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来源:南方+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在高质量发展迈入攻坚期的当下,稳就业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决定着区域竞争力的成色。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肇庆坚持把就业优先战略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稳岗扩岗、精准培训、提质服务”三大关键环节,打出政策组合拳,织密服务保障网。
2025年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同比增长9.4%。肇庆正以一项项实打实举措,稳住就业基本盘、提升就业含金量、增强群众获得感。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吉林大学专场。 南方+ 刘宇恒 拍摄
稳岗位扩渠道,筑牢就业“基本盘”
肇庆市坚持“政策扶持稳定岗位、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思路,一手抓助企纾困稳岗,一手抓新兴动能拓岗,让广大群众好就业、就好业。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资金5874.9万元、惠及2.5万人次就业群体。
稳存量:真金白银减负,助力稳岗稳就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肇庆持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通过优化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统筹整合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专项奖补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松绑减负”。
今年以来,肇庆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全市参保单位减负约2.2亿元,累计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59.6万元,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稳就业。这些“看得见、拿得到”的支持,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助力稳岗。
扩增量:产业项目发力,催生“批量岗位”。就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产业发展。近年来,肇庆紧扣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加快新项目落地投产。2025年1-10月,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达4万户,新投产重点项目290个,同比增加58%,带来大量就业岗位需求。
上半年,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肇庆组织发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动态挖掘有竞争力的岗位,全市累计募集面向大专或高级工以上的高质量岗位近2万个,为稳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拉力。
保重点:精准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肇庆坚持“内外并重”,一手抓本地毕业生就业,一手抓外地毕业生引进,全力稳住青年就业基本盘。
对本地毕业生,肇庆实施“就业护航行动”,建立实名台账,提供“1311”服务。今年上半年,针对在肇11所高校毕业生,肇庆首次创新推出“带编进校、现场招考”模式,在肇庆医学院双选会上拿出47个事业编制岗位,实行“早上报名—下午考试—当天签约”,极大提升就业效率。截至10月,在肇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88.7%。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吉林大学专场。主办方供图
对外地高校毕业生人才,肇庆以“走出去”的主动,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打破引才地域壁垒。3至4月,“引才专列”北上西进,肇庆携1590个优质岗位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4至5月,肇企再度组团,脚步遍及广西、湖南、四川等全国各地高校。10月,肇庆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招聘天团”,携超1.3万个优质岗位远赴吉林,初步达成就业意向逾千人。
一次次主动出击,换来一场场“双向奔赴”。在延边大学专场,硕士何同学现场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在东北师范大学专场,李同学专程从江西赶来,只为抓住肇庆“带编进校”的宝贵机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广东,扎根肇庆,看中的不仅是工作机遇,更是与这片热土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强培训提技能,提高就业“含金量”
就业不仅要“有岗位”,更要“能胜任”。近年来,肇庆紧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围绕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两大方向,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面,推动从“有人干”向“干得好”转变。
广覆盖:三项工程赋能乡村,激活“家门口”就业。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目标,肇庆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作为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抓手。
2025年1-10月,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726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培训1927人次。各地因地制宜开发特色菜品专项培训,带动超1000人实现就业创业。广宁云吞制作班、德庆竹篙粉烹饪课、封开杏花鸡宴席设计培训火热开班,学员结业后,即可被推荐至餐饮企业就业,或获得自主创业扶持。

2025年“南粤家政”养老服务试点项目落地肇庆。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养老服务“一试三证”试点项目稳步推进,通过粤港澳三地护理认证互认,家政服务人员有机会实现跨境就业。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试点项目通过“暖阳肇护”青年培训计划,将为在校生提供从技能培训到岗位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民生改善与就业扩容双赢。
