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珠海分站 > 大图新闻

竞逐万亿 珠海争先

2024年03月2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做强制造业,珠海正在发起猛攻。

  一组直观数据令人印象深刻: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3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提升至35.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600家,连续两年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也代表着城市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意味着资源聚集、产业优化和创新能力均取得突破性成效。

  群雄逐鹿中,珠海是如何实现“突围”的?

  回顾过去两年,产业新空间是一个关键词:它不仅被视为珠海招商引资的“头号法宝”,也被当作重要手段来延链补链、强链升链,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近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联动亿翰智库实地调研探访了珠海十余家重点产业园区、链主企业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内外兼修”的城市形象逐渐立体起来,许多变化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一是“从0到1”“从有到优”的例子越来越多。近年来,珠海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初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体系,一批新能源项目异军突起,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竞相涌现,逐渐成势。

  这些百亿级项目的“旋风开工”,离不开珠海对产业空间的提前谋划与布局。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珠海做足了准备,这使得其更有机会抓住“从无到有”的契机。

  二是珠海对中小企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一批批专业园区在这座城市拔地而起,致力于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寻找“成本最优”“配套最全”“上下游最全”的最优解。园区加速建设背后,是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

  三是创新已经融入珠海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众所周知,创新是珠海的城市基因、最大动力。从产业园的建设、运营到产业服务的配置和产业资源的链接,珠海将创新进行到底,加快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链条。新质生产力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不仅夯实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也积蓄着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

  四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珠海正在打造的“政企畅联、助企无忧”政务服务品牌,备受企业的认可。不少企业家告诉记者,被产业园和珠海政府的高效服务所打动,正积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珠海。

  企业和城市的相互成就,是珠海不断崛起的见证,更是竞逐未来的底气。

  

  眼下的珠海,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键节点。

  3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

  这是继广州、深圳、汕头之后,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再次开到地方,专题研究一市工作,体现了省委对地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也是省委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创新举措。

  “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省委进一步明确了珠海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定位和使命,为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如何切实担负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责任?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是珠海的关键一步。

  珠海提出,要坚持实体为本、创新为要,巩固现有产业基本盘、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新老并举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打造“云上智城”,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一轮竞逐中,珠海目标和路线日渐清晰——

  在近日印发的《珠海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方案》中,做强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位列主要任务之首。珠海明确,将重点打造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家电、低空经济。

  围绕上述产业,珠海力争在未来2—3年内每年引进落地1个百亿级的龙头项目,每个季度引进落地1个50亿级的重大项目,每个月引进落地1个10亿—20亿级的重点项目,迅速解决珠海产业体量偏小、能级量级不足这一核心问题。

  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工业经济提升到万亿以上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提升至300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超15家。

  产业竞争越往高处走,考验也将越具挑战性。这对于珠海产业空间的量和质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放眼未来,珠海正着力推动产业空间大整合,在存量建设用地的土地整备方面下更大功夫,促进产业、人口、交通布局与城市格局在更高水平上相协调、适应。

  珠海提出,将继续建设标准化与定制式的5.0产业新空间,优化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布局,把珠海54个5.0产业新空间与现有的各园区建设成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的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示范园区。

  曾经,珠海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代表,如今它再次成为观察中国新一轮产业空间变革的重要窗口之一。

  未来已来。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珠海,全力以赴!

  出  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监  制:林焕辉

  策  划:沈文金 沈梦怡

  采写统筹:沈梦怡

  编辑统筹:高静宁 杨杰利

  版式统筹:莫 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