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新闻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香港制造何以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4年02月26日 来源:南方网

[ ]

  龙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5周年,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不少参会的嘉宾都提到了香港要把握好广东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双赢局面。

  但也有人疑惑:香港与以“制造业当家”为利器的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关系?其实工业在香港的发展路上也占重要一席。

  以“Made in Hong Kong(香港制造)”为标志的香港工业,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盛极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工业大规模向广东北移,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2022年12月,在大力发展创科的背景下,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其中明确提出“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可以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创新科技引领之下,粤港制造业再度走到了新的交汇点。

  近日记者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安排下,探访了三家典型的“香港制造”企业。他们之中既有成立数十年的重工业轧钢厂,也有外国人创立的小型电器制造商,更有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电子产品定制商。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适合香港的新型工业模式……

  高端精细定制化提高产品利润

  香港土地面积有限且人工较贵,发展工业的优势又在哪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认为,香港工业企业可以参考美国及加拿大“微型工厂”的模式,发展高端精细的产品制造,向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香港电子制造服务商PDSTE由几位电路板业的资深专家创立,就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端电子产品的工业公司。PDSTE创办人兼市场部总监邓咏诗告诉记者,PDSTE的优势是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电路板,生产转线速度快,非常适合初创企业“试水”自己的产品。

  邓咏诗说,内地的同行可能更加偏向于对单一电路板款式进行量产,深圳的大厂有时候一天也只生产一个款,适合生产设计较后的阶段。而PDSTE的生产模式属于“款多量少”,当电子产品需要升级转型的时候,他们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计电路板,再实时生产,有时候一天可以设计生产三个款式,一个月普遍可以生产20-30个型号。  

  “选择这种款多量少的‘精品工厂’模式,主要也是因为香港地盘少,要扩大生产冲量比较难,所以我们更偏向于发挥我们的技术力优势,通过定制化来提高产品的利润。”邓咏诗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跟内地服务商的冲量模式存在竞争,他们更多是服务产品前期的设计以及后期的更新阶段,而产品的量产阶段则属于内地服务商的市场。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PDSTE两条生产线已经饱和,如何扩大产能也成为PDSTE未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PDSTE计划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生产力促进局将替PDSTE制定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术规格,提供生产线的布局方案,设计高度自动化系统结合传感器与工业物联网(IIoT)智能生产线,届时产能不仅能增加150%,更能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效率。

  发挥香港优势让产品在世界“出圈”

  对很多工业企业来说,PDSTE的定制服务,可以帮助他们将创意概念转化成真正产品,并推出市场。总部位于香港荃湾的Decent Espresso,就是PDSTE的客户之一。

  Decent Espresso是一间由外国人创立,制造家用咖啡机的公司,最早诞生于英国,随后却选择扎根香港,成为百分百“香港制造”。  

  “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ohn Buckman本身是一位软件程序员,他非常喜欢香港创科发展环境,以及在技术创新上有着很高的自由度。香港高等教育发达,创科环境活跃,也让我们可以招到优秀的工程师。”Decent Espresso营运经理周紫颖笑着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英文普及度也让公司创始人可以很快融入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以说已经“爱上了香港”。

  据介绍,Decent Espresso生产的咖啡机应用西雅图高端科技技术,做到绝对可靠的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加上数据可视化的触控平板,让操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咖啡豆的特点,“标准化”地去生产每一杯咖啡。也正因为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Decent Espresso生产的咖啡机售价可以达到3万港元左右,主要面对商业和高端家庭用户,50%的产品销往欧美。

  企业总部和厂房扎根香港,并不影响Decent Espresso的全球化布局。目前该公司在澳洲布里斯本和美国西雅图都设有区域总部,在内地也设有分公司。周紫颖说,香港便捷的物流、高效的出入口贸易,让他们的产品行销世界,无论是送往世界哪个地区,基本只需一两天就可以送达。

  “这种节奏也是其他地区难以实现的。”周紫颖说,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很有潜力的市场,他们希望能通过香港这一生产基地,拓展更多地域合作,从而提升其国际竞争优势。

  传统重工业期待技术创新和新市场

  钢胚经过上千摄氏度的熔炼、碾压、裁剪等工序,最终变成一根根50毫米粗、12米长的螺纹钢……这样一条几乎无人参与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能产出110吨的螺纹钢。如果不是来到现场,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香港本土还有这样的“重工业”。

  创立于1950年的绍荣钢铁,顺应战后产生大量废船而生,以拆船作业为开端。后来几经迁址、扩建、改造,如今成为目前香港唯一的大型轧钢厂,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轧钢及螺纹钢,九成产品供应香港楼宇及大型基建项目,生产的钢材占香港建造业的20%至25%。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重工业如何生存?谈及绍荣钢铁过往数十年的发展,常务董事庞心怡表示除了要克服地贵、缺人等困难,更曾遇到钢胚还比成本钢更贵的时期……“我想维持员工稳定,以及不断改进技术,是我们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庞心怡说。

  在庞心怡看来,传统重工业对人手的依赖,确实难以适应时下的生产环境,尤其是在香港这个人工成本较高的地区。“单靠人手成本非常高。未来工业必须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只需要工程师按键操作就行。”庞心怡认为,尽管在香港发展重工业制约很多,但并不代表香港就不需要重工业。以轧钢为例,只要有建设的地方就需要钢材,本地总比外地供应更加快捷。

  “我们也留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基建项目发展蓬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庞心怡说,内地采取的标准跟香港使用的英国标准不同,两者除了冷却技术不一样之外,硬度等也有分别。但若要改变硬度,传统上需要在原料内混入成本较贵的金属,成本高昂。

  2023年4月钢铁厂和生产力局达成合作,计划通过生产力局提供的技术支援,研发钢材热机械处理技术,制造出具有不同性能的钢材,进一步带动了绍荣钢铁的技术进步,从而增强了其竞争力。庞心怡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改进技术,实现“国标”钢材的生产,从而打入大湾区市场。

  “智造”广东+“工业”香港,碰撞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火花

  特区政府提出“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而与香港相邻的广东,则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奋勇争先。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经营主体超1800万户,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万亿元 ,同比增长4.4%,制造业投资增长20.7%。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 ,粤港制造业再度走到了新的交汇点,在高质量发展创新科技引领之下,香港与广东将更好地实现互补、合作。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四年排名居全球第二位。广东“制造业当家22条”也在多处提到了港澳角色,包括“新建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短期合作、项目入股等方式通过港澳柔性引才”等。

  正如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所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同时,香港全力深化与内地的交流合作,贯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粤港澳三地一定会继往开来,推进大湾区的科技协同融合发展,为大湾区以至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记者 陈晨 李乔新 陈彧)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