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大图新闻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2025年08月31日 来源:南方+

[ ]

  70天倒计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开赛。

  看赛事,更看风景。在“十五运”举办之前,一场世界级湾区的“美丽全运会”,早已拉开帷幕——

  11座城同场竞技,不比楼高车快,只拼“绿实力”:

  有的城,山湖相拥如画;

  有的城,河网密布似“岭南威尼斯”;

  还有的城,本身就像一座大号公园……

  “十五运”赛场之外,要你来探大湾区“美丽全运会”!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有一种美,叫“绿动之韵”

  湾区处处见低碳,来看“十五运”赛场:

  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老场馆进行改造,采用高性能玻璃幕墙阻隔辐射热,显著降低空调能耗。其中,14个场馆完成了绿色建筑改造,2个场馆获得了零碳建筑预认证,所有比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

  深圳赛区,创新地在8个场馆停车场部署“光储超充、车网互动(V2G)”一体化示范场景。此外,深圳企业捐赠10万吨碳资产用于抵消赛事产生的碳排放,比亚迪、腾讯等企业签署捐赠意向书,开创大型赛事碳中和的新范式。

  不久前,广州与港澳赛区交流互鉴绿色办赛经验,并携手深圳、佛山、珠海等赛区城市共同发布《支持十五运碳中和共同宣言》……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这一理念从1987年的“六运会”开始便在广东扎根。如今,“十五运”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成为展示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办城市”更是纳入了建设“低碳之城”的全新内涵。

  大湾区的美,既来自赛场的精彩,也源于“绿”动之韵。

  有一种美,叫“蓝绿底色”

  看腻了“钢铁森林”?大湾区向你发出绿色请柬。

  有一种美,叫大湾区的超绝“素颜”。珠江三角洲,在这片承载全省近半人口、近80%经济总量的土地上,不仅是全国制造业的前沿地,也是拼经济、拼生态的“双料冠军”。

  这里山河湖海齐备,万物生机盎然——

  登名山,打卡佛山西樵、惠州罗浮、肇庆鼎湖,“天然氧吧”遍布;访水乡,穿梭珠江、汾江、蓬江,岐江,千河蜿蜒、龙舟竞渡,“龙舟漂移”破圈而出。

  绿,是大湾区最朴素的底色:

  2018年,珠三角九市全员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由此诞生。香港山城一体,澳门湿地成群。来到大湾区,便来到了绿的世界。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蓝,是大湾区最鲜活的特色:

  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几乎是大湾区所有城市的“标配”。广州珠江两岸的连片公园、珠海情侣路的海上夕阳、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幻彩夜景,江河湖海与城市相融,怎么构图都能拍出“美丽屏保”。

  森林筑屏,绿拥湾区。

  自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列为“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以来,这一城市群用6年时间碳汇造林超130万亩,景观林带2800多公里,低效林改造约1308万亩……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超过51%,竖起一道健康稳定的生态屏障。

  千园惠民,绿地速达。

  经过多年创建,珠三角城市公园超5700个、森林公园超500个、湿地公园超120个,实现“500米见绿,人均公园绿地20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真实获得感。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从“绿量积累”到“品质提升”,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正在进阶。这不只是种树,更是筑梦:

  一个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区。

  有一种美,叫“重获生机”

  也有一种美,是“修复”回来的。

  “素颜”超绝,但大湾区也经历过生态修复——你可能很难想象,今天已经成为大湾区城市地标、IP的一些生态景观,几年前还是截然相反的一副“面孔”。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雄踞城市中轴线,却从一片污水横流、大面积撂荒的万亩果园重生而来:鸟类从72种增至202种,昆虫从42种跃升至903种;

  深圳铁岗—石岩水库,一度垃圾堆积、水质下降,如今已成为省级美丽河湖标杆,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在此安家;

  东莞麻涌华阳湖,更是从“黑臭湖”逆袭为“国字号”湿地,成为湾区治污典范;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岐江河上,中山以三年治水攻坚,写下了千涌焕新的故事……

  生态修复,不是复刻过去,而是重建未来;为城市“上妆”,大湾区用的是“自然”的笔。

  生态修复,生灵归来,海湾新生。

  在深圳与惠州交界的大亚湾,正悄然成为生物“宝藏湾”:

  2023年,这里首次记录到白腹海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级保护鸟类已达38种、约2220只;

  2024年,更发现植物新种——坝光水蕨,为生态图谱添上新笔。

  珠海万山海域,同样生机勃勃: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鱼类超200种、贝类约70种、虾蟹超60种、大型海藻约20种在此生息;

  约1200头“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游弋自如,83种珊瑚筑起“海底热带雨林”。

  更令人惊喜的是,多年罕见的鲨鱼族群,也开始重现于大亚湾与珠江口。

  它们的回归,意味着湾区海洋生态正在稳步恢复——

  生物多样性丰富了,群落结构健康了,一片海湾,万物共生。

  有一种美,叫“智造竞速”

  大湾区“美丽运动会”上,“选手们”拼的是绿色竞争力。

  在这片曾是全国制造前沿的车间内,如今正掀起新一轮“智造竞速”,绿色与智能,成为这里的制造底色。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系统重构与机制完善,正在激活“绿色能源”——

  广州设立双碳服务中心(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穗碳云”平台,整合电、气、水、油等全品类用能数据,实现碳排放监测从“模糊估算”到“精准画像”的跨越,为城市装上“碳感知神经”;

  佛山成立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绿电供需对接、绿证交易等全链条服务,旨在打通企业绿色转型“最后一公里”。

  碳金融与普惠创新,正在重新定义“绿色机制”——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琴碳星人”碳普惠平台,鼓励市民通过低碳行为累积碳积分;

  在肇庆广宁县,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项目曾创下全省碳普惠减排量公开竞价新高,让村民的“阳光”真正变成收益。

  循环经济与智慧园区创新,正在定义“绿色制造”——

  在东莞长安,电镀园区则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协同模式,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园区中水回用率从不足10%跃升至60%以上;

  在中山小榄,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重塑产业生态,全省首创“绿色共建+村企合作”模式,成为金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的标杆。

  大湾区正在用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这不是一场只拼速度的竞赛,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绿色深耕:

  仅在2025年省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中,珠三角共获超3600万元资金支持,将投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等领域。

  园区在转型、能源在焕新、机制在激活,低碳正成为湾区竞争力的新引擎。

  在这里,绿美不只在山海之间,更在产业园区之内、城市楼宇之中、运动赛场之上。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赛事之光终会落幕,但大湾区的绿色转型永不收官。

  这里有天蓝水清、青山连绵,更有智慧低碳、生机盎然。

  这是一场不会落幕的盛会——美丽大湾区,永远向世界敞开绿的怀抱。

比拼“绿实力”,11城“美丽全运会”启幕!

  策划 林焕辉 赵杨

  统筹 何山 罗丽娟 谢苗枫 曲广宁 赵越 吴志远 靳延明 罗锐 黄舒旻 吴帆 潘晓晨 王勇幸

  采写 陈少宏 罗丽娟

  动图制作 陈少宏

  设计 朱晓宇 张雅

  视频文案 陈少宏

  视频制作 李姗恒

  视频素材 朱洪波 鲁力 邓浩 黄政正 章倩倩 熊毅 刘宇恒 王昌辉 李姗恒 戴嘉信 廖明璨 关铭荣

  部分素材来源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  肇庆发布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