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来源:南方网
7月8日,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举行主题为“开放共享、携手并进”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粤港澳联动办会举措阶段成果等。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本届赛事开创性地实现开幕式在广州、闭幕式在深圳、赛事覆盖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布局。
“1+4”联络机制
粤港澳建立十五运联合办赛机制
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明忠在会上介绍,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中央港澳办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建立了“1+4”联络机制。“1”指的是国家层面的组委会下设的港澳工作协调部,“4”指的是粤港澳层面的四个常态化联络机制,包括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员、联合工作组。联络会议两月一次,首席联络官两周一会,联络员每日沟通,24个联合工作组定期会商。
据悉,通过高密度的沟通协商,粤港澳三地在六大重点领域达成共识,包括:跨境赛事、口岸通关、人车证件、食品安全、绿色办赛、赛事日程。在工作中,粤港澳三地共同探索出了“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的“三地三同”联合办赛模式。
在会徽设计上,由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的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一个同心礼花的图案,寓意大湾区同心同源、深度融合。
在吉祥物设计上,选择粤港澳三地共同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作为原型,设计出可爱的“喜洋洋”和“乐融融”,寓意不忘故乡,深爱家园。
在竞赛日程方面,兼顾三地的需要,尽可能避开广东的台风天气,也考虑到香港市民对击剑、橄榄球项目的喜爱,还兼顾到与澳门即将举办的格兰披治大赛车在时间上的错开。
半天跨三地
十五运会跨境赛事串联粤港澳
新闻发布会上,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明忠以“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这个跨境赛事为例,分享了十五运会的“湾区实验”。
在“硬联通”方面,将实现半天跨三地。参赛运动员将从珠海出发,通过澳门大桥到达澳门氹仔,经港珠澳大桥到达香港大屿山,再经港珠澳大桥回到横琴,最后,再回到珠海市区,全长230公里。在这个半天跨三地的赛程中,选手车轮所走过的每一寸路面,都记载着三地协同发展的印记。
在“软联通”方面,将实现时速40公里的无感通关。粤港澳三地在优化路线、竞赛组织、监管互认、信息互通等方面密切合作,让运动员可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无感通关,亲身感受“极速大湾区”。
在“心联通”方面,将实现千万观众同场感受粤港澳风情。在去年11月举行的测试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线上线下的观众,跟着赛事领略璀璨明珠澳门塔,呼吸香港大屿山的清新空气,最后又回到珠海海岛上的“日月贝”歌剧院,可以说是一场视觉、味觉、听觉的三重享受。
一证在手说走就走”
大湾区赛时“刷脸”通关有望实现
据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超过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过3000人,是港澳来内地参赛和内地赴港澳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对于参赛代表团,赛事组委会在口岸设立了“专用通道”。代表团可以“团进团出”、“即到即走”。对于持票观众,组委会给大家开通“绿色通道”,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凭赛事门票还可“急事急办”,实现“一证在手,说走就走”,共享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值得期待的是,横琴口岸的“免出示证件”通道,届时有望实现直接“刷脸”通关。好客的小海豚志愿者,会做好引导服务,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粤港澳路路通,大湾区一家亲”的便利和热情。
(编辑 冯妍)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