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省政府参事、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为广东经济发展献策

2024年02月0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不久前,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深入分析当前广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并再次强调,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

  体量越大,责任越大。展望2024年,广东如何提信心,稳预期?省政府参事王珺、李惠武,省统计局局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新洪结合长期调研和观察,解读广东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分析广东经济发展为何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并为广东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建言献策。

  ▶关键词1:成绩

  经济“活力”与“韧性”彰显

  记者: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哪些数据让您眼前一亮?

  杨新洪:202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广东承受着比以往更大、更直接的冲击,但依然用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展示了自身的非凡韧性。

  从总量上看,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切实扛起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从趋势上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4.4%,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实体经济表现依旧坚韧;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体现出广东经济在创新引擎的助推下,彰显了更强的生命力。

  王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个数据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广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9.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任务,有效缓解了就业总量压力,同时助力化解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全年净增172.8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企业达780万户、占全国1/7,彰显出我省经济韧性强、活力足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2:信心

  放眼全球,机遇大于挑战

  记者: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其中,广东4.8%的经济增速说明了什么?

  王珺: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首先,凭借着人口数量和市场购买力方面的优势,我国已经形成了极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我省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其次,与发达经济体中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不同,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技能劳动力持续增加,“新三样”赁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已优势凸显。

  李惠武:根据各大国际研究机构的预测,中国5.2%的经济增速将高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增长较快的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广东努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活投资市场和居民消费,也为稳增长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杨新洪:广东经济外向型特征突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也因此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增速4.8%,其中的每一点增长都来之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是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体现的是用现价计算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价值不断提高。换言之,全省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了、成色更足了。

  ▶关键词3:前景

  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记者:面向未来,经济大省广东如何继续“挑大梁”?

  李惠武: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处理“稳”与“进”、“立”与“破”、“质”与“量”、“短板”与“长板”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又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下阶段的加速发展积蓄新动能。

  具体而言,建议继续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的放大效应,同时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地位,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区位和政策叠加优势,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持续稳住外贸基本盘。

  杨新洪: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此外,应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王珺:当前,广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迸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发展机遇,也提升了资本和技术门槛。基于此,广东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整合具备专业技术和投资实力的资源主体,抓住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赢得新优势。

  (记者 孟健 陈子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