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门分站 > 最新动态

恩平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01月10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关于2022年中国天然氧吧评审结果的公示》,恩平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本次评选中广东省唯一获评地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粤西的“西大门”,恩平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生态之城。这里被誉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避寒宜居地”,拥有珠三角最大水库“锦江水库”、珠三角唯一保护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年均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2192个,“氧吧”之誉名副其实。

  荣誉背后,是恩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近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久前,恩平还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恩州大地上,丰饶湿地、天蓝水清、鱼翔浅底、鸥鹭齐飞,随便一个快门,都能拍出如画场景。在绿美广东的春潮下,大湾区西翼正立起一座绿美门户。

  传承中坚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什么样的地方,才能被称为“中国天然氧吧”?

  恩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莫小飞介绍,天然氧吧是指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氧吧,多指植被茂密、氧气含量大的地方。成为“中国天然氧吧”须达到负氧离子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好、气候环境优越、设施配套完善等条件,是非常适宜旅游、休闲、养生、研学的地区。“‘中国天然氧吧’是国家气候标志品牌,也是评价一个区域或景区旅游气候及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莫小飞说。

  在恩平,绿色生态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从高空俯瞰,锦江河宛若一条绿丝带,穿城而过,逶迤前行,缓缓延伸到远处的青山怀抱之中,绘就一幅绿色发展的“百里画廊”。数据显示,恩平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3.75%,林木绿化率55.24%,拥有省级森林公园,2021年全市平均植被覆盖度73.7%,各项指标均在大湾区城市中排名前列。

  “这里山是绿的,呼吸一口,连空气都是甜的。”这是每一名到过恩平游客的感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清新空气的标准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低于1000个负氧离子,而目前恩平年均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192个,远高于清新空气的标准。2021年恩平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98.6%,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天数360天,排名江门市第一。

  好气候也是恩平的一张金字招牌。得益于丰富的地热资源,恩平常年无冬日为83天,占冬季总日数达98%,没有气候统计意义上的冬季,非常适合避寒,是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代代的传承中,恩平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恩平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作为创建省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和路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严格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保护好每一片“恩平蓝”“恩州绿”。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恩平建立旅游巡回法庭、环境保护法庭等“专门法庭”,由法院、检察、公安、生态环境执法机关加强联动,不断健全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和审判队伍,探索形成了“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

  在恩平,最严格保护的理念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制度,也内化为全体恩平人的共识。

  保护中发展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恩平工业园大槐集聚区,325国道旁一排现代化厂房崭新矗立,智能装备制造、创业创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共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题,恩平给出了自己的“答卷”:进入新发展阶段,恩平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持续推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促进更高水平保护。

  一方面,恩平探索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去年,江门市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在恩平市那吉镇揭牌成立。依托于此,恩平建立“1+11+1+N”运作机制,开展全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形成生态资源资产清单、“生态”项目库,将碎片化生态资金进行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市场化交易和可持续运营。

  守住青山变“金山”。600多年参天古榕、百亩咸淡水青蟹、万亩湿地红树林……随着横陂镇蓝田村与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签订生态资源存入协议,蓝田村红线范围内的独特资源化零为整,从实物变成了资产。

  另一方面,恩平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恩平制造”向“恩平智造”升级。除电声器材、纺织服装、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外,恩平加快构建绿色产业新格局,以“打造广东一流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为目标,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园。

  过去十年,恩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增长九倍。2021年,恩平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16.9亿元,成功创建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道氏技术建筑陶瓷材料实验室成为江门市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

  产业绿色转型不单需要推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更需淘汰低效产能“壮士断腕”的勇气。去年初,一场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在恩平拉开序幕。近一年来,恩平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44宗,面积3154.11亩,实现“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为恩平在新一轮绿色发展中赢得先机。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青绿之间,恩平这座“智造新城”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之路。

  治理中共享

  “生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仲冬时节,恩平的清晨,城市被一抹暖阳唤醒。蹬上自行车,自在呼吸着清新空气,在骑行中舒展身体,将百里醉氧线路沿途风景尽收眼底,畅快不已。

  生态文明成果正源源不断地向群众供给着绿色福利。近年来,恩平立足自身生态、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以温泉生态旅游为龙头,冯如文化、田园文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等品牌为主导的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探索主客共享、产城融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新路径。

  “硬件扩容”和“软件提质”并举。恩平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储备规划、旅游品牌对外宣传、全域旅游安全保障、基层旅游环境改善等方面,大力支持和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硬件软件双提升。

  在“全域旅游”蓝图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产业主动与旅游相加,释放出1+1>2的倍增效应。比如,簕菜文化创意园让游客乐享“旅游+农业”体验,恩州奇石展览馆工业游项目推动“旅游+工业”发展,研学之旅行打开“旅游+教育”市场,定向越野大赛、青年自行车联赛、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擦亮“旅游+体育”名片。恩平还推出“十大名菜”“十大名点”网络评选比赛,濑粉、烧饼、簕菜等地道美食打响“旅游+美食”品牌。

  品牌塑造方面,恩平市委宣传部作为宣传主管部门,抓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特点,主动策划、深度整合,讲好旅游故事,凸显发展优势,扩大宣传面,不断提升恩平这座生态之城的美誉度。

  这样的创新及探索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去年9月,恩平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让这座大湾区西翼的侨乡小城再度擦亮了文旅的金字招牌。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巅到河流,在森林中呼吸,在公园中游憩,在海风中沉醉,在自然中学习,真正成为恩平全民共建共享的绿色“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挖生态气候旅游资源,依托冬令温泉避寒、夏季森林避暑、四季富氧吸氧等特色优势,配合打造气象生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旅游品质,让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愿景在恩平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逐渐绽放光辉。”莫小飞说。

  (记者 张婧媛 通讯员 李锦洪 李渊深)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