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下簡稱「廣州試驗區」)位於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較好和應用場景廣泛的連片區域,包括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和魚珠片區。
2020年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目前,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打造珠江南岸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集聚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和魚珠片區組成珠江北岸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區。
目前,廣州試驗區已在全國率先開展數據經紀人試點,引進騰訊、阿裏、唯品會、國美、名創優品等龍頭企業,建成超一千個5G基站,建成琶洲實驗室和廣州人工智慧公共算力中心,落戶全國三大通用軟硬體適配測試中心之一,落地統信及麒麟兩大軟體操作系統的通用軟硬體適配測試中心。
琶洲核心片區重點發展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數字技術產業,形成一批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領域的原始應用創新示範。集聚大數據領域相關企業,連續兩年經工信部認定為四星級的大數據方向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022年經商務部認定成為全國10家綜合評價成績突出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之一;組建琶洲產業互聯網聯盟、琶洲演算法產業聯盟、海珠區元宇宙產業聯盟,打造琶洲演算法應用國際大賽品牌,舉辦「未來已來—國際元宇宙發展論壇」,啟動建設國際元宇宙聯合研發中心;搭建遊戲企業供需對接平臺,著力打造大灣區首個遊戲產業雙創園區。大學城片區建成數字家庭、積體電路、健康產業等3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正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搭建全方位應用場景,助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金融城片區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數字貿易、數字創意以及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建設天河高新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簽約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T.I.T智慧園等人工智慧領域建設項目。
魚珠片區強化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獲國家批復創建「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落戶全國三大通用軟硬體適配測試中心之一,落地統信及麒麟兩大軟體操作系統的通用軟硬體適配測試中心,統信軟體、麒麟軟體、龍芯中科、飛騰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
琶洲核心片區圍繞產業發展特色,在此前出臺的直播電商、會展業、傑出領軍人才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10+1」產業扶持政策,包括都市工業、產業互聯網、樓宇園區、專精特新、遊戲產業、「琶洲算穀」、國際消費、產業載體項目引入、企業上市、版權經濟、數字經濟人才等領域,緊盯企業全生命週期,為企業提供針對性、多樣化的要素供給。
同時,對演算法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特色載體等給予支持。其中,應用場景示範項目按照項目建設投資額的20%給予獎勵;在琶洲租賃辦公用房的,按規定給予連續2年辦公用房補助;鼓勵企業將在海珠區獲得的獎勵資金總額中50%以上的比例用於企業重點人才補助。
此外,為促進遊戲產業在琶洲核心片區健康發展,對在海珠區開發、上線運營的獲國際知名獎項的原創遊戲類產品,給予一次性最高100萬元獎勵;對上一年度對海珠區發展綜合效益100萬元以上的遊戲類企業按照企業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情況給予最高25萬元一次性獎勵。
廣州試驗區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12所高校;213家重點實驗室,其中包括廣州超級電腦中心在內1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4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8家新型研究機構。
聯繫電話:020—89559817(琶洲核心區),020-82491131 (魚珠片區)
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北部,規劃面積為232平方公里。
知識城是中國、新加坡跨國合作的標誌性項目。2020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推動知識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構建世界級知識密集型產業體系、打造全球知識產權高地、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平台、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綠色智慧型創新城區。
知識城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三集群兩高地」,籌建產業項目154個,預計達產產值5942億。
在打造「三集群」方面,培育生物制藥產業集群,引進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創新制藥項目;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集聚粵芯芯片、深南電路、光掩模等上下游企業,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內零突破;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小鵬汽車已全面投產,零部件產業園加快建設,孚能科技啓動建設。
在打造「兩高地」方面,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綜改試驗,逐步建成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高地。加快建設中國納米穀,全力打造中國納米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
