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打造以广深港为上游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2021年09月2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打造广州、深圳、香港负责知识生产,深圳进行知识转化,珠三角落地产品应用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9月23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从城市协同创新角度提出科技创新的新思路。

  发挥“广佛”“深港”辐射带动作用

  9月17日召开的广州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陈广汉认为,城市协同创新是抢抓重大机遇的重要抓手。近年珠三角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日益加速,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等城市尤为突出。同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成为香港和澳门共识,特区政府推出系列科技创新人才和税收政策。如果说过去的“前店后厂”模式是根据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分工和国际开放性接轨,那么如今核心理念依然奏效,协同发展还是珠三角的天然优势和看家本事,广州将进一步发挥牵头引领作用。

  他解释说,“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具体可看作是以珠三角东岸高科技产业为依托,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核心,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的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中国“硅谷”,以珠三角九个城市为节点,承接核心城市的科技辐射和技术专业,建立环大湾区高科技产业带。

  他从城市分工角度分析说,珠三角东岸重点瞄准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带,珠三角中部重点发展汽车、船舶、电子信息、健康医药产业,珠三角西岸则以海洋工程、光电装备等为突破,努力成为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引领者。

  在陈广汉看来,随着“广州—佛山”“香港—深圳”两个核心都市圈和发展极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澳门—珠海”核心城市和发展极地位同步提升和加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有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广州也将在此过程中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他进一步提出,广州、深圳、香港面对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承压等“大城市病”,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和资源的互补与均衡是有效解决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协同,方能疏解功能聚集,阻止城市过度膨胀。

  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

  在具体实施层面,陈广汉认为首要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和产业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安全。这也是广州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其中一个部署重点。其中,在创新链中处于优势的产业,应该尽快发展,比如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科研力量、市场潜力和产业基础,广州如能重点突破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迅速引领产业做大做强。

  陈广汉表示,广州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更深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方面,仍然有提升空间。他建议广东省和广州围绕应用型研究,以关键技术和关键产业环节为突破口,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精准激励,引导科研力量进一步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发展主战场聚集。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科研转化效率问题,上世纪60年代美国同样存在。还是以生物医药为例,美国企业为了推动成果转化,直接聘请科研专家担任企业高管,让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合理反映成经济收益,培育了一大批“科技经纪人”,这个群体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又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和市场的联动,这种模式值得广州参考。

  同时,为了解决国内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两张皮”问题,要让技术发明者拥有知识产权,并且有企业产权,有恒产才有恒心,才能支持下一步改革。

  他总结说,旧金山能成为科技转化平台,硅谷能成为硅谷,因为有开放文化、冒险精神、包容态度、自由企业制度、移民政策等。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城市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制度环境、创新平台、产业基础,有望让大湾区各个城市更加开放,有利激活创业者和创新者的激情。相信随着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举措铺开,与两个合作区紧密联系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有望改变大湾区的创新格局。

  (记者 苏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