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广州分站 > 大图新闻

科学双城记 投资大未来

2023年07月1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一个城市,建两座“科学城”,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说起科创,广州有很好的基础。这里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完备的产业体系,人才、技术、产业、平台都有一定积累,但也有观点认为属于“什么都有,又什么都不拔尖”,甚至将来有陷入“平庸创新”的危险。

  环顾四周,大湾区早已对原始创新“虎视眈眈”。

  基础研究就像“长期投资”,中国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国之重器”大装置大平台大项目相继落户。

  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一批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崛起。

  建设两座科学城,这是一场关乎广州未来的战略抉择。

  二十多岁的广州科学城,拥有黄埔区超八成上市公司、超六成科技公司;“年轻”的南沙科学城,在7月11日迎来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的首批科研院所落地运行,其科学的成色正等待时间的检验。

  在中国大大小小近300个科学城(科技城)中,矗立在广州东部和南部的两座城,能否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挺起大湾区创新脊梁?

  二十多年,建成产业“苗圃”

  1998年12月,广州科学城在黄埔区正式奠基。过去24年间,科学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从它全国罕见的扩容速度与规模中可见一斑。

  广州科学城成立之初,黄埔区谋划了以科学大道、开创大道、开泰大道为主的路网结构。历经5次规划扩容,面积由最早的3.7平方公里,扩容至将近145平方公里;这里吸引了全市超过1/4的高层次人才和1/3的科研机构,拥有专利授权数跃至全市第一名,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正在决战决胜“五年大变化”。

  扩容优化的是产业环境,彰显的是经济实力,支撑的是发展底气。

  2007年,微软、英特尔、IBM这三大世界IT巨头不约而同落户到广州科学城。这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广州科学城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青睐的宠儿。此后,科学城更是引进LG液晶显示、索尼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陆续进驻科学城,这里成为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产值贡献最大、增长动力最强、高端要素最为密集的区域。

  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公示2022年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督查激励推荐名单,在全国20个榜上有名的区域中,广州科学城园区成为广东省内唯一入选的区域。

  广州科学城,不仅支撑起黄埔区的经济突飞猛进,也带动着广州的总部经济腾飞、创新活力激发、产业提质升级。

  如今,在科学大道与开创大道沿线,坐落着南方电网、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广州高新区集团、科学城总部经济区等一批总部企业以及总部经济园区,使广州科学城成为了广州总部经济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而这条总部经济走廊带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人工智能,再到生物医药,在广州科学城,三大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更居国内第一梯队,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的龙头。

  从不起眼的农田,发展成为“代表广州未来”的现代化活力城区。广州科学城的二十几年,见证的是广州敢为人先、开创进取的产业发展之路。

  新星闪耀,“进军”原始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技术创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

  一系列的变革使科技创新成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世界一线城市背后必定有科技支撑。广州又一次“出手”:谋划了一座科学新城——南沙科学城。

  这座科学城,在规划之初便拥有了瞩目的定位——建设百年科学城。

  在前不久印发的《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中,更是提出将南沙科学城打造为有全球影响力原始创新策源地、创造创新创业驱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引擎,并构建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百年”、“世界一流”,底气从何而来?

  当前,南沙作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正在打造成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也让南沙科学城一出世便直接对标港澳、接轨国际。

  天时地利,南沙科学城先天便有高度的站位。

  当下,一座城市必须布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才能在科创领域抢占领高点,在产业长远竞争中拔得头筹。

  蕴藏“深海能量”的气体喷涌而出,在猎猎海风中,发出耀眼的蓝色火焰。这束美丽的火焰,正是用南沙科学城中冷泉生态系统装置成功试采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解决了深海资源开发的“卡脖子”难题。

  目前,作为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一期南部组团即将投入使用。在这里,除了冷泉生态系统,还有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洋钻探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推进。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1+1+3+N”科创平台体系在南沙全面铺开,汇聚了10多家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1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可以看出,聚焦在战略性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南沙科学城,与作为产业“苗圃”的广州科学城错位,为广州科技发展注入最强力的原始创新支撑。

  随着一系列聚焦系列高端、前沿科学领域的大院、大所、大装置汇聚南沙,南沙科学城无疑是广州进军原始性创新领域放出的“大招”。这座“年轻”的科学城,正有力地成为推动广州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向科技创新的“高、精、尖”迈进的重要一步。

  不过,这座全新的科学城,仍有不少难关需要攻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尚在起步阶段,南沙科学城布局的无人系统、可燃冰等领域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较长距离。

  双城坐镇,串起科创走廊

  一东一南,双城坐镇。

  南沙科学城、广州科学城,两座科学城共振,能否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助力广州挺起科创的“中轴脊梁”?

  2021年,广州R&D经费投入强度为3.12%,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与国内苏州、杭州、东莞等经济体量略低的城市亦有差距。在此情况下,两座科学城如何为广州科创蓄力?

  同处广州科技创新走廊,两座科学城以点带面链接起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关键节点。

  一条连贯的科创轴线,能够打通体制机制和企业行业间的壁垒,实现科研、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形成规划合理的产业格局。

  “以点带面”,由两座科学城串联起的科创轴,推动着科技创新合作新机制,提升着广州的科技创新水平,完善着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广州,将向着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继续迈步。

  珠江奔腾入海,滔滔江水将大湾区划为东西两岸。

  串珠成链,两岸城市依江而兴。

  广州,是广深港、广珠澳“人”字形科创走廊的起笔之处,也是融汇之处。

  东岸,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深圳高新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创新平台,推动形成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创新发展。

  西岸,依托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肇庆新区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了广珠澳科创走廊,加快引领带动粤西地区创新发展。

  “资深”的广州科学城,已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企业密布,拥有华南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已然是广州版的“中关村”。

  立足于走廊顶点,将带动产业上下游的集聚,增强科创成果协同转化,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龙头和带动作用。

  “年轻”的南沙科学城,凭借自身先天的区位优势,在湾区范围内,将进一步强化广深“双城联动”,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协同发展,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创新合作生态,实现价值共创、利益共享。

  未来,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将形成广州协同创新圈、粤港澳合作创新圈、全球合作创新圈“一核三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坐落于双廊交会处的南沙科学城,将打通从广州内陆走向海洋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大湾区内的高端要素和科创资源,实现更充分的融合与更自由的流动。

  投身时代潮涌,广州的两座科学接连雄起,彰显着广州二十余年间追逐时代变革浪潮的信心与远见。

  放眼世界竞逐,双城共振,各显千秋。这两座科学城将吸引着更多国际巨头企业落户湾区,也让这里的科学实力更雄厚,强力支撑起原始创新的湾区“脊梁”。

  (记者 王一晴 柳时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