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河两岸深港情 携手科创赢未来

2023年03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深港两地,一水相连,一湾相融。

  浅浅的深圳河畔,有一片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的河套区域。曾经,这里是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货物运输中转站,聚集大量物流、仓储等产业企业。如今,得益于深港融合加速向前,河套已蝶变为深港科创合作的热土,持续迸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福田举全区之力建设的“三大新引擎”之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肩负着推动深圳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在河套,年年都有新变化。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5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正加速落地、国内外高科技顶尖人才纷至沓来。

  为何小小的河套,蕴含着如此磅礴的科创伟力?其背后离不开政府对于建设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高度重视。

  2017年1月,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共建河套地区合作备忘录;2019年2月和8月,河套合作区分别被写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19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会议明确提出“将在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方面制定配套政策”;2021年4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中央专项资金的优先支持对象……

  今年2月,深港两地在暌违近三年后,恢复全面通关。有理由相信,走出疫情阴霾后,立足科创、联通深港的河套合作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推动各类优质项目在河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续写“春天的故事”。

  突破制度瓶颈 持续注入发展动力

  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将深港两种制度的“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是时代赋予河套合作区的重大功能与战略使命。

  去年3月,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启动“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征集工作,推出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系列创新举措。10月,河套合作区遴选发布首批技术攻关类项目榜单,面向全球科研团队征集解决方案,单项支持最高达2000万元。经过前后数月专家考察评选,近日结果出炉,5个项目顺利揭榜。

  通过“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进一步与国际先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接轨,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正是河套合作区坚持制度创新的缩影。

  拿出真金白银广邀天下英才,留足空间让创新者大展拳脚,河套合作区诚意十足。事实上,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合作区的确具备这样的实力与底气。

  河套合作区的制度创新,着重围绕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扫除制约深港协同创新的障碍,目前已形成涵盖“五流四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管理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系统化、集成化政策框架体系。

  从发布深港“联合政策包”,到谋划深港“双总师”制度落地,再到设立一站式深港法律咨询服务点……近年来,河套合作区不断探索拓展制度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为福田乃至全市科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支撑。

  以深港“联合政策包”为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是首套由内地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联合政策,以深港现有政策为依托,从深港协同支持科研项目、深港联合支持科研人才、深港联合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创新要素在深港两地便利流动四大方面共提出28条具体举措,在人、财、物及配套方面实现深港政策全链条协同支持。

  “让科创项目和人才同时享受深港两地的政策支持”,此前,河套合作区事务署副署长朱俊炜受访时表示,随着深港“联合政策包”的落地实施,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河套合作区还陆续出台了“产业政策包”、港澳青年支持计划等,持续释放“条条叠加”的政策效应,支持深港产学研协同,助力科学研究在“从0到1”的基础上,催生更多“从1到100”的应用突破,推进深港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河套模式”。

  创新规划设计 用好深港协同优势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一曲脍炙人口的《东方之珠》,带人们梦回那个热火朝天、激情创业的年代。如今,在这条河的北岸,一栋栋崭新的科研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一片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河套合作区,正散发出迷人魅力。

  作为深港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如何利用好河套合作区的协同优势,深度对接香港方面规划建设,实现河套“一区两园”园区资源深度共享,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关乎河套合作区未来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与深圳深度合作,以创新、专属、专项方式研究试行创科合作跨境政策,涵盖两地物资、资金、数据和人员等领域的流通。”此前,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就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其中多次提及河套合作区建设。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实际上,从2017年河套合作区诞生以来,深港两地政府每年安排举行多次会晤。随着深港合作走深走实,香港政、产、学、研等社会各界对河套深港合作、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已逐渐形成共识。不仅如此,深港两地就协同建设河套合作区成立了联合专责小组,负责两地在合作区建设上的协调沟通。

  在河套合作区,科创土壤繁育新生,科创之花璀璨绽放,这里从不缺乏创新元素和奔腾不息的生命力。

  去年8月,河套合作区举办总设计师聘任活动暨深港河套规划论坛,分别聘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司马晓为总规划师、香港知名建筑师严迅奇为总建筑师。“深圳+香港”“规划+建筑”的双城视角高端智库就此形成,力求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化的精品科研空间,为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科创园区提供精细化管控。

  此外,随着深港双方“一区两园”合作安排正式签订、内地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投入使用,以及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2万平方米空间迅速落实,联手招才引智、深港协同评审、小微企业协同孵化等工作正在河套合作区快速推进,有望进一步助推深港科研人才双城生活“无缝衔接”,构建更加便捷的深港科创生态圈。

  加速资源导入 助推河套持续成长

  此前不久,一则“首个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落地河套”的新闻,一经报道,便迅速引起众多网友热议。

  网友纷纷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传统融资方式限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而在河套落地,有助于提升合作区对于中小科创企业的吸引力,鼓舞更多有志之士加速集聚。

