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对话湾区

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大湾区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3年12月20日 来源:南方+

[ ]


  1978年,当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时,年近60岁的霍英东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资,从中山温泉酒店到广州白天鹅宾馆,从广珠公路到开辟南沙新区,他为港澳企业家在内地投资开辟了先河,成为了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作为香港著名的爱国企业家霍英东的次子,霍震寰24岁时从加拿大学成归港后,就加入家族企业,跟着父亲学做生意,后来更是共同参与了开发南沙的改革岁月。

  “一生中有机会参与改革开放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在改革开放45周年到来之际,年近七旬的霍震寰谈起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巨变之时,精神奕奕,非常振奋。他呼吁更多香港年轻人要到内地走一走,多了解内地,把自身前途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更大辉煌。

南方+ 石磊 拍摄

  改革开放充满闯劲干劲

  霍震寰的会议室,不仅有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高校元素的水晶摆件,还有高铁和谐号和复兴号模型。1978年,霍英东毅然返回家乡投资办学、捐赠路桥,为港澳商人和企业家探索了经验。

  记者: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作为见证过中国改革开放的人,您怎么看待这段历程?

  霍震寰:一生中有机会参与改革开放,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忘不了根的,心中永远装着故乡与祖国。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华人华侨带来了亟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国家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如今,香港一些年轻人,多年来因为各方面原因,对内地没有一个全面了解,如果他们知道内地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就会对国家和中国共产党有不一样的认识。

南方+ 石磊 拍摄

  记者:改革开放初期,霍英东先生为何选择义无反顾投资内地?您觉得改革开放45年,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霍震寰:在我父亲看来,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具体要怎么做大家也都不清楚,所以,当时说要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大家都有一股闯劲干劲。

  现在当我们重新审视改革开放时,最值得被肯定的是中国人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广东提出的“杀出一条血路”的精气神,非常提气。希望在未来,我们能保留这一种拼搏精神和闯劲。

  “开发南沙最重要的是要好好保护”

  霍震寰的办公室地处香港上环港澳码头上盖,往外望出能看到碧蓝的维多利亚港。码头天台上,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迎风飘扬,猎猎招展。多年前,霍英东出资筹建港澳码头,交付给政府使用,早些年,这里的船只通往澳门、深圳、珠海,还有南沙。一座码头便是霍英东集团与南沙情缘的最佳注脚。

  记者:今年您回南沙次数多吗?与您第一次到南沙有何不同?

  霍震寰:自从2月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以来,我经常回去走一走,一别三年,南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之前还去过中山一院,新建的三甲医院规模很大,设备条件也非常先进。

  我第一次来南沙,就是跟随父亲一起过来的。那时,珠江口都是河网密布,南沙既没有桥,也没有码头,去哪里都不方便。有些小孩没见过汽车,他们一看到了四轮汽车,还追着跑(笑)。当时顺德、中山的工业发展得不错,但要(将工业产品)运到香港,要先到广州市区再到香港,路程很长。我的父亲发现,从广州南沙到东莞虎门,如果新建一个汽车轮渡,可能会缩短100多公里的路程,所以我们来南沙看看这里是否能做码头,同时也跟东莞沟通是否愿意做汽车轮渡的航线。

南方+ 石磊 拍摄

  记者:当时霍英东先生建设轮渡,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

  霍震寰:有人会觉得,未来要建大桥,是否还有必要修轮渡。但我父亲坚持认为,在当时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大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经济发展慢不得,还是应该先把轮渡建起来,连接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交通。所以他做了很多说服、协调的工作。

  在轮渡建成前,父亲也有顾虑,通航后会不会没有人来,是不是要靠送叉烧饭来吸引大家坐船。事实上,在通航的第一天,就有很多车开过来要登船。那个时期,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不少商品货物都是在珠三角地区完成生产制造,然后运往香港。汽车轮渡这条水路运输通道能节省不少时间、成本,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航没多久,一个码头已经不够承接大量的需求,我们很快就增建了第二个码头。

  记者:在您的印象中,霍英东先生对南沙规划有何设想?

