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门分站 > 最新动态

探路水经济,广东为何选江门?

2023年08月16日 来源:南方+

[ ]

  近期,省河长办印发《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全力推进省级试点项目建设,明确江门入选全省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

  《方案》提出,在全省范围内采取“10+2”模式开展水经济试点工作。其中,“10”是指选取10个涵盖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水利风景区、滨水文旅文创、优质水开发利用等不同业态的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2”是指在10个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工作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江门市和佛山市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

  作为水利大市,江门隶属珠江流域,水系纵横、水网密集,众多江河水库积雨而生、穿境而过,哺育了整个五邑地区以及沿线城市。入选全省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既是对江门治水兴水成绩的肯定,同时赋予了江门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积极探索水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新使命。

江门入选全省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江门市水利局供图

  从传统水经济到绿色水经济

  要了解水经济,首先要从水说起。

  作为人类最为普遍的物质之一,从最初的生命之源,到如今的能源之源,水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具有系统性、稀缺性、竞争性以及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特性。

  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诞生于水的水经济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然而,何谓水经济?全国尚无统一定义。

  有研究者认为,水经济分为传统水经济和现代水经济。其中,传统水经济是围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而建立的经济系统;现代水经济则是围绕水资源的属性体系建立起来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经济系统。前者强调由自然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后者坚持经济价值与环境生态价值并重,强调可持续发展。

  放眼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探索现代水经济。比如,2019年,因水得名的丽水提出“水经济”概念,近年持续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逐步将水产业培育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比如,福建武夷山立足生态优势着力发展水经济,通过水产业发展有效释放生态红利,让生态之水变成富民之水,续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文明发展理念。

  具体到广东,省水利厅经过相关研究后明确,水经济是指围绕水资源、水域岸线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开展的各类活动,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活动的总和,“广东要发展绿色水经济,遵循‘绿色低碳’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

  广东地处南方丰水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人水关系密切,同时又是经济、人口第一大省,发展水经济具有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广阔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广东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万里碧道建设等方面的治水成果全面显现,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当前,全省正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全面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可以说,发展水经济正当其时。

  再说水经济相关产业。省水利厅提出,水经济相关产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既包括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水力发电、内河航运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涉水绿色产业,还包括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数字经济、水金融等全新业态。

  此次试点明确推动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水利风景区、滨水文旅文创、优质水开发利用等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为江门等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指明了方向。

  “江门实践”为发展水经济探路

  “水清了,景美了,游人也多了!”年过六旬的市民赵强时常在江门城央绿廊碧道散步,话语间洋溢出满满的获得感。

  这条7公里长的碧道,“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既是本地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是各地游客打卡的胜地,更是江门做活水文章,探路水经济的生动写照。

  江通四海,门迎天下。江门以江为名,是广东省水利大市,纵观江门境内,西江、潭江奔流不息,大小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水利工程众多。据统计,江门河流总数749条,流域面积100公里以上河流有25条;水库544宗,水库容量合计约25亿立方米;“母亲河”潭江流域面积占全是总面积的6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江门注重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以“碧道+”“水美乡村+”“水库+”等模式,大力发展碧道产业带、滨水旅游、优质水产品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助力城市品质再提升,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碧道+水经济”相关做法先后被水利部、省刊发推广,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水经济提供了“江门实践”。

  位于城央绿廊碧道的下沙公园,是江门探索“碧道+水经济”模式的缩影。下沙公园曾是江门最大的疍家人聚集地,是城市河道上的最大堵点。结合碧道建设,江门市、江海区积极推动下沙疍家居民“洗脚上楼”,全面拆除破旧棚房,逐一打通河道堵点,把曾经的水安全黑点蜕变成一座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城市客厅”。

  不光下沙公园。鹤山沙坪河也曾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河”,近年通过综合整治和碧道建设,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成为鹤山一道亮丽风景线,沙坪河碧道吸引多家高人气“网红”餐饮商户、夜间集市等进驻和聚集,焕发城区“烟火气”……

  此次,入选全省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是对江门探索水经济的肯定,同时开启了江门发展水经济的新征程,进一步赋予江门积极探索水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

  江门明确,加快规划建设蓬江区西江碧道滨水经济长廊、江海区乡村绿廊农业生态综合体、新会区小鸟天堂生态会客厅、台山市海口埠—梅家大院“水上观光+陆上旅游”、开平市大沙山水茶乡全域农旅发展、开平市赤坎古镇—塘口“世遗风韵”休闲旅游、鹤山市宅梧镇“桃花驿”水文旅休闲及研学教育、鹤山市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文旅、恩平市水资源特色产业园等9个项目,规划绿色产业,推动“以水养水”“以水兴水”新业态发展。

  江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抓好 9 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展水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科学系统布局水经济产业,充分利用万里碧道、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建设成果,规划建设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康养等绿色产业,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记者 任龙 梁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