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香港创科局局长杨伟雄、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香港经济的韧性很强 可借大湾区之力转型

2019年09月18日 来源:南方网

[ ]

  “香港经济的韧性很强。可以利用国际化优势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和标准辐射到全世界,同时把国际化的资源带到大湾区。”日前,南方日报就香港发展和大湾区建设对话香港创科局局长杨伟雄、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杨伟雄称,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处于优势互补互助的局面,香港应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香港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

  而要实现产业特别是新兴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注重科研转化十分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此,倪明选认为,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利用科研创业带来的间接利益,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协作。

  发力四大新兴产业

  高校支持师生参与产业协作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香港将如何发力?

  杨伟雄:香港新兴产业主要着重于四个领域:医疗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这些领域是香港的强项。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香港在世界人工智能论文引述方面排名第三;在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这些领域也是香港的需要。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目前香港人口平均年龄接近44岁,并且出生率不高。对此,香港急需在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方面推进发展,用人工智能弥补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率。

  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进展,在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最近推出了世界首批虚拟银行牌照,一共派发了8个,属于世界领先。另外,在保险业、法律科技等与金融科技相关的领域,香港也正在致力发展。

  倪明选: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有两个方面将改变我们的未来。第一,国家层面和各地区先后推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吸引更多人才报效国家。人才被重视,这是根本的改变。第二,创业创新的推动,促使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香港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教育改革,目前国内其他高校也正在做,从根本上改变培养人才的方法,相信以后一定会看到很好的成效。

  南方日报:香港科技大学在培养创新和科技人才方面做得很好,很多科创企业都是从这里萌芽发展,高校怎么做好产学研?

  倪明选:科技进步太快了,思想必须解放,有创新的观念,才能有机会。香港科技大学非常愿意接受创新的观念。

  谈到产学研,虽然都要做好,但产业化不是高校的主力,高校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不过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师生与高端产业、企业合作,互补优势解决问题。

  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在这方面比较开放,支持教师自主创业。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涛创立大疆的成功,就吸引了更多一流学生到香港科技大学学习。

  打造数字经济标准和平台

  把国际化的资源带到大湾区

  南方日报:您认为,香港目前应如何破解困境?

  杨伟雄:首先从历史上看,香港经过了多场风浪依然繁荣稳定,说明香港经济的韧性很强。

  目前香港的信用和地位还是很牢固的,但需要再进行一次经济转型。香港之前发生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是在1960年,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第二次是内地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制造业陆续搬进珠三角,取而代之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的现代服务业,最后成就了现在的香港。

  如今香港需要用数字经济的模式,或者说知识型的经济模式创造价值,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香港这次经济转型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对接一个大市场,与其他优势力量进行互补。粤港澳大湾区约有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正是香港实现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大市场。

  南方日报:谈到数字经济,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元,约占GDP三分之一。在数字经济领域,香港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伟雄:数字经济在工业和服务业两方面都可以帮助经济增值。目前香港93%以上的GDP来源于现代服务业,而服务业应用数字经济的能力很大。

  在数字经济方面,有两大重点:标准和平台。香港的作用是可以利用国际化的优势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和标准辐射到全世界,同时把国际化的资源带到大湾区。因为数字经济的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需要凝聚全世界的资源。

  南方日报:谈到优势互补和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目前香港科技大学有怎样的合作发展计划?

  倪明选:2018年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确定落户南沙,重点探索研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等材料、公共政策等领域,把最前沿的科技作为教学研究的方向,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创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实际上,早在成立广州校区之前,我们就已经积极与广州、深圳等地企业合作了很多项目。目前我们在深圳、广州和佛山等地也都建立了研究院,这些研究院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做好产学研,不断产出新成果。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霍英东研究院最近设计完成了广州南站的室内导航系统和深圳生态科技园的室内、室外导航系统。通过善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和平台优势,相信这样的科研创新合作将不断深入进行下去。(全媒体记者 王彪 实习生 黄敏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