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3施政报告8次提及前海,重点着墨“深港合作”

2023年11月01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在这份主题为“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的2023施政报告中,“深港合作”被重点着墨,并8处提及深圳前海,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记者注意到,与上年度“2022施政报告”相比,“前海”出现次数增加,且呈现出两个变化:一是合作领域更加明确和聚焦;二是合作内涵有所增加,并为未来埋下伏笔。

  香港下一步将携手前海在哪些领域发力?为什么会作此选择?当下已有何发展基础?“施政报告”将如何推进合作深化?

  更聚焦 明确深化合作四大领域

  在“2022施政报告”中,“前海”曾出现了5次,且主要以“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港河套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开发建设”等较为宏观的表述为主。而“2023施政报告”里,“前海”出现了8次,且合作内容的表述愈发明确和具体。

  比如,在谈及“巩固香港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措施上,明确提出“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继续善用前海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措施,扩大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的业务范围,包括推动香港有限合伙基金获得前海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QFLP)的资格、参与内地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在明年上半年内与深圳当局共同设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为促进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合作、金融人才交流等提供建议”。

  在谈及“建设香港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措施上,明确提出“推动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内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至适用于整个大湾区”。

  在运输基建发展蓝图上,此前规划连接香港洪水桥和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也已完成“公众咨询”和“首阶段研究”,将于“2024年中与深圳当局共同展开次阶段研究”。同时,2023年底会发表《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宏观规划所有主要运输基建项目的推展,就包括“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在内的铁路等项目提出优化方案。

  在“北部都会区”对接上,此前表示是充分利用这一边境优势,促进口岸地区的综合发展。其中,西边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为重心,藉由毗邻前海的地利,成为核心商业区,辐射深圳以至大湾区。此次则更加明确“北部都会区”将由西至东分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和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四大区域,其中“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是指位处洪水桥一带,将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对接,提供金融和专业服务,并藉由口岸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

  此外,“2023施政报告”还提到香港“交椅洲人工岛将提供1000公顷土地,以宜居、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作为发展策略,打造新一代核心区域,连通港岛、大屿山、机场、新界西以至深圳前海”。如该人工岛完成,将成为全球第四大人工岛,如连通前海则或为未来双方合作埋下伏笔。

  更开放 扩大改革成果 拓展开放范围

  综观“2023施政报告”,不难看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愈来愈成香港的诉求。此次提及的“金融”“法治”和“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不仅是香港和前海的优势产业,也是前海的深港合作紧密领域。

  以金融为例,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前海致力于打造香港金融机构拓展内地市场的“第一站”“首选地”。除了率先在全国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又先后实现了“跨境贷、跨境债、跨境投资、跨境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和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等“七个跨境”金融创新。

  特别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后,2022年9月,深港首次联合发布“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十八条措施”;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前海金融30条”,深圳就此推出“115条”细化措施,在深港民生金融、跨境金融和金融对外开放等实现突破,推动以深港账户通、汇款通、融资通、贸易通、金融服务通、跨境理财通“六通”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自2021年10月启动以来,已招引312家金融机构,其中港资外资82家。前海自由贸易账户(FT)跨境收支规模超4648亿元,与香港发生的跨境收支占比82.1%,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

  法治则是前海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位于“三种不同法域”交汇地带,前海在全国最早探索跨境法律合作,几乎在立法、司法、仲裁和律所等多领域同步“试验”。从突破性地允许在前海适用域外法审理案件、成立首家深港联营律所,到首创“港区陪审”“港区调解”制度、开展中外律所联营试点,以及允许香港法制专业人士以仲裁员、调解员、代理人、专家、证人等五种身份参与前海国际仲裁,前海法治的开放性在全国首屈一指。

  目前,前海已推出170多项法治创新成果,半数以上在全国和省、市复制推广。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已引进六大类182家法律机构,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审理的案件全国第一。2022年,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高达人民币1272亿元,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2023年以来,该院新受理案件同比增长43%,涉外案件当事人来源国累计达到140个国家和地区。

  而物流业方面,作为深圳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的重要通道,前海依托叠加的保税和免税政策,跨境电商业务规模长期占深圳近九成,过去两年规模更是翻了3.7倍。2022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352亿元。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预计达1098.11亿元,同比增长14%,不计其数的跨境电商货品从前海奔赴全球。

  更认同 港人港企期待前海未来发展

  “2023施政报告”的发布,也让入驻前海的港人港企倍感信心。

  “这份报告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兼顾稳定与发展,令人振奋。除了‘大湾区’频繁出现外,也多次提到‘河套’‘前海’,显示出香港特区政府着眼并把握深港融合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前海’,特首先后8次提到,说明前海在深港全方位合作中走在最前。”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首席会长马鸿铭认为,深港不断在融合之中,创造“1+1>2”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港人尤其是港青到前海创业。商会等组织非常期待配合“北部都会区”发展,将协助更多港企落户深圳,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执行会长兼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席、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内地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注意到,报告多次提到深化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方面,有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未来将在大湾区内以先行先试方式简化内地个人数据跨境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这将有助于便利跨境金融服务;其次,提到要在CEPA框架下争取在大湾区乃至内地全境对香港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有利于香港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及优势,协助内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再者,前海被寄予厚望,包括香港将善用前海改革创新措施,推动港资机构参与QFLP及私募股权投资;此外,提到深港将共同设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意味着大湾区在金融政策制定、规则制度衔接方面将提升至更高层次、更常态化。”张立钧十分期待这些政策能尽快落地。

  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执行会长兼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建筑国际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中建香港董事长孔祥兆也表示,专委会将继续发挥“粤港澳建筑业融合协同发展超级联络人”作用,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集中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加强大湾区建筑业交流合作,努力为香港长远繁荣及大湾区高质量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报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深港合作已成为香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并首次把众所周知的‘北部都会区’项目,以‘深度对接’的字眼定义其与‘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发展期望,让我们对深港合作、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充满了期待!”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执行会长兼青年工作委员会(筹)主席、前海心一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熙说。

  (记者 张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