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珠海分站 > 最新动态

珠海:锚定“走在前列” 激活“三大动力”

2024年01月03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日前,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新时代新征程珠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会上提出,今年珠海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6%。

  回望过去,珠海实现的每一步发展都来之不易,其最本源的动力来自改革、源自开放、生于创新。这“三大动力”不仅是珠海最鲜明的标识,更是珠海经济特区的“根”和“魂”。

  珠海市委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细化形成“1313”思路举措,即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秉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珠海全市上下将树立新作风、扛起新使命、增创新优势、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携手港澳

  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气象一新,更让大湾区澳珠一极置身在聚光灯下。

  扛起新使命,珠海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摆在重中之重,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次全会提出的13个重点领域中,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摆在首位。未来,珠海将携手港澳加强各领域对接合作,持续深化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不断增强珠西都市圈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去年,港珠澳大桥肉眼可见地“热”起来了。数据显示,港珠澳大桥全年客车通关超268万辆次,其中港澳单牌车占比过半。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带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往来、人员交流日益紧密。

  会上提出,要继续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以珠澳口岸人工岛、“洪保十”片区、金湾区为重点推动建设大桥功能服务区,搭建综合保税区与香港招商局合作桥梁,拓展高栏港、粤港澳物流园与香港机场的物流合作,推动珠港机场战略合作升级。

  珠海还将在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加强与合作区在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医药健康、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对接联动,统筹推进“横琴总部研发+珠海制造”跨区域布局,助力合作区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一国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

  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3周年。紧扣重要时间节点,珠海将抓紧实施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举措,共同交出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成效大考之年的优异答卷。

  具体来看,珠海将配合推进合作区全岛封关运作,配合做好“澳门新街坊”运营、澳门专业人士职业资格认可、澳门机动车“一检两认”等重点工作,争取为合作区招引落地30个以上产业项目,为澳门居民子女在珠海入学提供充足学位。

  勇当核心

  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珠海被视为广东省内具备巨大潜力的城市之一。2023年12月20日,省政府最新出炉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要求珠海发挥核心作用,增强珠西都市圈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扛起新使命,珠海要勇于担当核心引擎,加快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支撑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本次全会提出,今年珠海经济增长目标为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明确了珠海2024年“进”的目标。

  如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一方面,珠海将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天空之城”,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供应链布局,挺起珠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另一方面,珠海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持续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做大做强各类实验室、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

  珠海提出,将2024年作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三件大事。

  ——立柱项目快落地。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更多立柱项目,以动工为标准,每年至少1个100亿元项目、每季度至少1个50亿元项目、每月至少1个20亿元项目,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在6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盘根计划全铺开。对格力电器等行业龙头企业、2308家高新技术企业、1813家规上工业企业、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一大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全面提升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做强做大。

  ——产业空间大整合。加强5.0产业新空间与现有园区、城市生活配套区的联动发展,整合连片产业空间载体与机场、港口、铁路联动发展,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三旧改造、零碎地块整合等,优化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布局。

  聚焦企业成长全周期、产业工人全方位需求,珠海正加紧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打造产业工人新家园、企业家乐园。

  协调发展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在明确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本次全会也提及了珠海的远景目标——努力到2035年GDP达2万亿元、常住人口500万,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探路先锋。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珠海常住人口为247.72万。要想达成2035年常住人口500万的目标,珠海亟须加速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力。

  按照部署,珠海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南融、西拓、东承、北联”,向南加快珠澳融合、琴澳一体化,向西拓展带动西岸城市与湛茂都市圈发展,向东承接香港与深圳外溢的城市功能与产业辐射,向北深化与广佛联动协同。

  同时,着力构建“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提升机场、港口国际化水平,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长期以来,珠江磨刀门水道像一条天然的分界线将珠海分为东西两部分。全市122个行政村和48个涉农社区,除了7个村分布在海岛,其余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

  去年,珠海“百千万工程”建设高位开局。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7.3亿元、增长7%,20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珠海将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始终保持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区投放,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成为全省样板。

  珠海因海得名,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岛众多、海岸线绵长的海滨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海域资源。在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上,珠海将坚持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打造“智慧、零碳、生态”的现代化特色海岛镇。

  近年来,珠海以优美的城市环境,频频问鼎中国最宜居的城市。未来,珠海将深入推进绿美珠海生态建设,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推动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动局面。

  山海形胜,共筑繁华,珠海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这座青春之城将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撰文 蒋欣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