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外眼看大湾区

来华30年,阿斯利康助力中国创新药从大湾区走向全球

2023年05月15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英国剑桥小镇,一座形似甜甜圈的建筑格外显眼。阳光明媚时,透过玻璃外墙能清晰看见科学家忙碌的身影。这里是世界500强、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全球总部。有着“诺贝尔工厂”之称的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全球顶尖的癌症和干细胞研究实验室等机构在周边星罗棋布。

  这里涌动的创新活力直通万里之外的中国。在上海,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数百名科学家与英国剑桥、美国盖瑟斯堡和波士顿、瑞典蒙道尔研发中心同频共振、协同创新。在广州,阿斯利康与当地共同打造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正聚焦精准诊断领域,联动企业、科研机构和医院加快创新的脚步。

  这家由瑞典阿斯特拉、英国捷利康两家“百年老店”合并而来的药企,进入中国已整整30年。它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加快发展,又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新带向全球。

  在阿斯利康的布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地位特殊。“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中国最大、最有潜力的医药消费市场,我对这里的经济增长潜力充满信心,在华深入发展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近日,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他表示,广东具有持续吸引外资、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的丰沃土壤,位于广州的阿斯利康中国南部总部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中国本土创新药物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此长彼长:

  30年见证中国药业飞跃发展

  1993年,乘着第一波跨国药企“东渐潮”,瑞典阿斯特拉公司进入中国,在无锡、泰兴设立药品生产基地。同年,英国帝国化工集团将其农用化学品业务和制药业务分拆独立,成立了捷利康公司,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抗癌药生产商。

  6年后,随着两家“百年老店”合并,制药行业风云再起:阿斯利康推出中文名为“易瑞沙”的药品吉非替尼,这款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自2005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占据中国同类药物市场份额第一。

  2019年,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不断攀升的业绩迎来关键转折。首次超过辉瑞,成为中国医院药品市场销售额第一的跨国企业。放眼全球,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达20%,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阿斯利康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事业飞跃发展的30年。普华永道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超13万亿元,近8年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站在金字塔顶的跨国制药巨头,深度参与其中。他们乘全球化浪潮而来,一面向中国引入成熟生产技术、高效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理念,一面积极融入中国市场,加快自身的本土化进程。

  “30年来,阿斯利康深耕中国市场,持续推出近40种创新药物。面向未来,我们对这里充满信心。”苏博科说。

  逆势而上:

  归拢世界产能 加码“中国制造”

  北京、山东、海南、广东、江苏……今年,苏博科和阿斯利康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全球执行副总裁兼肿瘤研发负责人高书璨等多位高管迫不及待奔赴中国,行程紧锣密鼓。

  3月25日,阿斯利康投资4.5亿美元的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落户青岛。针对目前中国约1亿慢阻肺病患者,该基地启用后预计年产约3600万支吸入气雾剂,更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近年来,阿斯利康不断加码“中国制造”,归拢世界产能。它把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中国南部总部和生物诊断创新中心在广州正式运营;2022年,阿斯利康—广州生物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开园。

  “中国有世界上最好、最有韧性的供应链和最好的制造能力。我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药消费中心、制造中心和科创中心,因此不会把供应链搬到国外去。”3月30日,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最重要一环。深谙此理的阿斯利康持续深化“本土化”布局,打造世界级的药物生产供应基地,并在这里把药物输出到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泰州、无锡两大全球供应基地的增资扩产行动也在不断加码——将在泰州全球供应基地增资1.8亿元,用于建设安达唐生产线;在无锡全球供应基地投资1亿元,用于引进利倍卓新产线,并将阿斯利康全球耐信针剂生产整合于此,加速创新药的本地化供应。

  创新驱动:

  推动多个药物在大湾区先行先试

  越来越多广东企业、机构和高校加入阿斯利康的创新“朋友圈”。

  5月4日,IDEA Pharma发布全球制药创新和发明指数,阿斯利康蝉联发明指数排名第一,并在创新指数排名第三。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超20%,“重研发强创新”的烙印在老牌药企身上愈发凸显。

  2011年,其最畅销的瑞舒伐他汀、耐信和喹硫平等药物相继跌落“专利悬崖”。仿制药冲击无可避免,新药又未能顶上,陷入困境的阿斯利康只能全力防守。破局,需要高效的创新。阿斯利康以抗癌药研发为突破口,同时围绕心血管、肾脏、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学药物发力,持续投入换来转机,创新网络向全球扩张。

  在中国,阿斯利康的创新本土化同样大步向前。目前阿斯利康中国研发管线重点项目与全球研发管线的同步率达100%,早期研发项目占比20%。预计到2030年,至少在中国市场产生15个创新药物。

  新冠疫情期间,深圳康泰生物与阿斯利康就新冠疫苗达成授权合作,目前前者已向全球各地供应近3000万剂疫苗。4月9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推动医疗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更多患者。

  “得益于‘港澳药械通’等创新政策,我们不断通过南部总部推动新产品、新方案和新合作落地。目前已有涉及呼吸、罕见病等领域的多个药物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苏博科说。

  ■对话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

  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顶尖科学家扎根广东

  阿斯利康中国南部总部在广州生物岛落户运行以来,这是苏博科第一次到访。这位CEO今年给自己安排了不少中国行程。对于广东,他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立足广东产业优势,吸引以精准诊断为核心的上下游优质企业,通过配套基金推动更多国内外优质“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并在生物岛设立广州生物诊断创新中心,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记者:最吸引阿斯利康来中国、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苏博科: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环境十分优越,正在成为中国最大且最有潜力的医药消费市场。关键因素包括该地区居民强劲的消费能力、高质量的医疗资源、高密度的学术资源等。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环境也非常好,我们一直聚焦及早为中国患者带来最前沿的创新药物。得益于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的政策,阿斯利康正在大湾区推动多个创新药物试点,包括呼吸系统和罕见病相关药物,以惠及更多呼吸疾病及罕见病患者。我们还积极推动与广东省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加快让中国本土创新药惠及全球患者。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深在大湾区的产、学、研、医联动,并与当地政府紧密协作。希望政府继续支持跨国企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创新药物走进来和走出去的桥梁。

  记者:当前,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努力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环境。这将为阿斯利康在中国、在广东投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苏博科:在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这方面,阿斯利康看到了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潜力。通过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全链路生态圈体系,这里已创造了吸引投资的有利条件。

  我们很荣幸能在这样一个新兴的健康创新生态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当地企业、投资及医疗机构等伙伴,聚焦精准诊断及解决方案的开发。同时,随着该地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我们期待在这里不断开拓新的合作,将创新药品带给更多患者。

  阿斯利康也大力支持发展数字化医疗,特别是在广东,包括加速心血管慢病全病程数字化管理应用,建立新型肿瘤精准防治大数据模式等,在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造福患者。

  此外,我们正和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合作促进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积累创新药物在大湾区早期临床体验。

  记者:阿斯利康将如何发挥南部总部作用,实现联动湾区、走向全球的发展目标?

  苏博科:未来,阿斯利康计划继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继续推动并加强当地健康生态体系发展,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落户广东。

  此外,我们将利用大湾区的科研能力和产业优势,与广东高校、企业和医疗机构探索新的合作项目。我们特别期待携手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通过心血管疾病的数字化管理及肿瘤精准防治解决方案来满足患者需求。

  这其中,阿斯利康中国南部总部将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我们在大湾区建立更广泛的合作网络,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将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带到全球市场。

  (总策划 王义军 郎国华 总统筹 王溪勇 吴哲 本期统筹 肖文舸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