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东莞发改局详解《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

2023年12月1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出台实施《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下称《东莞方案》),此方案引发两岸及海外高度关注。那么,《东莞方案》的发布出台将为在莞台资企业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新空间,下一步东莞将会如何来推动方案的落地见效,将从哪些关键重点来发力实现“四个新”的目标定位,如何帮助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邵勇日前接受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专访,全面介绍解读了《东莞方案》,详细回答了一系列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邵勇首先向访问团一行介绍了《东莞方案》的政策背景。他表示,东莞是台商进入大陆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东莞过去的30多年里,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历程中,台企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从早期东莞去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到如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台资企业和港资企业发挥重大作用。其中,港资带来了生产订单,台资既带来生产订单,又引进来领先技术和生产模式,教会了我们如何建厂办厂,如何生产各类电子设备。随着越来越多台商台企来到东莞,约2005年左右形成高峰,在东莞创办了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广东首家台资医院台心医院,留下有许许多多的“台湾元素”。

  邵勇表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东莞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台商台企在东莞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度影响了东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东莞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受到各种外部环境乃至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台企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但我们始终高度关心台企,积极助力台企实现更好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入推进,东莞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持续加深,比如东莞与香港机管局合作的空港中心项目,将香港机场相关功能和服务延伸到东莞。台企通过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说,未来空间十分广阔、合作潜力巨大。基于这个背景,我们积极谋划《东莞方案》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于今年9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下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力全心把它做好做实。

  邵勇表示,非常期待更多台湾地区的企业和老百姓了解认识到《东莞方案》,感受到我们积极去推动两岸创新合作的决心、信心和诚意。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台企和台湾青年创业者到东莞来创业就业,真正把两岸合作领域推向更深、更广。他说,《东莞方案》以产业为核心内容,产业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推动,所以,方案很多内容涵盖了人文交流、人才政策等方面内容,我们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台湾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产业对接、科技创新方面合作对接。目前,方案制定了基本框架,随着东莞与台湾的交流不断深化和扩大,人员往来密集程度更加频繁,相关具体政策也会进一步完善更新。

  以下是专访具体问答内容:

  中评社记者:《东莞方案》受到两岸各界高度关注,请问东莞下一步将会如何切实推动方案的落地见效?

  邵勇东莞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通过“1(机制)+3(一批政策、一批载体、一批交流活动)”的方式,切实推动方案落地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我们已经成立了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单位有市台港澳事务局、市发展改革局等单位组成。主要统筹推进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工作,研究审议重要政策文件、重大项目平台、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及年度事项任务等,以列表式明确工作要点,确保《东莞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二是加快出台实施一批惠台政策。我们已经组织台商协会、重点台企,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主要要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扶持台企在莞发展的个性化政策,在推动产业合作、人文交流、争取上级支持等方面精耕细作。

  三是打造谋划建设一批合作载体。我们已经联合部门有代表性的台企,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莞台优势产业合作领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高水平的莞台产业合作园区。正在组建东莞两岸创新发展基金,为台企台胞在莞投资兴业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提质升级,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来莞就业创业,招引更多初创期的企业孵化。

  四是举办一批高质量的交流活动。10月27日,我市举办了“莞台融合发展35周年暨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30周年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关爱、支持台商台企发展的良好氛围。下来,我们将把握《东莞方案》重大契机,积极承办国家级两岸人文交流合作项目,打造公共文化活动标杆性项目。

  中评社记者:《东莞方案》提出了“四个新”的目标定位,请问在实现这四个目标中,东莞将会从哪些关键重点来发力?

  邵勇:今年,东莞明确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四个新”的目标定位以及两岸创新合作也是基于东莞这个特色和城市定位延伸出来的。

  一是全力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东莞在深化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取得一些积极成果。比如成功获国家批复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引导块,在大朗建设了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列中子源,科技力量正在不断进入东莞。依托这些科技设施,我们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台湾历来在很多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意识,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芯片产业,且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手机产业是东莞支柱性产业,因此,我们认为莞台在产业合作具备扎实基础、前景乐观,我们希望从产业创新角度为两地合作注入新的元素、带来新的商机,充分发挥两地科技、产业的优势,进一步两地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共赢。

  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势,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引导支持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发展,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全力打造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2020年7月27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引导块,东莞建成了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列中子源,科技力量正在不断进入东莞。依托这些科技设施,我们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既是科技源头创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过程。我们也希望引入台湾地区创新资源力量开展务实合作,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项建设工作,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平台,推进创新要素培育、科研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全力打造两岸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不管是产业、科技,都离不开人的交流。我们希望以《东莞方案》为纽带桥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携手台胞台企共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实施更多人文融合项目,打造更多青少年交流品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城市环境,为台胞在东莞创新创业和就业就读等提供更优质生活圈、更便利的配套条件。

  四是全力打造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探索推进粤台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创新发展试验平台,将有利于促进台胞台企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多分享大湾区大发展大机遇。这方面工作是创新性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我们希望通过争取一批试点落地,加快探索推进与港澳、台湾规则对接和机制对接,积极妥善解决一些机制不联通、规则不衔接的问题,携手共建设互认互信的合作平台,打造趋同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城市面貌。

  中评社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东莞方案》为在莞台资企业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新空间?

