将支持我们在该地区的业务增长。”祈耀年说,汇丰在全球设有20多个中资企业海外服务部,覆盖逾40个主要市场,已协助超过1200家中资企业及下属机构在50多个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加快了三地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经济活动也更加频繁,带动贸易融资、投行服务及其他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为我们带来更多机会。”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说。

  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跨境业务拓展,汇丰推出了多项联动粤港两地市场的创新服务,如“信贷通”服务,让大湾区内的企业能在一天之内实现获批信贷额度的跨境调拨。

  如今,汇丰的主要客户群体也从过去的“世界工厂”变成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企业,创新和绿色融资需求不断。

  自2019年以来,汇丰先后推出总额18亿美元的科技和医疗信贷基金,为近80家大湾区科技及医疗行业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去年,汇丰还推出首个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信贷基金,为推动企业实现低碳减排提供50亿美元融资支持。

  “汇丰对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在中国与世界的经贸联系中扮演金融桥梁的作用,积极参与并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祈耀年说。

  对话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在三地共同努力下,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互通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日前,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祈耀年在2020年3月上任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离开任职多年的香港回到伦敦后,他时常回想起在大湾区的日子:“我和家人非常有幸能在这里生活,留下了许多回忆。”随着“前海金融30条”等政策为外资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机遇,他期待在大湾区落地更多业务创新,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金融枢纽。

  大湾区互融互通加速 

  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记者:今年您多次到访内地,印象如何?从2011年到香港任职以来,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祈耀年:今年三月我在疫情后首次来到内地,在一周的时间里,访问了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一路上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就像回家一样。同时,我非常强烈地感受中国经济充沛的能量、活力,以及持续开放的意愿。

  我曾经在香港工作了很多年,当时我负责汇丰在亚太地区的工商金融业务。

  调任集团新岗位后,我回到英国就职,但仍希望尽可能多来大湾区看一看、走一走。让我印象最深的变化是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和高铁线路的延伸,这让我们在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往来更加便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变为现实,这为大湾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记者:汇丰在前海开拓金融业务有哪些新的计划?

  祈耀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安排,不断探索粤港合作的新模式,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汇丰一直积极参与前海金融开放试点,是首批参与跨境人民币贷款的银行之一。今年2月推出的“前海金融30条”,为大湾区经济互融互通按下了“加速键”,在金融服务民生、扩大金融业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创新举措,我们期待各项举措的落实,并将继续参与相关领域创新业务。

  记者:您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有何建议?

  祈耀年:要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金融枢纽,需要逐步解决金融监管差异、金融产品和服务跨境不畅等问题。例如可以以自贸区为试点先行先试,聚合三地金融监管力量,推动自贸区与香港金融运行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同时,通过创新方式和路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融合,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业务监管协调和信息流动,提升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做好准备。

  看好中国科创和财富管理市场机遇 

  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记者:汇丰计划在2020—2025年期间,对中国市场新增投入超30亿元人民币。主要将拓展哪些领域的业务?

  祈耀年:在对公业务方面,我们将持续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及创新发展,协助中国企业在经济“新赛道”上发挥竞争优势。为此,我们最近推出了总额30亿美元的新经济信贷基金,服务重点涵盖科技、医疗、环保技术、先进制造业和新消费等新经济领域,进一步提升对新经济产业的支持。

  在个人业务方面,我们将加快财富管理业务拓展。去年,我们将环球私人银行业务扩展至中国内地的6个城市,2020—2025年内地私行员工总数还将增加两倍。我们在内地推出的“汇丰私人财富规划”业务到2025年计划将财富规划师人数增至3000人,服务触达珠三角等多个地区。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更好服务中国企业境外金融需求?

  祈耀年:汇丰在海外的中资企业服务部团队具有中文服务能力,熟悉两地市场,不仅能为中资企业提供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还能支持和协助想要“出海”的企业了解目标客户所在市场的情况,帮助他们连接海外市场机遇。

  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汇丰的跨境网络,全方位协助中资企业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中东和东盟是汇丰重点布局发展的两大区域。近期在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举行的“2023年中阿企业家峰会”上,汇丰对接企业资源,助力中资企业探索中东发展的新机遇。

  支持绿色转型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记者:中国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可从哪些领域发力?金融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祈耀年: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经济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中国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不仅能推动低碳减排,也能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能。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例,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设备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支持绿色转型的进程中,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协助确保足够规模的融资流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转型金融、逐步淘汰机制等方式,积极支持高排放行业企业的脱碳化进程。

  记者:目前,中国发展绿色金融尚存在哪些短板?您有什么建议?

  祈耀年:相比于中国整体信贷和债券市场规模,绿色融资占比仍然较低。此外,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传统行业仍占据较为显著的地位。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传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高碳产业实现低碳转型。

  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和规范的信息披露也是关键一环。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庞大规模为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进标准的对照、互认、采用和转化提供了机会。这不仅将有助于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引入更多国际资本,也能让中国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记者:汇丰将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祈耀年:过去数年来,我们在中国市场通过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等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项目,并推出了可持续发展专项信贷基金,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

  在资本市场领域,我们的国际市场经验以及对海外投资者的了解,也能在创新和丰富人民币ESG投资产品及绿色债务工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总策划 王义军 郎国华 总统筹 王溪勇 吴哲 本期统筹 肖文舸 陈颖 张哲 记者 唐子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