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湾区行动

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 大湾区成热词

2022年10月20日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 ]

  10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直接参与内地的庞大市场,同时与世界接轨,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点战略,更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

  《报告》包括前言、七大范畴的施政措施及结语共九个部分,其中提及大湾区的有关内容共48次,大湾区成为热词。

  对接国家战略 增强发展动能

  《报告》强调,“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香港注入源源不绝的发展动能。特别是大湾区建设促进了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同时表示政府会善用已提升的粤港、港深合作机制,以专班为平台,深化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对接,也会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港河套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开发建设。

  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由行政长官担任组长,三位司长任副组长,从策略和宏观角度推进及督导跨局工作,加强与内地机构沟通,并定期举行国家政策解读活动。督导组的工作有四大领域:

  ◆ 就香港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制订策略方案,积极推进发展协作

  ◆ 制订进一步打通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计划和优次

  ◆ 强化与内地省市的区域性合作机制,督导合作项目的落实进度和成效

  ◆ 积极推展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专业服务及人文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并制订措施

  多措并举推进“八大中心”建设

  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报告》提出包括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强化资产和风险管理以及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等措施,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加强互联互通上,《报告》明确,全速落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早前宣布支持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安排,包括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宽免双币股票市场庄家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优化人民币股票交易机制,并尽快完成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北向通”的准备工作。同时研究优化债券通“南向通”,促进更多元化的点心债发行和交易,并继续与内地商讨更多互联互通扩容方案。此外,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支援,也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同时,为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报告》要求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并支持港交所继续推进与广州金融机构等在碳市场发展的合作。

  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方面,《报告》提出了4项具体措施。其中,特别提出以下措施:

  ◆ 扩展“创科实习计划”——为香港指定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分校和海外修读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相关课程的大学生提供香港创科实习机会

  ◆ 开放数据——与内地探讨内地数据向港流通的安排,共同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 积极吸引海内外创科企业进驻港深创科园,成为构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方面《报告》要求香港演艺学院重点研究为本地以至大湾区培育所需文化艺术人才,以及在“北部都会区”设立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同时,政府会推动与内地的文艺交流合作,包括在2024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 以及每年举办的“香港周”、“中国戏曲节”等。

  在国际贸易中心方面,《报告》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其中在进一步支持中小企方面,《报告》强调要把握内地机遇,包括香港驻粤经贸办将设立专责推广中心,支持港人港企在大湾区发展。香港贸发局也会增设“GoGBA港商服务站”,落地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并会在不同省市举办商务考察及培训等。

  在国际航运中心方面,《报告》提出,政府会提升陆路口岸的基础建设,包括在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下,完善陆路口岸和清关安排,以及在规划重建沙头角口岸及发展“港深西部铁路”和北环线支线时,研究采用“一地两检”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安排。同时加强“多式联运”,结合空运、海运和陆路运输服务,促进香港在大湾区物流链的关键角色。

  在国际航空枢纽方面,《报告》指出,香港机管局正积极推展多个工程项目,透过“多式联运”模式加强机场与大湾区城市的连系,例如明年启用的“海天中转大楼”将为大湾区旅客提供直接转机设施,减省入境手续。

  在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方面,《报告》强调加强与大湾区的互动,包括律政司会成立专责小组,聚焦加强大湾区与香港司法协助,促进两地法律实务接轨,以及在明年内设立专为大湾区提供争议解决服务的在线调解平台,便利两地民商互动等具体措施。

  此外,《报告》还对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提出了强化知识产权保障、提升人力资源和对外推广三项措施。

  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

  《报告》指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也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本届政府会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区内已开展多项大型发展项目,香港特区政府会在不同环节提量、提速、提效、提质,将大型项目“生地”变“熟地”由过去需时十多年大幅压缩一半时间。

  为强化建设“北部都会区”的“治理体系”,《报告》提出,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对接,让“北部都会区”发挥超越地理界线的限制,与广东省、深圳市和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

  据悉,建成后的“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集优质生活、新兴经济和文化休闲于一体,以创新城市设计推动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发展和保育并存。香港特区政府会充分利用“北部都会区”的边境优势,促进口岸地区的综合发展。西边以洪水桥/厦村新发区为重心,借着毗邻前海的地利,成为核心商业区,辐射深圳以至大湾区;中部以新田科技城为核心,聚集创科企业,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创科产业集中地,产生协同效应,并成为多元创新试点。新界北新市镇的现代产业发展,也可与深圳互相配合;而东边则坐拥丰富自然和旅游资源,可供两地发展康乐和旅游。

  此外,《报告》显示,未来数年,政府在基本工程开支每年超过1000亿元。香港发展局将成立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专责统筹“组装合成”等高效建筑的发展及精简相关的审批,为业界拆墙松绑。委员会明年会制订加强组件供应链的措施,包括为业界在“北部都会区”提供生产和储存用地,促进与大湾区的协作,加快房屋供应之余,也加强香港建造业在区内采用“组装合成”的领导地位。

  促进香港与内地医疗合作

  《报告》提出,构建健康活力香港。其中,中医药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会强化医务卫生局中医药处的职能,开设“中医药发展专员”职位,加强中医药发展及政策统筹工作,包括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落实200000个新增中医药门诊服务名额;常规化中西医协作治疗服务,并逐步扩展至更多医院和病种,包括积极探讨推展至癌症治疗;优化“中医药发展基金”的运作;推动中医师和中药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以及深化香港与内地和大湾区中医药协作等。

  另外,为促进香港与内地医疗合作,《报告》表示会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合适的药物监管机构发出的注册证明,让已在内地及相关地区注册的药物,在符合安全、效能及质素标准等方面的严谨要求后获批在香港注册及销售,令药品供应更多元。香港特区政府也会与内地就“港澳药械通”保持联系,让更多香港注册药物和医疗仪器在大湾区使用。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会积极研究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长者医疗券缴付内地医疗保险费。

  此外,《报告》还就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建设宜居香港以及青年发展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提出包括建设“港深西部铁路”、在香港兴建大湾区空气质素实验室及气象监测超级站以及恒常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具体措施。

  指定项目指标

  《报告》最后部分是指定项目指标,其中涉及大湾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经济方面

  ◆ 吸引企业及人才

  于2022年内,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逗留期限,并以试行形式扩展安排至本港大学大湾区校园毕业生(教育局/保安局)

  ◆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于 2024 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 国际贸易中心

  通过以下措施在 2023 年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 

  1.进行各式推广活动及交流环节,出席者不少于8000人; 

  2.与不少于1000位企业家和公司代表进行接洽;及 

  3.于2024年就以上项目指针增加10%。(政制及内地事务局)

  ◆ 国际航空枢纽

  于2023年上半年推出“大湾区青年航空业实习计划”,并于计划首年提供约300个名额。(运输及物流局)

  ◆ 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于2022年底前成立专责小组,加强大湾区与香港区际司法协助及法律实务对接,以及在2023年底前设立专为大湾区争议解决的在线调解平台。(律政司)

  2、劳工事务方面

  于2023年上半年推出恒常化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事业。

  3、青年发展方面

  ◆ 推出社会业界实习计划,于2023年为纪律部队青少年制服团队提供约 200个不同行业(包括在大湾区)的实习机会。(保安局)

  ◆ 不少于70%的受访参加者认同他们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后对创业的认识有所增加。(民政及青年事务局)

  内容摘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

  延伸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

  (记者 何梓阳 实习生 詹清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