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顶流”来了!

2025年10月30日 来源:南方+

[ ]

  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一个崭新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徐徐展开。今天,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投运,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迎来里程碑。这座以“花”为设计灵感的建筑,犹如一顶“羊城花冠”绽放在广州天际线。

  抬头仰望,这片天空正上演着令人惊叹的繁忙景象:每90秒就有一架航班起降,全年2.1亿旅客在这里交会,超930万吨货物在这里流转。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当之无愧的全球“顶流”。

  “顶流”上新了

  “顶流”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以“多核驱动”的独特模式组团出道。广州白云机场担纲综合枢纽,香港机场坐稳国际货运龙头,深圳宝安机场背靠科创之都,澳门机场深耕特色旅游,珠海、惠州、佛山机场则完美补位,形成了功能互补的航空网络体系。

  而今天,“顶流”又上新了!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是大湾区机场群拼图中的关键一块。

  新投运的白云机场T3航站楼造型惊艳,以“花”为设计主题,融入“云山珠水”、“花城”的广州特点,建筑造型如鲜花盛放,形成“羊城花冠”的建筑意象,打造成为广州城市门户形象的地标性建筑。

  其运营能力更是令人瞩目:三期投产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走进航站楼,融合结构让旅客步行距离更短,陆侧全景航空观景平台让旅客可以边喝咖啡边欣赏飞机起降,智能系统则大幅提升通关效率。这里已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座会呼吸的人文地标。

  “顶流”是如何炼成的?

  “顶流”的修炼之路,是一场与时空的博弈。珠江口河道纵横、丘陵起伏的地理环境,曾长期制约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而当机翼划破长空,地理的枷锁被彻底打破。

  曾经,珠江口的商流、物流主要沿东西两岸纵向流动;如今,机场群创造了新的横向经济走廊,深刻重构了大湾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深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将各大机场紧密相连,密集的航班编织成高效的立体交通网,“天上飞、地上跑”的格局让大湾区真正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

  在这里,速度被重新定义:清晨在东莞生产的智能手机,下午就能装机起飞,第二天一早便出现在新加坡的货架上;珠海研发的疫苗,通过澳门机场的冷链通道,快速送达葡语系国家;广州的生物医药企业,依托白云机场的货运网络,参与全球临床试验样品交换。

  4小时航程覆盖东南亚,12小时通达全球——这不仅是一组时间数据,更是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速度与尺度。

  “顶流”的进化

  流量决定未来,而粤港澳大湾区正牢牢把握着这一关键。天空中交错的航迹,一端连接着这个充满活力的湾区,一端通向全世界。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达14.79万亿元,位居世界四大湾区第一梯队,并持续向15万亿元迈进。

  第138届广交会万商云集,见证着千年商都的历久弥新;十五运会落地大湾区,彰显着这里的无限活力。这一切都在说明:大湾区正在成为全球高端要素的汇聚之地。

  世界级机场群带来的不仅是旅客和货物,更是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在这里的中转与交换。高端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正不断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话语权。

  面对未来,“顶流”正在加速进化。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迎来史无前例的扩建潮:广州T3刚刚投产,香港三跑道全面启用,深圳三跑道加快推进……这场基础设施的升级,正是关乎未来的流量争夺战。

  当夜幕降临,粤港澳大湾区上空闪烁的航灯如同流动的星河。这片天空,从未如此拥挤,也从未如此广阔。在这里,机场群与经济体的深度融合,正在书写世界级湾区建设的新篇章。

  策划:陈枫 王海军

  统筹:袁佩如 张由琼

  撰文:刘倩 石磊

  脚本:刘倩 黄叙浩

  摄影:石磊 钟志辉 赵子杰

  剪辑:陈锴进 何志豪

  海报:谭唯 吴颖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