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新局·十评 | 东莞:“五外联动”如何“拳”力以赴

2023年01月05日 来源:南方+

[ ]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全球逐利的结果。

  如今,资本流动、企业出海,面临“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全球遇冷:2008年至2018年,全球贸易量增速从15%跌至3%,全球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从51.86%降至45.8%。

  另一面是中国“火热”:2022年1-9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47.52千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8.7%。

  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尤显中国经济韧性。怎样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我们将目光聚焦中国外贸大市东莞,管中窥豹,发出中国企业逆势出海的三问:

  何以寻找“新大陆”?

  何以辨识新风向?

  何以开拓新格局?


  疫后之路:断点与突围

  2022年12月,卡塔尔,如火如荼的世界杯吸引了全球目光。多哈湾畔,由东莞企业生产、高达27米的会徽巨型雕塑,经8次空运抵达当地,点亮了卡塔尔的夜空。

  世界杯是国际交流的一种方式。与世界杯的火热不同,经济全球化却走入寒冬。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外贸大市,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廓清迷津,找到通往“新大陆”的坦途?

  “去哪里”成了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连日来,东莞外贸领域喜事连连。2022年11月中下旬,东莞市政府组织45家企业分别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参加展会,收获颇丰;2023年上半年,东莞计划组织企业参加近50场境外展会,目的地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


  主动走出去,开辟新商路。东莞一方面保持欧美、日韩等传统出口市场优势,另一方面深度开拓“一带一路”、东盟等新兴市场。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这里企业家“出海”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

  著名经济学家王德培在其专著《中国经济2021》中提出,在今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全球化阶段,全球化将逐渐变成以区域互助、周边国家“抱团取暖”为特征的区域共同体趋势,全球化的方式、模式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性调整。

  聚焦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新出口何在?香港、澳门连同珠三角九市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首选地。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拓新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撑高水平开放的世界级平台。

  发达国家外贸市场萎缩,发展中国家成为外贸合作的主流,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现象,有着客观的经济规律。

  东莞一位企业家介绍,以东南亚为例,那里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出口市场”,人口约6.5亿,几乎与欧洲持平,且年轻人占比大,社会消费欲望高;此外,东南亚当地的市场需求与中国出口产品的匹配度高,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东莞企业对外投资的去向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根据《2021年东莞市对外投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东莞企业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597家境外企业,其中亚洲企业占比高达79.4%,越南、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投资的热门目标。

  全球遭遇寒冬,区域抱团取暖,决定了东莞企业的新商路、新选择。


  东莞之道:主轴与新篇

  东莞曾被誉为“世界工厂”,传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佳话。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提出:过去以东莞为代表的加工制造城市并非“世界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组装中心”才更加确切。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国际贸易纠纷,还是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中国外贸就受到影响。

  危与机总是相伴而生。从辨证的角度来看,当前全球化遇冷的寒流是倒逼中国外贸提档升级的压力与动力。

  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在对外开放上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1.0版;90年代随着规模的扩大进入2.0版,珠三角很快成为“世界组装中心”;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腾笼换鸟”达到3.0版;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提出,进入更高层次的4.0版。

  克服结构的脆弱性,东莞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从低端到高端、从产品到服务,克服外贸结构的先天不足。东莞实施出口升级战略,提高出口产品品牌竞争力和科技含金量;引导企业强化出口品牌意识,不仅产品要走出去,装备、技术、品牌、标准也要走出去;发展服务贸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在瑞士全资成立研发和工程创新中心及制造装配工厂,极大地提升了得利钟表在欧洲市场的口碑,成为20多家瑞士高端钟表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高度本地化,真正融入当地市场。解决外贸企业“水土不服”的最佳方式就是全面本地化。根据《报告》统计,大部分东莞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都深度融入了当地,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盈利或盈亏平衡,说明东莞“走出去”企业具有较强的韧性。

  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华坚国际鞋城,招聘了当地员工4200多人,每年可创汇20亿美元。此前,数千名埃塞俄比亚青年男女用中文唱《团结就是力量》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唱歌者都是该工厂雇佣的当地员工。

  外贸打法也有革新,用制度创新催生“化学反应”。在服务外包上,东莞创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服务外包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在跨境电商上,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区;在外贸新业态上,探索保税进口、保税物流、转口贸易等新模式。

  有意思的是,东莞的小金鱼“游”进了国际大市场。观赏鱼养殖出口是东莞具有本地特色的一大外贸产业,像金鱼这类鲜活产品需通过航空运输,从工厂到客户的全部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为满足金鱼出口对时效性的要求,东莞常平海关创新推出了预约查检,迅速出具动物卫生证书,帮助企业将运输成活率提升至98%。

  东莞外贸的变化,反映出珠三角城市和企业在参与国际竞合中身份地位的转变——逐渐从跟跑者变成竞争者甚至领跑者,从加工生产者变成创新策源者,从做边角料“赚零头”变成抢占价值链的中高端。 


  新的开放:赶潮与引领

  “当年我们埋头苦干,一不小心创造了历史。”

  想起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的诞生与辉煌史,曾任该厂厂长的唐志平感慨万千。在这石破天惊的第一炮响起之后,珠江三角洲大地迎来了全球各地的投资商,用短短十几年时间,创造出奇迹般的经济体量。

  站在历史的角度往回溯,打开改革开放大局的密匙不在别处,正是“制度”。

  不难发现,曾为全国趟出新路的广东,在新时代背景下,先行者的角度定位没有变。

  广东提出,要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在这套规划体系中,东莞扮演何种角色?

  东莞首先是坚定的践行者。2022年12月,500家粤企摩拳擦掌,跨国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东莞参展的企业数量达75家,无论是参展企业规模还是参展代表人数均位居全省第一。东莞企业家对“出海”的热情可见一斑,东莞意图向外发展的渴望跃然纸上。

  其次,东莞是高水平规则制度开放的先行者。2018年以来,东莞陆续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和全国供应链与应用试点城市三大国家级试点,充当全国开放的探路者角色,打造出多个对外贸易的“东莞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莞“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优化对外投资管理,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体系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加强外商投资法治保障,完善企业跨境商务纠纷有效处置解决机制;提高通关服务能力,智能通关、24小时通关、提前申报提升容错度、一网通办减少跑腿时间……

  从细节到框架,东莞继续走在全国开放前列,引领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中国企业逆势出海提供启示。



  策划 林焕辉

  统筹 何山 朱紫强 苏力 吴欣宁 罗莎

  评论员 吴擒虎 唐卓

  设计 麦瑜瑜 张雅

  出品 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南方城市智库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