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新闻

广州南沙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2024年01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广州南沙,蕉门河畔,连接创享湾与国际人才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的聚星桥即将投用,象征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携手,汇聚同心。

  去年下半段至今年初,南沙多个产业项目迎来新进展:庆盛先行启动区首个高标准产业载体越秀iPARK竣备,巨湾技研、融捷一期等多个重点项目投产,火箭、芯片、创新药等新兴制造陆续走下生产线,新动能持续迸发。

  项目上新、格局谋新、发展焕新——2024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的攻坚之年,身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平台之一,南沙持续塑造开发开放新优势,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新质生产力、城市发展新模式、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各种“新”不断在南沙涌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下大湾区的澎湃活力。

  新机遇

  重磅政策加码 开发开放提速

  在南沙的大街小巷中,南沙本土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的“无人网约车”随处可见。上个月,小马智行获得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资格,补足收费运营的最后一块短板。南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开放无人驾驶商业运营的区域。

  随着一份文件的印发,越来越多与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类似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未来将率先在南沙落地。

  1月9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先立后破,以标准先行、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汇聚、体系升级为原则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和规范全流程监管,让更多首创性改革措施在南沙形成。

  在南沙,见证大湾区开发开放的纵深推进。

  越来越多的重磅政策将南沙作为“试验田”,给予南沙改革创新上更多自由探索的权利和空间,将进一步助推南沙打造改革高地、创新高地。在这背后,是希望南沙能够在大湾区向“新”突围上先行先试。

  广州市政协常委、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认为,《南沙方案》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南沙在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层面之外,省市层面也在加快推动南沙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南沙为战略支点,推动粤港澳之间的融通贯通以及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实施区域协同联动。

  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将以法律条例的形式在省层面得到细化:去年12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稿)》。条例从省级法规层面,明细省市区三级政府在南沙建设中的职责,并计划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城市发展、规则衔接、综合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对放权提权、创新容错作出规定,鼓励和支持南沙在法治框架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南沙,并在首章首节对南沙重点工作进行了专节部署,提出在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中,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

  国家、省、市政策及资源的不断倾斜与加码,意味着南沙的开发开放将迎来新一轮的提速、提效、提能。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将更好地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聚焦深入实施《南沙方案》,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全面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推动《南沙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表示。

  新气象

  互联互通加快 未来之城崛起

  伶仃洋上长虹卧波,今年6月,深中通道将建成通车。在万顷沙支线的连接下,这条缝合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动脉也将让广州和深圳在南沙“牵手”。

  “届时南沙将实现20分钟内往返深圳,南沙与宝安也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进一步加强南沙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南沙从‘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向‘湾区交通中心’转变。”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区建设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陈荣毅表示。

  在南沙,见证大湾区互联互通以及城市建设的加速。

  目前,缝合珠江口的重要枢纽——南沙枢纽站获省政府、国铁集团联合批复,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段、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广澳高速改扩建工程南沙段全面开工建设,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等加快建设。

  就在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连接的南沙区二十一涌以南,万顷沙正在高规格打造一座城市综合体项目,这里将成为十五届全运会比赛的重要举办地。项目以“扇迎天下客,明珠耀九州”为原创性造型,集文化、旅游、体育等功能为一体,项目旨在塑造“复合的人民的体育公园”。

  扇面徐徐打开,正像以开放之姿面向世界的南沙。广州最南端海陆门户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

  项目所在的万顷沙板块,还将重点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和航运服务功能,重点布局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打造广深“双城”联动重要承载区和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预留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生态廊道及南沙湿地的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度假中心。

  过去囿于区位限制长期被称为“广州西伯利亚”的南沙南部,终于将“热”起来。

  一系列国际化设施的建设,让南沙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更成为举办重大国际活动平台的大湾区“服务中心”,面向世界的胸襟将进一步开放。大湾区的“闪亮明珠”逐渐闪耀。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自贸港实施更多制度型开放……能级之变、格局之变,将以点带面在南沙加速显现。

  “南沙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努力把南沙打造成‘最中国、最岭南、最现代、最国际’的未来之城。密切衔接广州面向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动南沙总体规划编制,高水平开展全省首个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加快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高品质城市发展空间、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陈荣毅说。

  新活力

  产学研用打通 新质生产力壮大

  抢占锂电池“智”高点,又一百亿级新型储能项目在广州南沙投产。

  去年11月,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融捷能源”)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正式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和年产值将分别达35GWh和350亿元。

  据公司总经理朱坤庆介绍,“融捷的‘零起火’方形铝壳电芯在‘低温性能、长寿命、高安全’特性上实现技术突破,能量密度大于165Wh/kg,充放电能量效率大于95%,循环寿命达到1.2万次以上。”

  当下的中国,正经历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作为发展最前沿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在南沙,见证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这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科技创新的支撑。

  地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会点的南沙,创新资源在此集结流动。去年6月,南沙科学城总体规划印发,提出按“一体两翼三支点”的空间布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近年来,南沙深耕“深海”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解决深海资源开发过程中“卡脖子”问题,离不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的支撑。这套装置与其配套的科研综合楼都在南沙,将在这里打造全球首套深海生态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与科学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在南沙区有关基金的支持下,实验室启动第一批、近10个海洋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包括海洋装备研发、深海养殖装备、海洋牧场、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油脂的开发利用等,必将为广州市、南沙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质生产力,落脚点在“生产力”,即要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上的优势。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广船国际造船厂内,高耸的龙门架旁,数艘万吨轮船已初具雏形。高峰时期,这里有上万人同时作业。经过工程师的匠心和工人的巧手,一艘艘巨轮在这里下水,开往世界各地。

  通过多年技术创新,该企业多个船型技术已在全球领先。广船国际经营部部长李昊表示:“在新能源领域,在绿色环保方面,我们取得突破,吸引到全球各地的船东来我们这里下订单。我们现在接的订单量,交付的时间已经排到了2027年甚至2028年,所以我们现在整体的运营交付节奏也是特别繁忙。”

  当前,南沙正加快发展以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导向,建设南沙的“芯晨大海”新兴产业集群。

  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应有的模样,将在南沙显现。

  (记者 任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