知識城相繼推出「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知識城生物醫藥10條」等細分領域政策,各類扶持政策合計超50個。承接省、市下放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等18項管理權限,省政府賦予29項事權,推動審批大提速、效率大提升。加速境外規則、標準、數據互通互認,推出知識城商事登記「跨境通」,優化外企投資落戶「一站式」服務,「全流程」辦理時間壓縮80%,成為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首批典型案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高地。
微信公眾號:中新廣州知識城在線發佈
聯繫電話:020-82116479
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以下簡稱「穗港智造合作區」)範圍包括廣州開發區西區、雲埔工業區及相鄰的城市社區,總面積56.39平方公里,包括智能製造合作園區、科技創新合作園區和優質宜居生活社區三個部分。
2021年,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建設穗港智造合作區,將更好發揮廣州開發區與香港產業合作底蘊深厚優勢,進一步提升穗港產業協同創新水準,打造穗港智能製造合作新空間、科技引領產業升級共同體、國家級經開區轉型新標杆。
智能製造合作園區地處珠江、東江交匯處,是國家首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源地。園區產業基礎扎實、經濟實力雄厚、產業配套完善、貿易生產物流類強企雲集,形成了精細化工、食品飲料等支柱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是廣州開發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穗港科技合作園基本形成以廣州數控、弘亞數控、瑞松科技、發那科、達意隆等為代表的智能裝備,以視源科技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天賜材料、鹿山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以中一藥業、心寶藥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等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能源、新材料、資訊技術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商務、商貿物流及生產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園區內企業涵蓋生物技術產業、高端裝備業、新材料產業、新型顯示產業等9大類產業。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出臺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產業和人才政策,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事業發展等領域全方位為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企業和人才提供支持。
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實行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以及廣州黃埔綜合保稅區「五個國家經濟功能區合一」的管理體制。擁有優越的現代物流產業配套和完善的進出口口岸配套。區內報關報檢、供應鏈配套等進出口服務完善周到。已建成穗港碼頭、摩天工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裝備製造創新中心、聯東U穀黃埔科技總部港等一批穗港合作新載體。
廣州試驗區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12所高校;213家重點實驗室,其中包括廣州超級電腦中心在內1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4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8家新型研究機構。
港澳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為穗港智造合作區範圍內的港澳企業、港澳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法治文化活動、調解及指引服務等公共法律服務。
港澳居民(廣州)健康服務中心是內地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面向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士,提供港式全科診療、專科轉診協作、國際保險理賠支付、多語種陪診等服務。
聯繫電話:020-82112063
電子郵箱:xujy@hp.gov.cn
通訊地址:廣州市黃埔區志誠大道303號穗港智造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保稅業務管理局)
廣州市南沙區地處珠江出海口,是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也是連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面積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94萬人。
廣州南沙是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南沙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強化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國際化高端人才集聚。
目前,南沙已相繼落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科技園南沙孵化基地等粵港澳重大合作項目,並擁有華南地區最大集裝箱樞紐港、全國規模最大的國際郵輪母港,獲批綜合保稅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南沙不斷優化產業空間格局,各產業功能區錯位聯動、融合協同、一體發展,正著力打造「一港(國際航運服務港)、三島(金融島、科學島、文化島)、三谷(生物谷、數字谷、健康谷)、五園(國際汽車產業園、智造產業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海洋科技產業園、臨港製造產業園)、五城(粵港科創城、蕉門河智慧城、南沙科學城(核心區)、國際文旅城、粵港澳現代服務新城)」等產業空間佈局。
先進製造業方面,初步形成以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產業集群為支柱的先進製造業體系。
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集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包括大批獨角獸企業、高新技術企業。
現代服務業方面,南沙融資租賃企業佔全國1/5,集聚眾多金融類企業。廣州數據交易所掛牌運行,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規模佔全國1/5。南沙港國際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城市和400多個港口。
