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佛山分站 > 最新动态

再造新佛山 产业打头阵

2025年02月21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2月20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2月20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惟拼搏者强,惟进取者赢。

  “我们要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向着‘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砥砺奋进!”2月20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市长白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其中GDP计划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人们都在关注:闯将佛山,风雨后如何启新航?

  报告明确提出,今年佛山要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其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放在了首位。报告提到产业80多次,工业和制造30多次,可见佛山对产业的重视程度之高。佛山要全力以赴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全面夯实增厚制造业当家实力。

  在新征程上,佛山正努力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把“再造一个新佛山”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推动产业布局“三箭齐发”

  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

  一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业是最重要的基础。过去一年,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起势,为转型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一组数据就能看到:2024年,佛山2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56.4万千瓦,居全省第一;近三年工业用地累计供应面积居全省第一……

  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的佛山,大概率还将承压前行。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佛山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增厚制造业当家实力。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报告提出,要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加快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

  佛山不仅要推动家电家居、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新增1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还要培育壮大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佛山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创建一批高美誉度的名产、名企、名厂、名品,打造更多广受欢迎的“佛山优品”。

  2025年新年伊始,DeepSeek横空出世,掀起了新一轮的AI应用浪潮。今年,佛山也要抢抓AI的风口,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同时要优化“1+N”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提高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

  在万亿级城市当中,佛山的第三产业占比较低,这正是发展空间所在。报告提出,要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具体而言,佛山将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五大行动,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向赋能、融合共进。

  首提“全域全季全链”

  打出“旅游+千行百业”新招式

  报告中还有一大关键词被多次提及——文旅。

  无论是从消费场景的营造,还是民生事业的保障,抑或是湾区城市的联动发展等板块,都提到了文旅,且篇幅之大前所未有。

  文旅在城市谋篇布局中的地位抬升到了新高度,也释放出一大重要信号:佛山文旅“上大分”,再次拉满“期待值”。

  去年,佛山旅游总收入644亿元、增长21.4%,文旅繁荣了这座城市的消费市场。今年文旅如何再“上大分”?

  招式一,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而这也是今年佛山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重点之一。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首店”“首秀”“首展”“首演”等首发经济,丰富“夜游”“夜购”“夜娱”“夜宴”等夜间经济业态。

  背后的逻辑是,以场景“出新”,让文旅“吸金”,让佛山文旅以首发经济破圈,以夜间经济留人。

  招式二,让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此次报告首次提出,要全域全季全链统筹特色文旅资源,推动“旅游+千行百业”融合创新,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是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更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有力举措。

  有新提法也有大行动。此次报告还提出,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这就是一场“串珠成链”的大行动。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文旅“家底”雄厚。以“四山两江”为例,可谓浓缩了佛山山水人文魅力的精华。但这些景区相对分散也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佛山串联起“四山两江”,将让这座靠着工业实现经济腾飞的城市,也能靠文旅“上大分”。

  正所谓“一业兴、百业旺”。根据报告,这一布局还将高效整合沿山沿江产业、航运、生态等资源,构建起一条覆盖农业、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经济带。

  招式三,一系列创新举措丰富文旅体验。从打造“福喜”文旅IP,到实施文旅“掌门人”计划,再到培育发展主理人经济等,这些创新举措都将使文旅深度融合,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

  “亿元村居”达87个

  四大“招式”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

  “佛山及4个区在全省考评中获‘优秀’等次、5个区连续3年跻身全国百强区前40名、19个镇上榜全国千强镇、集体经济收入‘亿元村居’达87个……”今天,佛山大地上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景图化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个亮眼的数据,令人倍感振奋。

  去年,佛山加力提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尽管成绩不俗,佛山却依然怀揣着紧迫感,积极为新一年部署新任务,努力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报告对此十分重视,提出要锚定这一目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

  如何塑造?报告给出了4个方面的具体“打法”。

  塑造新优势,要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佛山将坚持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推行“首席设计师”“社区建筑师”“乡村规划师”制度,打造集绿化、美化、彩化、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空间。

  新的美学理念,就是要以高品质城乡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必将牵引出佛山新的城市气质。

  塑造新优势,要强化区镇协同联动发展——

  “环两江”先行区毫无疑问是当前佛山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热词汇。报告提出,要高标准建设环两江(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等镇街为核心区,串联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先行区中的6个镇街将迎来重大机遇。

  塑造新优势,要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佛山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让第一产业在工业大市的“地盘”上也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佛山将着力打造水产、花卉、预制菜等百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14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塑造新优势,要强化新型帮扶协作——

  今年,佛山将加强与茂名、云浮对口帮扶协作,高标准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推进“反向飞地”提质赋能,深化“村企共建、村村结对”机制,落地落实更多协作项目。

  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制造业是佛山发展的底色,科技创新则是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制胜法宝。

  过去一年,佛山着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转型发展积蓄动能。其中,季华实验室自主研制出全国首台高分辨率喷墨打印成套装备,仙湖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

  佛山企事业单位参与的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数量创近10年新高,2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此外,佛山还储备建设了首批17家概念验证中心、86家中试平台。

  今年,佛山提出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对此,佛山将坚持走好应用型科技创新道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机制,完善“赛马制”“业主制”等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扎实推进“璀璨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加快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短板。

  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佛山将高水平建设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做优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产出更多突破性科技成果。

  聚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佛山将全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联合体,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到60%;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方阵。

  中试产业也是佛山今年的重点,佛山将梯次建成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10家以上,筹建先进制造中试转化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中试平台向社会开放服务,构建“科技创新+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创新生态链。

  (记者 王蓓蓓 白桦  刘明 肖霞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