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 来源:南方日报
11月3日,佛山市南海区为广佛地铁首通段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庆祝仪式。南海区人大还选取广佛地铁1号线金融高新区站、五丫口大桥、广佛大桥、广佛出口放射线等标志性广佛交通项目开展视察。
作为国内首条跨越两座城市的城际地铁线路,历经15年发展,如今广佛地铁以日均55.7万人次客流、累计服务16.1亿人次的规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黄金走廊”。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南海区明确提出要继续担当广佛同城主力军,以更大格局、更实举措推动同城化迈向更深层次融合。
交通互联 南海从“受益者”到“推动者”的跨越
“每天清晨,维尚集团的许多员工从广州家中出发,搭乘广佛地铁准时抵达佛山工作岗位。”作为广佛同城的亲历者,南海区人大代表、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柱的切身感受,正是39万“广佛候鸟”的日常缩影。
《2024年佛山市交通发展年报》显示,2024年广佛通勤日均出行总量达199.4万人次,其中南海中部—荔湾断面客流规模达94.3万人次/日,约占广佛跨市总客流一半;南海北部—白云断面客流增幅达2.7%,位居各断面之首。这些数字背后,是南海作为广佛同城核心枢纽的独特地位。
纵观历史,广佛交通融合源远流长。从明代的省佛通衢,到水路、铁路以及公路、高速时代,再到如今的立体交通网络,南海始终是广佛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其中广佛地铁的开通运营,开启了广佛城际地铁新时代。2007年广佛地铁开工建设;2009年,《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产业协作协议》签订;很快,地铁广佛线一期首通段在2010年11月3日通车,标志着国内首条城际地下轨道交通线路正式运行,在南海区内设有桂城站、南桂路站、𧒽岗站、千灯湖站、金融高新区站共5座车站,全程7.10公里。
15年间,南海交通网络持续升级。广佛南环城际、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佛山地铁3号线部分站点相继开通,构建起广佛轨道网骨架;番海大桥、海怡大桥使三山片区至广州南站缩短至20分钟;广佛大桥一期将金沙洲至大坦沙通行时间压缩至10分钟。
在这过程中,南海也逐渐实现了从广佛同城“受益者”到“推动者”的跨越。
项目为王 南海以“主力军”姿态破解同城新课题
“南海要继续当广佛同城主力军,做好交通大文章,加快实施好广佛两地交通项目。”在广佛地铁通车15周年庆祝活动上,南海区有关负责同志发言掷地有声。
这份底气源于南海的特殊区位和发展需求。
在197公里的广佛边界中,南海段占94公里,桂城、大沥、里水等临广镇街都是南海的经济重镇。更重要的是,广佛同城已从“单向辐射”迈向“双向赋能”——39万广佛通勤人口中,“居住佛山、工作在广州”与“居住广州、工作在佛山”的比例达3∶2,这种相对均衡的人口流动,印证了同城化的深层价值。
广东金融高新区的蝶变最具说服力。15年来,金融高新区站从广佛地铁开通初期日均进站量仅600人次,到如今日均客流约2.1万人次,成为广佛地铁日均客流量最高的站点。与此同时,广东金融高新区也从最初的国际金融后台基地,逐步成长为产业金融高地,尤其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佛山金控期货等1044个项目,新增注册资本与投资规模超1482亿元。
如何当主力军?南海的答案是以项目为王,做好交通大文章。
“十四五”期间,南海区重点推进和谋划了3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839.5亿元;“十五五”期间,南海区将谋划推进35个广佛同城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在建及拟建项目18个,总投资约2232.3亿元,储备项目17个。未来,南海也将持续系统梳理群众出行、企业发展、区域竞争等关键交通项目,并逐项抓好实施,让广佛同城的南海板块更加热气腾腾。
15年,是成长的见证,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广佛地铁从当年的“全国首创”到如今的“成熟运营”,南海也从同城化的“前沿阵地”成长为“主力军团”。随着《广东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轨道交通发展条例》即将施行,“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佛穗莞城际也提上日程,南海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面向“十五五”,南海需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项目建设、运营融合、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这不仅关乎广佛两地的未来发展,更肩负着为中国特色都市圈建设探索路径的使命。
(采写 陈雪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