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大图新闻

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惠州担当

2022年11月10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日前,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顺利闭幕。此次大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在惠州市博罗县设置主会场,在北京市设置分会场。

  作为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的罗浮山,已是第三次迎来这一盛会——此前的2016年和2018年,第三届、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先后在此举办。众多卫生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聚首罗浮山,论道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

  从1600多年前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著下《肘后备急方》,到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受其启发发现青蒿素对疟疾防治的作用,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已经浸润到惠州这座城市的肌理中,逐渐融入百姓的寻常生活。如今,惠州正奋力发展以中医药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助力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惠州担当。

  中外中医药领域专家“云端”相聚

  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承办。大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医药的担当”为主题,邀请40余位国内外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和业界代表在线上、线下共聚。

  这是一场共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云端”论道。11月5日至6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让-马里·莱恩,陈竺、张伯礼、陈凯先等16位院士,林毅、周岱翰、王新陆等3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张忠德,于文明、焦红、孙瑞娟等20位知名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诺贝尔讲堂”、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中国医药的优势与未来展望、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学术主题,就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开展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这是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生物物理学家厄温·内尔第二次受邀参加由惠州承办的中医科学大会。1991年,厄温·内尔和他的同事伯尔特·萨克曼因发现了细胞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存在并开创膜片钳技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认为21世纪是一个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交融的阶段。”厄温·内尔曾在此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草药中有着许多有趣而复杂的成分,要发展中医药,我们迫切需要找出它们真正的应用价值所在,就我的研究领域而言,需要探索的就是中药成分在新的组合结构中对人体单离子通道的作用。”

  此次大会上,厄温·内尔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上述研究成果。他认为,离子通道的概念可应用到西方药理学和中医药当中。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建立了更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几乎可以肯定,其中包括大量影响细胞信号的化合物。现在的任务是分离这些物质,研究它们的作用方式,并探索它们作为新药开发线索的可能性。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马里·莱恩则在报告中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并对超分子化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他重点讲解了ITTP(三焦磷酸肌醇)这种超分子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发现,ITTP在癌症治疗方面,能够增加细胞中的血氧量,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减少转移。他认为,可以将ITTP作为一个辅药,在联合治疗中提升草药活性的治疗效果。“在草药提取物之后,希望能研发出更多的草药复合物,将这些复合物与ITTP结合起来,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让-马里·莱恩说。

  惠州在省内首创中西医双管床救治新冠病例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索中医药的科学化应用,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要树立中医药需要现代化也能够现代化的创新思维。”与会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认为,要进一步厘清和演进中医药概念,形成新理论、新方法,把中医药“讲清楚”“说明白”,提高临床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要推动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高水平的领军人才,也构建规模化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中医药作用、作出中医药贡献。

  这是一场聚焦现实关切的学术盛会。相较于往届大会,此次大会的不少学术研讨均围绕中医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展开。

  面对世纪疫情,中西医联手铸牢生命防线,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惠州,中医药同样深度介入了病例救治。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惠州市就快速反应,组建了市级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组及中医药专家组,统筹20多名中医药专家资源,对全市的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进行巡诊指导,全面参与留观病例、密切接触者和确诊病例的相关诊疗。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在全省首创中西医师双管床制度,每个确诊病例除常规配备专科管床医生外,还同时配备1名中医师来分管病床,管床中医师与西医师拥有完全同等的管理权限,参与所有救治活动,做到了收治病例每日双查房,实现了中西医和中西药的联动服务,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取得了1+1>2的临床救治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通过线上连线出席此次大会。他在报告《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中分享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方面的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中国抗疫方案的亮点。”张伯礼说,“我国始终站在抗疫国际合作最前线,向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为世界抗疫作出贡献。”

  在张伯礼看来,中药的质量与临床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加强中医药临床优势的评价,用现代科学加强研究论证,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理,发展新时代中药制药技术和装备。

  与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委会主任陈凯先认为,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具有我国特有的原创思维,蕴含着药物研究的巨大潜力,为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惠州“药方”

  自2016年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首次在惠州举办以来,这场大会的每次召开,都深刻牵动着这座城市的中医药基因。

  在罗浮山,生长着1600多种药用植物,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18%,被誉为“中草药宝库”。早在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古观旁的洞天药市与广州芳村花市、广西合浦珠市和东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称为岭南四大集市。其中,罗浮山洞天药市是当时岭南地区最大的药市,鼎盛时药市绵延数里,集聚了岭南乃至东南亚的药商。

  而今洞天药市的盛况已经不复往日,惠州中医药文化的根脉却未曾切断。多次在此地举办的中医科学大会,成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对中医药领域六大重点任务提出20条措施,推动惠州中医药转入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轨道。

  “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省领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医疗、医保、医药、医养等方面实现中西医全面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全国中医药强市。”上述方案提出的这一目标,透露出惠州振兴中医药的决心和雄心。

  在惠州,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行动从未停步。据统计,截至2021年,惠州市共有中医医院9间、中医门诊部(含中西医结合)17间、中医诊所461间。在中医人才方面,2443名中医医师在医师总数中占比达15.4%。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床位数2129张,比2020年增加180张,年增长率9%。

  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基层中医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69间卫生院和2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落成中医馆,实现小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良好的中医诊治。从基层中医馆到中医医院,数以千计的中医医疗机构让惠州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中医药发展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其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改革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尽管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诊疗在药品、耗材、设备等方面成本较低,但是却需要消耗更高的人才和时间成本。为了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规律的医保支付政策,在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同时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惠州已经对部分中医服务价格作出调整。近年来,惠州已调整多项中医类项目和综合医疗服务价格,对全部135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价格整合全面测算,全面从价格政策上鼓励医院发展传统中医技术。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蓉表示,结合本次中医科学大会研讨成果,惠州将进一步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让中医药服务更大范围惠及百姓。同时,以创建基层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大健康产业为抓手,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借势借力提升惠州中医药发展水平。

  (记者 廖钰娴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