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广州分站 > 大图新闻

南方海港何以成未来之城?|产业新局,南沙“新”生

2024年04月08日 来源:南方+

[ ]

  珠江自广州入海,带来了经久不衰的繁盛。

  依港而兴,广州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的港口。港口商贸,刻写在这座“千年商都”的城市基因里。

  南沙,作为广州唯一的出海口,港口城市一度是其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标签。广州偏远地区的“小港口”,这是过去许多广州人对南沙的主要印象。

  然而,随着近年来新兴产业的导入及升级,南沙早已撕下这一“标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逐渐取代物流业和传统制造业,成为南沙新一代的代表性产业。

  从港口城市,到综合型未来之城, 南沙正通过产业崛起实现华丽蝶变。

  港口城市的起步与腾飞,总是依水而兴。

  2004年9月28日,南沙港区一期4个深水泊位建成投产,广州港由河口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港,这也使得南沙这座珠江入海口的边陲之地,变身为广州向海图强的关键一域。

  此后的南沙,由海港牵引,智慧大港、综合大仓、造船大厂相继而生,相得益彰。与此同时,随着广汽丰田在南沙的落地,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在南沙落地生根,港口物流和汽车制造的“产业烙印”深深刻入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时至今日,仍让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版图中熠熠生辉。

  转变发生在约十年前——

  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发达的港口与物流业等优势让南沙在国家战略定位中不断提升,自2012年起先后获批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借此机会,南沙也调整之前的产业策略,积极引入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未来产业,打造更综合、更全面、更现代的产业集群,完成一座“港口城市”到“未来之城”的转变。

  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产业。当下的城市竞争中,必须布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才能在科创领域抢占制高点,在产业长远竞争中拔得头筹。

  深谙此道的南沙积极引入科创力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打造融合学科;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基本建成;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牌运作;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一期)奠基……一系列科技的成就彰显着南沙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发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当下,南沙正通过增强原始创新的能力,来抢抓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

  科技创新的落点是赋能产业,是南沙正在奔赴的方向。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南沙正加快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强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为导向,打造“芯晨大海”产业集群。

  向“新”而兴,南沙产业正厚积薄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中面积最大的平台,近年来南沙发挥自身空间载体优势,构筑与世界竞争合作的未来产业格局,成为大湾区产业向“新”突围的重要着力点——

  雕琢晶圆,南沙高标准建设约1.97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完整生态。

  探路未来,南沙集聚了超100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云从科技成为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小马智行成为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

  剑指苍穹,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位于南沙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顺利出厂,今年1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五星”发射任务,助力广东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

  逐梦深蓝,突破十余项关键技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下水试航,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用科技发展积蓄动能,用新兴产业的提升能级,南沙正在从一座港口城市,蝶变成如今的未来之城。

  (记者 王一晴 统筹 柳时强 任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