  霍震寰:我父亲当时发现南沙是深水港,很适合做港口,而且是珠三角的中心地带。他说,开发南沙最重要的是要好好保护,不要乱发展破坏了(南沙)。其实,他的想法是很超前的,要把南沙打造成为一个优质海滨城市。他还想在南沙设立大学,后来因办学复杂,就先建设了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也是因为当年在这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国际化特色是香港的DNA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在霍震寰看来,大湾区应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大湾区的城市应能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

  记者:《南沙方案》出台后,您认为南沙在与港澳全面合作上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霍震寰:以前总说省港,广州就是省城,多年来广州跟香港关系都很密切,南沙又是广州离香港最近的地方。现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南沙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新能力提升是下一步大湾区建设关键之举。在打造大湾区创新格局上,香港、广州和深圳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能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撑;东莞、佛山依靠制造业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赋能,而南沙因其拥有充足土地资源,有机会能吸纳更多创新产业入驻。

  《南沙方案》强调粤港澳全面合作,政策涉及税务、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当中很多条文提及要便利香港人到南沙发展,也为粤港澳三地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条件,对推动大湾区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我相信,未来整个大湾区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你在香港、广州,或是在横琴、前海、南沙,未来一定是一体化的,每个地方应发挥各自所长,协同发展,实现了1+1+1>3的效果。

南方+ 石磊 拍摄

  记者:您认为香港还将发挥什么优势?

  霍震寰: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GDP比全国的还高,因此影响力非常大,现在香港的GDP相对全国来讲比例是降低了,但这不意味着香港就不重要了。香港有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香港的管理人才既熟悉本地文化,又能与国际接轨,备受跨国企业青睐。

  熟悉香港的人都知道,它有一种强大的适应能力,以前主要是转口贸易,后来主打工业化,再后来很多厂搬走了,就转型发展金融等服务业。坦然主动求变,便是香港人的精神底色。香港地方较小,转身灵活,所以国家可在香港开展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试点工作,一旦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

  记者:多年来,通过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你们也为内地培养了许多人才。未来还会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霍震寰:当前因为世界形势的快速变化,有些华裔在国外的发展可能遇阻,香港有些大学已经吸引了许多尖端人才。事实上,在吸引人才上,香港因其国际化程度高,税负低有更大的优势,也有些人因生活习惯、子女读书等现实需求,更愿意住在香港。他们也知道,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不局限在香港,应该是整个大湾区。因此,大湾区内地城市要与香港相互促进补位,为更多国际人才提供合适土壤与气候。

  记者:您为何喜欢武术?多年来一直倡导以武术作为媒介,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未来您有什么新计划?

  霍震寰:小时候,我看金庸武侠小说和功夫片,就对武术产生了好奇,不过没有进行正统训练,后来在加拿大留学时接触了太极拳,一路探寻才发现中华武术的魅力。

  其实很多外国人经常到香港“武术朝圣”,因为他们的师父、师爷都是来自香港的,广东有丰富的武术资源,此前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联盟,就是希望在大湾区内能共享武术资源,更好帮助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文化。下一步,我打算在香港推动武术进校园活动,同时开展香港校际武术比赛,之后可组织大湾区青年学生武术比赛,让湾区青年以武会友,增强港澳台侨胞与海外华人的民族身份认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南方+ 石磊 拍摄

  记者:现在世界变化非常迅速,您有什么想对年轻人说的吗?

  霍震寰:以前,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很多工种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内都会消失了。但就像是当年互联网一样,我始终认为,新技术的诞生,将给人类带来的更多是机会和财富。

  【文字】 黄锦辉 曾美玲

  【摄影】 梁钜聪

  【剪辑】 龙达洋

  【海报】潘洁 谭唯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