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来源:南方日报
12月6日,以“万千东莞引链全球”为主题的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成功举行。大会共有359个产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2180亿元,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
其实,透视东莞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形”与“势”,不难发现,东莞招商引资始终向“新”而行。今年伊始,东莞市委市政府就高规格举办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提出“招商年”的工作部署,着力构建大招商格局,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招引与培育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并在这一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上提前布局。此次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东莞签约产业项目总金额超2000亿元,交出了亮丽答卷。
项目上“新”,产业提“质”。今年1—11月,全市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协议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9.9%。其中,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协议投资分别增长50.6%、48.9%,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的签约、动工、投产,一方面让东莞的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型;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项目落地所在的镇街、社区(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全省“百千万工程”建设大局。
新主体开创新局面
今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东莞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接下来在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新能源车辆换电推广、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等领域以“1+N”模式开展深入合作指明方向。其中,年产值130亿元的新能达13GWh储能模组PACK项目将作为框架协议下的第一个产业项目进行签约。
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是东莞近年来大力招引新能源项目的一个精彩“缩影”。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东莞共引进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项目49宗,协议投资389.6亿元。成功引进投资65亿元的比亚迪电机电控、投资50亿元的赣锋锂电、投资30亿元的富强电子、投资30亿元的博力威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
比如今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动工仪式举办地就位于麻涌镇的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基地建设项目现场。
项目投资方为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目前国内产品品类最丰富、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锂电池制造商之一,也是知名锂生态企业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约325.5亩,主要研发生产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轻型动力电池等,规划生产10GWh新型储能、轻型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年产值预计将达110亿元。
“我们将在东莞建设‘赣锋锂电储能板块总部’、赣锋新型储能电池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同时成为赣锋锂电面向海外市场营销的展示窗口和营销服务中心。”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戈志敏表示。
由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制造销售整车控制器、热管理系统产品及汽车线束;投资65亿元,年产值约170亿元的比亚迪东莞项目已在谢岗镇动工建设,预计2024年完工,将重点用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可以说,通过近年来在新能源项目招引上的发力,东莞初步完成了产业链创新升级、重构再造,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储能端的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等产业链,应用端的新能源汽车、轻型车与“三电”产业链等诸多链条,东莞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未来产业方面,今年9月,由超然航空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制造的首架螺旋桨飞机成功下线。这标志着,东莞实现通用航空产业固定翼飞机从“0”到“1”的重大突破,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近年来,东莞加速布局通用航空产业,吸引飞机内饰、精密部件、整机制造等领域的优质项目落地。在整机制造领域,今年6月,东莞谢岗通用航空制造及供应链项目动工,通过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超轻型高端通用飞机整机知识产权与制造权,快速实现在国内落地高端通用航空器生产、制造、配件加工等一系列通用航空产业,填补了东莞在高端通用航空整机生产领域的空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聚集发展。
昨天的投资正在产生实效。东莞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以新材料、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支柱产业,已然呈现强劲动能。从产品产量看,充电桩、光纤、显示器、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2.6%、69.3%、51.4%、37.0%。
在投资方面,前三季度,东莞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20.2%,医药制造业增长108.8%,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40.0%。
可以说,东莞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越来越多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锻造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长板。这些新主体的加入,让东莞通过“链式”创新、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创了新的产业局面。
新投资培育新优势
据主办方介绍,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知名投资咨询机构等重要嘉宾和企业代表约1000人参会,是东莞近5年来参会人员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全球招商大会。
前来参会的企业家纷纷表示看好东莞,将加大在东莞的投资。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表示:东莞实际上是粤港澳大湾区承载创业、创新、创投高质量发展的好载体之一,也拥有好的契机。
“科创时代的核心逻辑就是让最聪明的人去创业,把钱赶到创业的路上。相信随着2000亿基金体系的成立,东莞将在科创时代的舞台上大有可为。”陈玮说。
在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上,东莞还举行了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对外正式发布六大基金群:一是聚焦项目引进,推出80亿元的招商引资专项基金,就项目落地、设备、租金、人才等全要素给予奖补。二是聚焦企业种子期,推出目标规模300亿元的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只要符合东莞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具备明显创新属性的种子期、天使期项目,都可以通过基金赋能企业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三是聚焦企业初创期,推出200亿元的创新创业基金,主要针对高精尖领域的初创期科技企业,重点保障企业落地诉求。四是聚焦企业成长期,推出400亿元的产投基金,重点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以及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定增并购。五是聚焦企业成熟期,推出300亿元的战新引导基金,通过设立“一产业一基金”,重点支持战新基地项目建设。六是聚焦项目承载,推出8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重点聚焦城市更新、产业园开发运营等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打造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载体,开发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园。
