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商贸业发达的广东,岭南商圈如何在新零售时代出圈?

2025年09月23日 来源:南方+

[ ]

  当“一部手机买遍全球”成为日常,线下商圈如何打造自己的吸引力?广东作为全国商贸重要区域,正在积极回应时代抛出的问题。

  9月19日《广东省特色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报告表明面对电商冲击与年轻消费群体迭代,传统商圈已不再止于“买与卖”,而是转身为融合文化、艺术与科技的“体验场”。

  如今,岭南商圈以“首店经济”“智慧赋能”和“多元治理”探索突围路径。它们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现场、社交生活的节点。这场转型,关乎商圈存续,更关乎城市商业生态的未来图景。

  突围与转型:“商圈”不止买与卖

  广东,中国商贸业的历史高地与现代枢纽,其商圈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然而,伴随数字经济的全面渗透、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传统商圈依赖地理位置和品牌集聚的旧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9月19日发布的《广东省特色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一方面,电商平台不断挤压实体商业的生存空间,“一部手机买遍全球”极大削弱了线下流量;另一方面,新生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行为,转而追求沉浸式、社交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现在购物基本靠手机,因为方便,直邮到家,价格透明还经常打折。偶尔也会线下逛街,毕竟出门要停车排队,除非体验特别独特,否则真懒得专门去商场了。”来自广州天河的市民汪小姐说。

  参与编写《广东省特色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的广东省社科院教授燕雨林表示,现在的消费者青睐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段记忆、一种身份认同,乃至可分享的社交货币,在这一背景下,广东商圈若要在新零售时代成功“出圈”,就必须跳出传统零售框架,重新定义“商圈”的价值与功能。

  事实上,广东商圈早已不是过去单一的购物场所。

  以广州北京路、深圳华强北、佛山岭南天地等为代表的商业区域,正在积极探索“商圈”新的定义。不少商圈通过引入艺术展览、非遗体验、快闪市集等方式,增强现场互动感和文化吸引力;部分商场则借助VR试衣、智能导购、无感支付等技术手段,提升便捷性与体验感。这些尝试显示出,广东商圈正努力从“卖货场”转型升级为“体验场”。

  商圈如何在新零售时代出圈?《广东省特色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给出了建议。

  真正要实现“出圈”,广东商圈还需进一步打破思维和运营的边界。这意味着不仅要在业态组合、空间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推进创新,更需从根本上转变运营逻辑——从“经营场地”转向“经营用户”,从“租赁思维”升级为“服务思维”。

  商圈服务的提升方案不仅需要从店铺、购物环境和活动等方面综合营造最具吸引力的购物体验和氛围,还需要商圈出台有效的全面计划注重长期运营模式的改进,持续跟进各项计划并根据市场数据调整,让消费者在商铺中得到体面、放心和愉快的购物体验,从而真正地提高商圈的品位和竞争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占卿表示:“未来商业街区完全可以成为城市多元场景的高度融合街区,成为消费、休闲、展演等多元要素汇集的平台。因此特色商业街区的治理必须超越传统行政管理和园区管理的范畴,要形成去中心化的多层次治理,搭建合理的框架让所有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为创造者和治理者。”

  创新与融合:打造文化传播的现场

  面对新零售环境的剧变,广东商圈正在多条路径上同步探索,逐步构建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文化为底蕴的新商业生态,不断提升商圈的影响力。

  在北京路步行街,它们既是消费中心,也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市民休闲的生活空间。例如,在北京路天河城打造全国首部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首个开业的演艺新空间的《阿波罗尼亚》,以高质量的演出舞美和错综复杂的精彩剧情吸引大量音乐剧的忠实爱好者,一体式的消费模式、广东元素的巧妙融入,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于“云逛街”的体验。

  在业态创新方面,不少商圈大力推进“首店经济”与“首发经济”,通过引入区域乃至全国首店、旗舰店及概念体验店,打造差异化吸引力。事实上,不少城市已经在探索颁布有利于首店入驻的相关政策,例如广州出台《关于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实施促进首店首发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广州设首店、旗舰店给予支持。

  同时,跨界融合成为关键词。《广东省特色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的前期调研表明,书店+咖啡+文创、商场+剧场+展览、零售+餐饮+娱乐等混合业态模式日益普及,有效延长顾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黏性。例如,一些商圈主动与本地文化机构、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推出IP主题街区、限定商品和沉浸式活动,让商业空间化身为文化传播的现场。

  数字化赋能则是广东商圈应对新零售挑战的另一核心策略。通过铺设智能导购系统、构建会员数据平台、引入AI客服与虚拟试妆试穿等技术,商圈不仅优化了运营效率,更实现了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即时响应。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已成为标配。线下提供体验与社交场景,线上借助小程序、直播、社群营销维持用户连接,完成“种草-到店-复购”的闭环。此外,智慧物流与即时配送体系的完善,也进一步模糊了线上线下消费的界限,支持商圈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发货”“商场体验、到家交付”的新零售模式。

  但这些创新若想持续“出圈”,还必须建立在提升文化传播的基础之上。

  广东商圈充分意识到,真正的竞争力往往来自不可复制的文化底蕴和人性化的服务细节。一方面,广东商圈深入挖掘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本土元素,将其融入空间设计、产品开发与营销活动中,打造具有岭南印记的商业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动线规划、增加休憩设施、优化停车与交通系统、强化安保措施等,全面提升商圈的公共服务能力。

  让消费者在商圈中既能领略城市独特的人文氛围,又能享受便捷、舒适、安全的消费环境,打造出文化的吸引力,广东商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出圈”发展,不仅成为消费的目的地,更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中心。

  延伸

  北京路天河城锚定高质量发展

  以首店经济激活商圈能级

  作为北京路商圈的核心商业载体,北京路天河城始终以“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 为核心目标,2025年以来持续加码品牌升级力度,新引入品牌超30个,其中包括2家全国首店、3家华南首店及4家广州/区域首店,涵盖科技、潮流、户外等多元领域。

  除首店经济外,北京路天河城B区全新打造的5500㎡动漫馆,更是以差异化定位成为商圈“破圈”的关键抓手。不同于传统动漫星城以固定品牌零售为主的模式,该动漫馆创新采用“策展+二次元零售品牌”的运营模式,通过引入万代卡牌中心、次元计划等知名IP及二次元集群,构建起“谷子(周边)+体验+休闲”的全场景消费生态。

  馆内不仅提供中古动漫藏品等丰富商品,更常态化举办卡片对战、动漫主题展览、桌游互动等轻节奏文化活动,这一创新场景不仅成功吸引了珠三角的二次元群体,更让北京路商圈在“文化+商业”融合上迈出新步伐,成为广东商圈中少有的“二次元文化体验高地”,为北京路步行街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注入了持久活力。

  动漫馆开业以来,负一层客流量同比提升超过40%,小红书曝光量超过1000万,举办“新世纪福音战士”“NEWMASUS”等特色展览收入超过1000万元。

  从首店经济的能级提升,到二次元生态的场景创新,北京路天河城正以多元业态布局和精准运营策略,成为北京路商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北京路天河城将继续依托商圈历史文化优势与自身商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文化+商业+体验”的融合路径,为广东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助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记者 马艺天 统筹 冯艳丹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