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科创密码:探访大湾区的创新世界

2025年11月13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围绕科创企业、科研机构怎样构筑科创高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实地走访。

“探索6000”自主水下机器人  本刊记者 孙庭阳I摄

“探索6000”自主水下机器人  本刊记者 孙庭阳I摄

亿航智能低空飞行器  受访者|供图

亿航智能低空飞行器  受访者|供图

广钢气体厂区 本刊记者 孙庭阳I摄

广钢气体厂区 本刊记者 孙庭阳I摄

  合力推动科创企业加速发展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首位,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百强。工信部的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广东入围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创历史新高。这种高密度科技创新网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发达的产业链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科创企业得以迅速成长。

  “粤港澳大湾区濒临南海,海岸线长,岛礁众多,港湾优良,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研究院扎根在这里,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在南沙,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科技发展部主任梁沛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

  梁沛荣介绍,研究院已经建成国内完整、先进的深远海智能无人装备的核心硬件设施,并以“研发+服务”的定位,构建了大型深远海智能无人装备“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逐渐成为我国少数拥有大型海洋装备全链条自主可控服务体系的创新平台,并且在深海装备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运行模式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强韧有力的供应链,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研发效率,是大湾区助推科创的又一优势。

  “广东对超快充电环境特别友好。”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使企业与车企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深圳已经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

  裴锋介绍,公司4年前量产的极快充电池, 7.5分钟内能将电动汽车电量从0充到80%。“我们的超快充做到了全域恒功率超充,而且不影响电池正常寿命。现在我们要把成本降下来,让产品不仅性能有竞争力,价格也有竞争力。”

  该公司不仅供应新能源汽车超充电池,还和亿航智能(EH.O)共同开发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达到了航空级标准。在公司展厅内,记者看到了两家公司合作的这款产品。

  “我们和巨湾技研合作开发快充电池,为的是提高eVTOL运行效率。我们还与欣界能源合作,研发适用于eVTOL航空器的高能量固态电池,推动eVTOL实现更远的单次续航里程。”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他介绍,大湾区覆盖了低空飞行器的研发设计、原材料、制造集成、应用服务等环节,区域内相关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科技研发效率大幅提升。以广东为例,这里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广州2025年重点推动eVTOL的示范应用。记者在广州市穗港码头看到,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腾空起飞,没有飞行员,可垂直起降、纯电动驱动。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正在飞行的就是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正在为商业运营飞行积累数据。今年3月,EH216-S的运营航司取得了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正式开启了低空无人驾驶载人体验商业飞行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更为科创企业专注研发增添底气。

  “地方政府的支持,会加速企业的科技创新。”广钢气体(688548.SH)副总裁刘继雄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公司的超高纯气体产品和技术主要用于电子半导体、医疗等高端领域和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

  氦气要在-268.9℃储存,已经接近于最低温度-273.15℃。刘继雄分享了公司建设液氦项目并打造公司核心供应链能力的历程。项目申报后,广州南沙区非常支持,很快通过了项目审批。项目建成后,被第三方评价是“国内领先”。通过这个项目,公司掌握了液氦储存技术,为国内企业做超低温测试提供了测试环境。

  当地政府通过“积极审批项目、保障合规高效”的举措,切实为企业科技创新与创业提供了助力。

  近年来,多项大湾区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落地,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税收成本,助力企业持续升级产品、研发新技术新材料。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联动的税收支持,特别是‘税路通·粤通四海’等服务举措,我们深度联动粤港澳三地资源,加快‘LED+’自主核心技术与全球业务布局。”晶科电子(2551.HK)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晶科电子位于南沙,以“LED+”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整合集成电路、电子控制、软件算法、传感器技术及光学系统等前沿技术,业务覆盖汽车智能视觉、新型显示及高端照明等领域。

  信心满满“十五五”

  “十五五”时期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湾区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此充满信心,已经开始着手布局。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低空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望打通。我们希望成为首个低空载人、载物的客运和货运商业化运营公司。”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我们将持续增强超高纯气体产品的科技竞争力,不断积累技术储备,以先进技术引领业务发展。”刘继雄说。

  梁沛荣介绍,“十五五”时期,公司团队要依托自有资金和社会资本,面向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近海工程智能建造及智能运维,研制推广新型鱼群监测声呐、推进网衣清洗机器人产业化;研制新型水下巡检作业机器人、推进智能载荷装备产业化,为海上风电场及漂浮式风机服务。

  梁沛荣说,团队已经发力于技术产业化,部分科研成果已输出至广州本地的企事业单位。他们正在缩小“穿越-A300”水下机器人的体积,提高操控性,用于服务边境检测部门检测大型船只水下部分是否携带违法入境物品。“星越”水下结构物清理检测机器人,可检测维护海洋油气平台、海上风电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

  “我们的项目已经有了一部分投资,目前正在做技术完善。”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工作人员袁恺鑫介绍,养殖户、业主方和金融机构能借助研究院的设备,将物理现实转化为数据资产,共同评估养殖区内鱼群的情况。深海养殖区域离大陆岸线10公里,研究院团队每天乘渔船出海,测试声呐设备实际效果,优化设备功能。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支持。

  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科技局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除了加强产学研发展的政策保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及交流平台,还推动金融赋能。

  例如,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以“天使+创投”的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南沙”,支持投向南沙重点产业领域。

  截至目前,科创母基金累计过会49只合作子基金,累计实缴金额超10亿元,撬动子基金总认缴规模超180亿元。

  (记者 孙庭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