12月7日上午,东莞举行国企高质量发展基金高峰论坛,邀请中信证券、中广核基金、南航资本、申万宏源、元禾厚望等一批国内头部基金机构参会,向投资者传递东莞全力支持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谋划,对现有的存量基金整合优化、扩容提质,成立了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从企业初期成果转化的天使轮投资,到成长期、成熟期扶优扶强的不同轮次投资,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希望通过新投资,培育新优势。
东莞一向看重基金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早在2021年,就由东财控股有限公司与东莞金控基金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设立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目标是通过投贷联动、联合投资等方式撬动超过500亿元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及产业,主要投资于国家、广东省和东莞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和鼓励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
从扶持单一引导基金,再到如今发展基金群,东莞基金招商呈现出“矩阵化”发展的态势。除了在产投方面更加聚焦之外,该产业基金体系拟打造矩阵化的“基金集群”:设立天使、创业、产业等产业基金集群,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实行不同轮次投资,为项目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资金支持,以推动东莞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延链。有助于更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
除了基金的引导,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投入。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行业巨头纷纷在东莞“加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以新能源为例,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共推进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85个,涵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新型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投资总额达619.14亿元。新能源成为这座制造业大市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赛道。目前,东莞在消费电池、氢能源、汽车电子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基础,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在锂电池方面,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业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拥有东莞新能源和新能德等龙头企业,电池生产制造所需的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以及全链条生产设备在东莞均有布局,形成涵盖上游材料生产、中游加工组装制造、下游应用等完整产业链条。
在新材料方面,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战略性科研平台发挥“火车头”作用,东莞近年来陆续引进了安美科技、海丽集团等优质企业落地投产,位于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的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初步积累起生产研发能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提供“强支撑”。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2022年东莞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可以说,东莞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以第三代半导体为特色,涵盖设备、原材料及应用的产业布局,集聚相关企业1370家。其中,封装测试领域有记忆存储、安世半导体、联测优特等骨干企业,设计领域有赛微微电子、合泰半导体、大普通信等高成长型企业,材料领域有天域半导体、中镓半导体等行业龙头企业,设备及零部件领域有凯格精机、华越半导体、普莱信等企业。一批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隐形冠军”日渐崭露头角。
东莞近年来又先后引进和推动了光大第三代半导体、天域半导体、中图半导体、安世半导体二期、联测优特增资扩产等项目加快动工建设。产业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
其中,天域半导体在松山湖启动了总投资达80亿元,总产能达150万片/年的企业总部及生产制造中心建设项目,第一期预计2024年4月开始投产,届时产能将由目前的40万片/年提升至80万片/年,有望进一步提高天域在国内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
天域半导体董事长李锡光表示,在天域半导体的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东莞是真正的投资乐土、财富之源,更是广大创新创业者成就梦想的福地和宝地。未来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投产进程,加快项目产业化,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拓发展空间。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随着在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上投资加速,东莞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也进入了“快车道”。
新保障拓展新空间
除了投资,产业空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对于东莞这座面积“迷你”城市而言,如今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过高,尽管目前东莞产业空间有4亿平方米,但新增空间稀缺与低效零散空间资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优质企业及重大项目落地。因此,向连片产业空间、低成本空间要增量,为重大项目、龙头项目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莞“大招商”工作的推进。
如何才能从“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东莞的做法是倾全市之力,围绕标准化产业片区等大力整备土地空间。东莞一直把“拓空间”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自2019年“拓空间”以来,共收储土地5.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超过2.9万亩,盘活存量土地6万亩,提容产业空间2.7万亩,“工改工”三年行动顺利完成,累计拆除整备3.3万亩,承载了一大批重大、优质项目在东莞落地。
比如早在2021年,东莞就首批规划布局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分别为: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东莞将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整备出1.3万亩连片产业用地,为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障。
此次全球招商大会上推出的45块总面积12000亩产业用地,大部分位于标准化产业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化产业园区,前期手续已基本准备就绪,快的可以立即供地,慢的3到6个月即可供地。
据了解,此次45宗土地中有10块是单宗500亩以上的连片大地块,仅这10宗土地的面积就接近8000亩。比如沙田坭洲岛1233亩、厚街厚山840亩、道滘昌平808亩、寮步香山792亩、常平TOD站783亩等,全部是连片整片的大地块、好地块。12月7日,东莞在东城国际酒店举办“有空间·进莞来”万亩产业用地供需对接会,现场将集中展示这12000亩挂榜招商重点地块和优质空间资源的相关情况,组织意向企业面对面深度对接。
从“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让企业落地跑出了“加速度”。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东莞就推动了111宗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土地出让,16宗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35宗当年签约当年落地。
除标准化产业空间外,东莞还积极扩大低成本空间统筹供给,鼓励镇街(园区)利用“三旧”用地、闲置用地、新增用地等统筹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安置房,2023年打造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
在优存量方面,东莞现有大量的镇村工业园作为存量低效空间,是拓宽产业空间的另一个重要选项。东莞将推进镇村工业园整治改造,2023年启动不少于10个园区升级改造。各镇街(园区)谋划至少1个500亩以上“工改工”片区。
此外,东莞将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计划,运用差别化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政策,全力为新质生产力的打造提供充足空间。
此次挂榜地块已经从七大战新基地扩展到全市20多个镇街,也折射出东莞的空间规划思路已由增量建设转为优存量与拓增量并重。东莞通过统筹配置全域镇村空间资源要素,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同时也成为新质生产力“进莞来”的信心与底气,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将在东莞更广的范围内生根成长,也将更好地服务了全省“百千万工程”建设大局。
(撰文 戴双城 摄影 孙俊杰)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