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来源:南方日报
在中国航展上,一架载人飞行器从一台车的后备舱缓缓驶出,与车体自动分离。伴随螺旋桨转动,飞行器腾空而起,在距离地面80米的高度飞行,随后平稳降落,自动回到后备舱。
这是小鹏汇天研发的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今年11月,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它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站在汽车一旁,小鹏汇天的创始人赵德力想起了孩童时的飞行梦。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1000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今年7月,广东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成为抢滩“低空经济”第一省。“载人飞行器不仅要飞得起来,更要飞得好,飞得便宜,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实现飞行自由。”赵德力的飞行梦更近了。
像新能源汽车一样
突飞猛进地发展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态势?
赵德力:低空经济是指1000米以下空域的飞行活动产生的经济价值,其前景十分可观,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突飞猛进地发展。如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支持政策,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从燃油时代到新能源时代,最早充电只能跑100公里,到现在能跑1000公里;以前充电要花一个晚上,到现在只要充电10分钟就可以跑500公里;自动驾驶也做得越来越好了。现在的低空经济就像10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它的未来是美好的。
过去10年,中国的低空经济已经有所发展,只是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无人机在航拍、测绘、巡检、货运、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逐渐改变大家的生产、生活方式。
记者: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赵德力:比如低空飞行基本上还是试验阶段,都是点对点的,低空飞行使用的探测、导航、通信、管控技术等各个系统还是孤立的。要打造一个规模化且有序的低空飞行,就需要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信息系统,才能搭建更柔性、更快速响应的低空飞行管控体系。
广东供应链齐全
产业政策红利多
记者:大湾区在发展低空经济上有哪些优势?
赵德力:粤港澳大湾区具备齐全的产业结构,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完备的供应链支持。广东依托珠三角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小鹏汇天为例,团队能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为大部分零配件找到供应链。
与此同时,大湾区各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出台系列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广东低空经济的市场氛围很火热,成立了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努力协调推动空域改革试点。还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加速技术转化与市场应用,让产品在应用中完成迭代和升级。
记者: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如何助力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赵德力:就低空载人飞行领域而言,我认为飞行器不仅要能飞,更要飞得好、飞得便宜,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保证飞控、动力、航电设备等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市面上没有的技术,我们要自研,市面上有但是很贵的东西,我们也要自研。我们的创新最终要创造一个新的需求,而不是在一片红海里竞争。要依托航空、汽车和自动驾驶,结合不同领域技术的优势,取众家之所长,推出更多新产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含“新”量。
成就普通人的飞行梦
记者:您为什么会想造“飞行汽车”?
赵德力: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飞行梦。小时候,我经常梦到一个场景,自己两脚一蹬就起飞了,飞在树林上空,俯视地面的房屋、草木,感到非常幸福。我醒来总会反复琢磨,要是有一天能说飞就飞该有多好。我到东莞打工,干过很多行业,靠开餐馆赚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始终惦记着自己的飞行梦。
我始终认为飞行不是小众群体的专属权利,大部分人都渴望飞行,市场应该研发一款简单、便捷的载人飞行器以满足普通人的愿望。起初,我没有明确一定要造一个飞行汽车,我想它的形态可以是孙悟空的筋斗云,也可以是哈利波特的扫把、黑猫警长的飞行摩托。但一定要便宜、易学,最好新手5分钟就能上手,随时随地都能飞。
记者:造一个这样的载人飞行器一定很难。
赵德力:我是一个梦想驱动型的人,喜欢想到做什么就要马上动手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我跟团队说要搞一个飞行摩托,那一刻他们觉得我疯了。原本团队有20个人,后来大部分员工都跑了,最糟糕时就一个工程师跟着我。不过,团队依然没放弃,最终用三年时间突破了部分核心技术,有了飞控、动力螺旋桨、电池等零部件。
一开始,我画了一张飞行摩托的图纸,就按照图纸把零部件组装起来。之后两年,我每天都在做飞行测试。这个过程非常艰辛,飞了1500多个架次,中途也曾摔机。最难的是,我没有融到一分钱,自己的钱花完了,我就把房子卖了接着干。
记者:情况是怎样转好的?
赵德力:拐点发生在2018年。飞行摩托终于成功起飞,总共75公斤,还可以载着我飞5公里,普通人只要按一个键就能自动悬停在空中。不过,飞行摩托还不完美,不够安全、可靠。之后两年,我就开始沉下心在外面搞测试,也经常参加综艺节目,赚些出场费养团队。当时,我带着飞行摩托到处飞,吸引了许多同样有飞行梦想的人。他们加入我的团队,甚至说不要薪水跟我干,就这样组建起一支飞行的“梦之队”。我告诉大家,这是中国的“孙悟空”。
通过空中飞行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记者:为什么从早期的飞行摩托转向“陆地航母”?
赵德力:我以前痴迷于技术,取得“从0到1”的突破后就感到兴奋。但事实上,飞行摩托只是一个Demo(原型机),不是一款可量产、可在市场上推广的成熟商品。很快,公司从东莞搬到广州,还创立了小鹏汇天,之后团队正式进入商品研发阶段,此时每一个想法不能只是异想天开的,还要思考产品的受众群体、背后的市场规模等现实问题。
当时,社会上没有“低空经济”的说法,但在研发产品时,就会设想一个应用场景——若能通过空中飞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直到今天,“空中通勤”的场景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团队决定先推出一款分体式飞行汽车,将应用于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团队希望通过类似产品,带动产业链与应用场景的发展,后续再迭代到“空中出租车”。
记者:未来,大众可以期待哪些其他飞行产品?
赵德力:在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后,还会有高速长航程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未来,还会有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缓解城市中的堵车问题,提高出行效率,也能将高铁、公路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海岛、地形险峻地区全部覆盖进低空网络。
(记者 吴雅楠)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