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预见未来·前沿科创论坛”在深圳举行,以跨界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

2023年12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近日,“预见未来·前沿科创论坛”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前沿科创已成为新焦点。论坛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众多知名科技专家、行业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参与,共同探讨数字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观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交流。

  当下,前沿技术有哪些应用前景?如何助力产业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三位专家在会上分享了观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推动大企业牵头“大研究”

  问: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樊纲:面对新的数字技术,我们要抓紧研究。以ChatGPT为例,它的出现也引起了很多反弹,例如好莱坞就有剧作家抗议使用ChatGPT,社会上也有人担心ChatGPT会不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呼吁要制定规范、规则。

  但是,这是否会放缓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我看来并不会。研究的速度、技术进步的速度不会放缓,你不做,别人也会做。我们不要被一些“噪音”或者抵触情绪所限制,一定要加紧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方面的研究。

  问:如何加快在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樊纲:从企业的角度看,我们既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也要鼓励大企业发展。小企业往往只能在一方面做研究,大企业可以在一个领域里做系统性的多方位研究。大企业的研究也可以带动小企业的研究,推动形成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培育更大的创新活力。因此,面对科技进步的大趋势,我们一定要重视大企业,推动大企业牵头“大研究”。

  创新不是闹着玩,而是有很大风险的。创新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无法预知需要多大的投入。很多情况下,只有大企业才能持续投入和持续跟进,可以做更加冒险式的研发,这对于前沿技术的研发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到国际上参与竞争,真正成为国际化、研发型的大企业。

  问:如何处理前沿技术发展与潜在风险这组关系?

  樊纲:创新引领者是在各自领域中最先发现问题的人,因此,他们也有责任及时作出预警,做好风险防范。适当的监管可以使一项技术和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大企业、创新者有一个社会责任,就是“拥抱监管”,要基于创新的实践,在规则规范方面提出建议,推动尽早建立相关制度。

  进一步讲,我们要加强研究,在研究上走到前沿,同时也在制定标准和规范方面走在前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举例来说,大约20年前我到瑞士日内瓦参加会议,当时有国外与会者已经开始讨论建立电子商务的国际规范与监管制度,而那时我国电子商务才刚起步,在规则制定方面就难有发言权。积极推动前沿研究,才能在制定规则时有一席之地。

  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新的技术进步,同时要看到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做好风险防控,使这些技术真正应用于造福人类。

  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

  大模型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问:当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有哪些发展趋势?

  王强:大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热点。大模型主要指具有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参数的模型,具备海量参数、大算力、泛化性强等特点。

  从理解到生成,大模型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迈入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门槛。中国有20多个大模型已备案通过,有人说是“百模大战”,行业确实非常火热。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多模态”,未来的人工智能也会走向多模态,从最开始的文本对话,到现在的文本生成图片、视频,未来还会从2D到3D,甚至联动声、光、电等。

  另一个趋势是易用性。比如此前我们要把很专业的命令输入大模型,才能生成高质量的图片;而现在文生图与大语言模型结合后,普通人用日常语言就能生成图片,就像从专业单反到傻瓜相机。

  此外,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助手,可以在编程、法律等领域节省劳动,还能做科研。在基因计算领域,已经在用人工智能来筛选、分类、预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问:未来,大模型如何与产业结合?

  王强:重塑计算、智能升维、数实交互、未来连接,这四种趋势是数字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具体来说,量子计算可能会改变未来算力的方向,值得重点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紧密结合,大模型技术运用到科学研发之中;沉浸式媒体更加真实,数字交互从在线发展到在场;星地直连通信,未来能源网和未来交通网是技术发展趋势。

  问: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王强:首先是交互变革,电脑刚面世时,人们要用命令行来交互,后来有了键盘鼠标,再后来有了多点触控,老人小孩几乎不用学习就能使用手机和平板。未来的多模态大模型,不仅能理解人说的话,还可以识别我们的表情、手势,交互会越来越简单。以前是人要学习机器的规则和方式,现在反过来,机器在适应人。

  其次是效率变革,客服、营销、运维、研发等环节都能大幅提高效率,AI成为通用目的技术,未来算力就类似电力,能给经济社会带来很大的变革。

  再次是成本变革,现在用大模型翻译一本100万字的书,大概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花费十几元;如果用传统的人工翻译,成本可能几十万元,而且时间还非常长。

  问:脑机接口近来被讨论得很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向?

  强:脑机接口之前在医疗领域做得不少,现在看它往交互领域发展,也有很多的可能。

  以前的脑机接口可以让人用意念控制外骨骼,比如外接一个外骨骼来辅助胳膊的运动。今年有一个创新,不再通过外骨骼,而是给脊椎受损的病人一个背包,通过背包把脑信号和腿部的神经连起来,可以实现走路。此外,还有用脑机接口方式来把信号直接传递给大脑的视觉功能区,用眼镜替代眼睛,也是在探索的方向。

  再往前发展,就是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人脑是耗能非常低的理想计算设备。今年还有几个团队在识别大脑信号,然后重建出人所看到的图像,这样的方向大家也在尝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

  AI大模型发展应用的未来由现在塑造

  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数字技术正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您如何看待新兴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万劲波:未来由现在塑造。当前,智能传感器、5G/6G移动通信网络、云数据库、人机交互、类脑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都在快速发展和应用,有力支撑了海量数据的安全采集、大规模存储、高效传输和应用,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人工智能特别是通用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有望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在海量增加,据IDC《数据时代2025》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随着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大网络相关基础设施持续建设,未来将形成互联互通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问:自ChatGPT问世以来,AI大模型成为科技界的热门话题,国产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万劲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前沿科创成为新焦点,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前瞻部署新领域、新赛道,增加前沿科创投入是必然选择。经过适度市场竞争,只有少数优质产品、服务和企业才能存活下来。不同企业要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与特长,各展其能、务实创新,共同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大模型的发展是持久战,也会有优胜劣汰。下半场比拼的是系统能力、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问:AI大模型如何更好地赋能产业发展?

  万劲波:大模型创新发展重点在于创新生态构建和行业示范应用,包括政务、金融、医疗、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如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在深圳福田落地,腾讯在长沙有“超级城市大脑”,南方电网研发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等。头部平台企业发挥数字赋能优势,行业领军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大学院所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问:在科创前沿,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发展优势?

  万劲波: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中心、创新高地,产业、科技、投资等主体活跃,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有敢闯敢试的创新文化。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在创新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是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有雄厚的科技、产业和人才基础,有条件引领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加快打造“四链融合”“数实融合”“产学研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开放创新生态,让数字技术与数字产业更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撰文 卞德龙 钟哲 吴雅楠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