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5日 来源:南方日报
湿地公园的河道鱼翔浅底,沿岸成片密林中不时有水鸟飞舞,亲水平台市民嬉戏游玩……日前,香港环保协会主席樊熙泰时隔12年再临松山湖,目睹了这里自然生态发生的巨大变化,倍感欣喜。
近年来,松山湖以流域为治理单元,协同上下游、左右岸,全面打响污水处理攻坚战,为绿美生态增色。山水之间,科学家、企业家与市民游客乘凉、漫步、骑行,成为松山湖描绘“幸福河湖”新画卷的一抹亮色。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松山湖依托河长制工作部署,服务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让“幸福河湖”塑造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优势,加速将松山湖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研、宜创的理想家园。
全年水环境考核排名居全市前列
今年7月,松山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松山湖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考核全年平均得分94.47分,排名位于全市前列。在此之前,松木山水库作为东莞市首批8个“美丽河湖”之一,荣获2022年“东莞市美丽河湖”称号。
接连不断的喜讯,正是松山湖以治水兴水的实际成效,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多年来,松山湖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 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以“流域统筹、区域协同,系统综合、突出特色,重点攻坚、建管并重”为思路建设松木山水库美丽河湖。
在河涌治理方面,园区近年投入近6亿元,全面完成5条上下游河涌治理工作,通过上游污水管及拟建截排管道共同发挥作用下,将水库库尾的截流倍数由1倍提高到5倍,解决雨季溢流对水库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在源头管控、管网修复、设施提质等方面,园区一系列强有力举措,也让河湖重焕生机。如今,沿湖岸碧道漫步,观赏四周满目绿意,围坐在岸边草地上吹风,结伴骑行释放活力,成为映照松山湖绘就全域幸福河湖画卷的生动写照。
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承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在科研设施快速落地的同时,硬核科技设施之外的环境氛围该如何打造,才能造就尖端产业集聚、高净值人才活跃的科学城,成为彼时松山湖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此,松山湖在松木山水库环湖碧道升级过程中,加速推进位于水库边的松山湖科学公园、悦榕庄酒店、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等项目建设。
其中,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项目原为松山湖管委会的办公区域,拥有绝佳的临湖景观。本着“还湖于民”的理念,松山湖计划在此打造一座科学、文化、艺术与商业相融合的新地标。依托环湖城市配套提升,更多扎根这座科创新城的市民幸福感实现“就地升级”。
“特色场景+创新氛围”交互融合
被誉为“水上特斯拉”的逸动科技、国内领先的无人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小豚智能等松山湖前沿智造企业,常常在松木山水库湖面上开展水上产品测试,加速产品的创新与迭代。
水库优质的水资源和健康宜居的水环境,正助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松木山水库边分布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引领大湾区基础与应用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孵化企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吸引着众多高科技人才持续涌入。
松山湖拥有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屈指可数的生态优势,包括226公里生态绿道,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超过60%,负氧离子含量为“国际清新”标准的10倍。
此外,松山湖依托松木山水库碧道推动建设滨水活力发展带,持续激发人才活力。自2022年以来,松木山水库碧道开展“走读松山湖 行思大湾区”2022年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系列活动、松山湖科学城半程马拉松、爱河护河等活动近30场,参与人数近7000人次。
期间吸引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的众多科研人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各重点高校的高校学子参与。
截至2023年3月,松山湖总就业人口数为20.46万人,45岁以下青年人口数占总就业人口数92%、本科及以上人才占54%。
生态科普教育持续升温
盘点松山湖的绿色“家底”,既有头顶的蓝天白云、门前的青山绿水、林间的虫鸣鸟叫,也能尽览林在城里,城在林中,“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藏匿于湖光山色之间。
2022年12月,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出现在松山湖觅食,吸引了全省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这也是东莞地区首次记录到东方白鹳。
目前,园区共调查到651种植物,鸟类约156种,鸟类数量占东莞市的一半。“鸟类数量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性指标。”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称,松山湖记录到的鸟类数量正是这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最好的佐证。
近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松山湖城市建设局联合松山湖河长办开展2023年松山湖河长制水生态水资源科普系列活动,邀请自然导师带领亲子家庭在沟谷公园深入探索松山湖的城市生态。
丰富的体验和学习环节,让孩子和家长们在寓教于乐、游玩互动中掌握自然知识、提升保护生态的意识和能力。“导师们的科普讲解非常生动,今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提问很是积极,作为家长也学习到许多关于生态的新知识,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科普教育方式。”家长林女士说。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松山湖的生态科普教育正在持续升温。2023年1月,燕岭湿地公园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依托燕岭湿地公园优质的环境资源,持续为松山湖及周边的师生、员工和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节水、自然教育科普课程,推进科学用水、科学节水的意识走深走实。
“教育基地于每周二、周四、周六、周日免费开放,每月会与学校、企业联合开展节水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参与了解东莞、松山湖城市节水、生态治理的成果及经验,共同建设美丽东莞。”松山湖城市建设局水务运营中心组长钟劲驹说。
(撰文 张莎 陈启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