  舒糖科技首席执行官、香港科创人才何耀威,成为了那个“吃螃蟹的人”。“从项目申请,到第三方评估,再到最后融资到账,前后大约只花了一周时间”,何耀威受访时表示,在河套合作区,科创项目和人才可叠加享受深港两地政策支持,优势明显,他深感在河套创业是一件幸福的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座城市科技创新的繁荣振兴,成败在势、关键在人。随着深港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区两园”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有越来越多香港才俊,同何耀威一样,跨过一河之隔,扎根河套。

  与科技人才一起拍马赶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优质科研项目。

  数据显示,在河套合作区,已经落地的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有150多个,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等国家级战略项目为代表,汇集一大批海内外高端科研人才。此外,合作区更形成了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项目、深港独角兽企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六大科创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迸发蓬勃生机。

  “香港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结合深圳的资金和市场优势,必然能够推动河套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表示,港城大“一校两区”建设模式成效显著,福田研究院接下来还将扩充40名教授。

  在新鲜出炉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套”一词多次出现,备受各方关注。报告中提出,“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出台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引进重点企业研发中心20家、港澳科研机构10家以上”。

  引进好项目,需要好“裁判”。然而,由于内地与香港在科研项目的评审规则、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一直以来都未能形成相应的工作规范。

  近日,从河套合作区传来捷报:首个由深港两地专家、相关部门联合参与评审科研项目正式通过,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国际化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将作为首批项目,拟入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通过创新开展深港协同评审,深港两地协同发展将迎来更为畅通的评审通道,推进深港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可以期待的是,在新的一年,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东风,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将不断增速提效,端出更多的利好政策,做强湾区科创极点。

  持续空间供给 打造优质科研新高地

  今年2月初,福田区组织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为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谋划了清晰的路线图。

  会议指出,福田将着力建构福田“CBD+高新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和城区发展新格局;而其中的支撑力量,就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和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

  地处深圳,毗邻香港。河套合作区天然具有“一国两制、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对于福田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开发时间较早、建成度高,产业空间十分有限,是横亘在河套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经济要发展,空间是支撑。如何“腾笼换鸟”,加快筹集科研空间,支撑科创资源快速集聚?

  河套合作区通过“租、购、改、建”四策并用,“分批次、滚动式”整备供给一批优质科研、产业空间,利用福田保税区现有仓库厂房在层高、承重方面的良好条件,以“项目式、定制化”积极推进新空间改造,筑巢引凤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

  一个个稍显陈旧的仓库,在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下如今焕然一新,化身成为10个专业化科创园区、6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并陆续投入使用,为高端科创资源的集聚发展创造了良好局面。

  既要改旧的,也要盖新的。近年来,河套合作区马力全开,先后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落地。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已相继开工建设,将新增30万平方米科创及配套空间,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到2035年,共计超300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将为河套合作区提供持续供给。

  不仅如此,在空间拓展方面,河套合作区还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乘车沿着皇岗路一路向东,河套合作区的另一主体皇岗口岸片区,相关开发工作也在加速进行中。据了解,仅用一年时间,皇岗口岸改造即实现临时旅检厅建设、旧口岸拆除、口岸综合楼及新口岸联检楼开建,进度喜人。

  在不久的未来,新皇岗口岸就会在此拔地而起。届时,湾区内部和跨境高效互通将得以实现,协同河套合作区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点。

  链接

  河套合作区

  十大科创事件

  ●深港河套“招才引智”推介大会举行

  2022年7月,河套合作区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深港河套“招才引智”推介大会,会上发布深港“联合政策包”“产业政策包”“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三大新政策,并启动9个新产业园区和18个科研机构和企业总部项目。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基本建成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香港科技园首次实质性走出香港,在内地独立运营的园区。作为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主导的科创园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已于河套合作区投入运营。

  ●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成立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由省、市政府共同谋划,战略科学家牵头筹建、落户河套合作区的重大科技平台,旨在瞄准量子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打造“一国两制”下的科教融合发展新范式,打造量子科技国家战略力量。

  ●“双总师”制度落地

  2022年8月,河套合作区分别聘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司马晓为总规划师、香港知名建筑师严迅奇为总建筑师,形成“深圳+香港”“规划+建筑”双城视角高端智库。

  ●推出五大创新机制

  2022年4月,福田区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选题征集制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推出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政企联动制、同行评议制5项创新机制。

  ●企业机构首次集体亮相高交会

  2022年11月,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河套合作区16家国家级科研平台、行业领军企业、深港独角兽首次集体亮相福田展馆。

  ●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落地运营

  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正式落户河套合作区。据了解,该联盟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国际化、有产业影响力的无线局域网产业发展平台。

  ●福田携手港城大探索科研融合发展新模式

  2022年11月,福田区人民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正式落地河套合作区。

  ●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成立

  2022年11月,由深圳8家律所共同建设的深圳市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以“深港河套”为平台,探索跨境争议解决新机制。

  ●科学家服务平台黄大年茶思屋正式运营

  2022年4月,深港国际科技园推出了科学家服务平台(黄大年茶思屋),为园区内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提供思想碰撞、商务洽谈的专属定制等服务。

  (记者 潘欣宇 叶淑萍 )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