  邵勇:粤港澳大湾区是大陆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具备良好基础。自2018年以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11条”)等政策,鼓励与促进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发展。

  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31条”“26条”“11条”等政策举措,并结合东莞实际出台了“莞台77条”,在深化莞台经贸合作、推动台资企业实现倍增、促进莞台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台胞在莞实习就业创业、便利台胞在莞居住生活等5个方面形成了77条具体措施,为台胞台企融入大湾区建设,拓展内需市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亲情提供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发挥东莞所能所长,助力台企更紧密拥抱大陆市场,享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一是在台企竞争力提升方面,围绕《东莞方案》,谋划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台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支持台企技术改造、开拓国内内销市场等。二是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我们会多措并举加强赋能支持。目前,国家提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帮助台企参与到大陆市场的竞争格局中来。我们注意到,东莞以及大陆其他地方的台企普遍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即台企早期的加工贸易模式(从外面接单、进料,然后直接出口),与国内市场没有任何交集关系。虽然台企产品质量可靠,比如玩具、家具等质量甚至高于国内标准要求,但由于受限原来有经营销售模式导致台企优质产品很少进入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体量很大,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为台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机会。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方案进一步探索研究推动台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将一些短板补齐、短板弱项做强。当然,这需要政府、台企、商协会等方面共同努力,合力解决。在此我们很欢迎台企台胞提出宝贵意见及工作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工作。

  中评社记者: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台湾地区高端制造产业契合度高。您认为,莞台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将如何能够“强强联合”,促进形成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邵勇: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联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东莞大科学装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各类平台高端要素集聚作用,吸引台胞台企参与东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申报认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智能装备集群等培育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两岸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另外,国家、省和东莞都有不同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东莞来说,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这个领域很广阔,不仅是在手机芯片,甚至是手机上某一个部件里的相关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也有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的部分,其创新点以及新兴的内容很多,比如算力算法、人工智能等。东莞现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我们所选择的赛道其实就是半导体化合物,不是传统硅类的芯片,主要包括氮化镓和碳化硅两类,其芯片应用主要是工业器件。

  台湾在芯片领域有着很强的一些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在这个方面东莞和台湾就有很好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台湾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台积电历经这么多年越做越大,做到全球第一,已经形成了芯片或是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因此如果能够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有效的合作,对于电子信息高度装备的发展将会很有利。如果能够推动人与产业的合作,并且在一些产业里面共同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促进两岸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希望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希望台湾的一些科技成果能到东莞进行落地生根,形成一些产业化东西。东莞的一些科技机构和科技设施能为台湾的科技创新去提供一些支撑和服务,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因为东莞大科学装置是源头创新,虽然和产业有着密切的衔接,但目前为止产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头部企业和大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攻关。大陆的市场很大,我们这边的基础条件比较好、产业配套又非常齐全,尤其是在这边进行转化、中试和孵化之后,可以直接推向市场,不论是转化的速度和市场前景都令人有比较好的期待。

  中评社记者:“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过程中,东莞将会如何帮助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邵勇:对于台资企业,我们将一视同仁,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符合条件的台商均可适用。

  东莞是“世界工厂”,特别是有众多台资制造业企业扎根发展,目前东莞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我们将全力支持东莞台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台资企业充分利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申报认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探索对东莞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深入开展惠企暖企行动,一如既往地帮助台商台企深耕大陆、开拓国内市场,深化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比如依托“一带一路”去扩大双循环销路,既做内销,又做外销。总之,尽我们所能帮助台企发展的更好,照顾的更好。

  中评社记者:《东莞方案》强调要推动两岸企业合作“走出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请问能否具体阐述一下这方面的构想?

  邵勇:东莞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为台商台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平台,鼓励台商台企通过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发展贸易,支持台商台企到我市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设立的合作园区发展。推动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直通车模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维修和检测业务。积极组织台商台企参与“粤贸全球”活动,利用广交会、进博会等各类促进平台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用好用足对外投资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意识和能力。

  中评社记者:随着《东莞方案》的出台实施,东莞下一步将会推动出台哪些有利于集聚台湾人才的政策措施?

  邵勇:一是加快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创新两岸各界广泛交往的方式方法,积极承办国家级两岸人文交流合作项目。构建莞台轮流展演合作机制,打造公共文化活动标杆性项目。二是畅通人才就业创业渠道。推动出台有利于东莞集聚台湾人才的政策措施,研究赋予东莞实施台湾地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高度便利化管理的权限,建设更多台湾青年创新创业载体。三是营造安居乐业优良环境。积极试点开展台湾居民来往大陆便利化改革,探索实行与台湾地区人员往来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深入推进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互联网领域服务事项全流程便利化应用,逐步实现台胞在东莞生活与东莞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于11月28日至30日赴东莞参访报导,行程包括拜访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东莞市发改局,参观东莞市台协、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并采访有关负责人,以及举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实践与机遇”座谈会。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由中评社的七位青年团员共同组成,访问团团长为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林艳,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新媒体主任高映竹、中评社港澳部副主任卢哲、中评社记者段晓鲁、陆文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