精对接:订单班直通产线,实现“入学即入岗”。破解“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难题,关键在于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肇庆坚持从人才培养前端发力,推动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聚焦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深化“订单式”培养模式。目前,全市4所技工院校已与市内外2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开设“订单班”超60个。
肇庆市技师学院设立“风华高科班”“小鹏汽车数据标注订单班”“冠旭电子班”等,课程内容由企业参与制定,实训环节直接嵌入生产线,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
在肇庆高新区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内,500多位数据标注员对着电脑用鼠标“贴标签”,以训练机器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指令。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刘淑文介绍:“数据标注是新车发布到正式上市的最后一环,时间窗口通常只有两个月左右。”正是订单班持续输送技能人才,支撑起这一环节的短时高效运转。
着眼产业链整体发展,构建系统化技能供给体系。肇庆依托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由链主企业风华高科牵头开发工业机器人、电容器制造等5个职业工种的评价资质备案,面向技能生态链企业开展学徒培养和评价。
目前,该生态链在岗培养学徒150人,覆盖肇庆市技师学院、工贸学校等多所院校学生,实现“招生—培养—评价—就业”全链条闭环,为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拓新路:融合新业态,拓展就业“新赛道”。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肇庆积极推动传统技能与新兴业态融合,拓展就业空间。
聚焦民宿经济、夜间消费等热点,肇庆重点开展民宿运营管理、围炉煮茶、乡村电商等实用技能培训,2025年以来累计培训626人。
德庆县打造精品培训项目,通过“课堂+实景+创业辅导”模式,已培训386人次,带动115人进入民宿、文旅餐饮等行业,有效点燃“夜经济”活力。

肇庆市“粤菜师傅”南药药膳技术交流大会举行。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乐祺 摄
随着“药食同源”理念深入人心,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开辟“技能+健康”新赛道,创新“粤菜师傅”工程与南药药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布“西江八大菜品”制作标准,着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具专业性和竞争力的就业方向。
11月,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卫健部门举办“粤菜师傅+南药药膳”技术交流大会、“寻味西江嘉年华”等活动,推动西江特色食材与南药资源深度融合;接下来,还将推出4场“中医药夜市”,打造集美食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优服务增温度,提升就业获得感
就业服务不仅要“找得到岗位”,更要“感受得到温暖”。肇庆着力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求职者都能被看见、被尊重、被支持。
织密基层网络,打造“一刻钟”求职圈。为解决“求职难、招工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肇庆大力推进“就业驿站”建设,在社区、园区、商圈、高校等人流密集区域布设服务网点,提供岗位发布、政策咨询、简历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18个就业驿站。其中,由德庆县政校企共建的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就业驿站,配备模拟面试室、电商创业微空间等功能区,成为高校毕业生“练兵实战”的前沿阵地。
此外,肇庆还不断擦亮“肇就业·夜招聘”金字招牌,将招聘会搬到夜晚的步行街、广场,方便求职者利用空闲时间找工作。截至目前,“夜招聘”活动已举办近百场,深受欢迎。
聚焦人才群体,提供“专属化”服务。肇庆升级“人才绿卡”功能,配套推出“亲属副卡”,将服务范围从个人延伸至家庭,涵盖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16个关键领域;签发新版“人才绿卡”电子证照超2600张,实现人才优待“一码通享”、人才家属“一卡通用”。用心用情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落户肇庆,“轻装上阵”、安心立业。
推出人才就业创业“大礼包”。肇庆上线“肇青优享”小程序,提供“求职优惠住”,打造“青年驿站”,提供短期免费或低价住宿;推出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免票“畅游肇庆景”优惠措施;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和首席就业服务专员“双专员”服务机制,为有意向来肇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全天候咨询服务。
如何给人才搭建更好的成长发展平台?肇庆以高层次人才会才日、“双技”人才会才日、“人才驿站直通车”等活动为载体,打造“肇唤人才,庆幸您来”人才服务品牌,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能在“1+1”社群活动中进行技术交流对接和社交拓展。肇庆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让人才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相互成就。
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预期、稳信心。从稳岗扩岗到精准培训,从优化服务到营造生态,肇庆用一项项务实政策、一个个创新举措、一次次贴心服务,把就业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做深做实,以系统思维构建全链条就业促进机制。
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其提供可持续的成长路径和有温度的生活环境。肇庆,正在用坚实的就业底盘,托举起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统筹 吴帆 采写 刘宇恒 通讯员 李欢)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