南沙不斷完善「四鏈融合」政策體系。全生命週期支持企業經營發展,從企業經營、市場拓展、技術創新、資本融通、人才培育、政府服務等方面推出30條極具競爭力的政策措施。結合重點產業領域、重大功能平台及急需緊缺人才的發展需求,推出進口貿易示範區九條、獨角獸「黃金牧場」九條、元宇宙九條、強芯九條、港澳青創「新十條」、「科創十條」、外資6條、專精特新、離岸貿易、涉外法律服務業、國際化人才特區等措施,並正抓緊制定總部經濟、特色金融、商貿業、製造業等專項政策。
平台官網:http://www.gzns.gov.cn/
微信公眾號:廣州南沙政府網、廣州南沙發佈
聯繫電話:020-39914116,020-39914202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橫琴合作區」)是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南部,為珠海最大的島嶼,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規定橫琴合作區實施範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橫琴合作區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線,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以及現代金融產業。現有科技型企業超萬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台20家,大力培育集成電路、元宇宙等高科技產業。「澳門註冊+橫琴生產」品牌打響,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主陣地」的中醫藥產業集聚態勢初步形成。已發佈首批「琴澳聯合旅遊產品」,創新「一會展兩地」模式,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現代金融業穩步發展。
橫琴合作區聚焦服務澳門。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橫琴合作區「1+1+1+N」政策框架體系正在加速構建。當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已印發實施,橫琴合作區發展的法治保障更加堅實。企業和個人所得稅「雙15%」優惠及「澳人澳稅」、185項鼓勵類產業目錄、金融「三十條」、高端和緊缺人才管理辦法、在澳外籍人士便利入出合作區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關鍵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實施,企業及個人在橫琴合作區發展的獲得感更加具體、更加實在。正在圍繞「分線管理」等重點安排,加快推動稅收、財政、市場准入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政策落地。
橫琴合作區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及個人共同參與橫琴開發建設、共同分享橫琴發展機遇、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此,橫琴合作區持續加強政策創新、加大政策供給、健全政策體系,已出台專項政策十餘項,包括:稅收支持橫琴合作區高質量發展25條、澳資企業發展專項扶持辦法、金融促進產業發展扶持辦法、中小微企業扶持辦法、鼓勵企業上市掛牌扶持辦法、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措施、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措施、企業實質性運營認定規則等。
官網:http://www.hengqin.gov.cn/
微信公眾號:橫琴在線
聯繫電話:0756-8938789
珠海西部生態新區(以下簡稱「西部生態新區」)涵蓋整個珠海西部地區,包括金灣區和斗門區,面積1173平方公里,是全省首個以「生態」命名的新區。
2019年7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出臺《珠海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要積極推進西部生態新區建設。2022年,珠海市政府印發《關於支持珠海西部地區加快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意見》,將西部地區(西部生態新區)定位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核心區、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先行區、生態宜居的城市新區。
目前,西部生態新區正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堅持產業第一、暢通交通網絡、做強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更多優質資源支持西部地區發展,將西部地區打造成為創新能力卓越、產業層級高端、優質要素彙聚、產城深度融合、輻射帶動強勁的珠海發展新引擎,有力支撐珠海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西部生態新區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積體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4大主導產業,以及智能家電、裝備製造、精細化工3大優勢產業集中發力,形成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方面,集聚偉創力、納思達等龍頭企業,落戶方正、景旺電子、中京電子、深聯電路等積體電路企業,新引進華正、志博信等優質項目。
新能源產業方面,高景太陽能建成投產,矽片產能躋身行業第一梯隊,50GW大尺寸單晶矽片項目達產後將成為全球光伏矽片領域標杆;全球領先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愛旭項目落戶,每年可為全球新增300億度清潔電力;欣旺達投建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培育壯大以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光伏設備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方面,已落戶麗珠、聯邦、湯臣倍健等龍頭企業,中國血液淨化領域領軍企業健帆生物打造樹脂自動化生產線形成血液淨化全產業鏈。
智能家電產業方面,以格力電器為引領,以運泰利自動化設備為龍頭培育一大批家電領域骨幹企業。格力電器正在打造全國最先進「智慧工廠」;運泰利自動化及測試解決方案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在機械設計、電子電氣設計、軟體平臺建設和系統集成上擁有核心競爭優勢。
航空航太產業方面,集聚中航通飛、摩天宇發動機維修、國家級航空標準件集成供應基地第三方檢測中心、飛行訓練中心等各類產業形態。摩天宇目前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維修能力最強的航空發動機維修企業,在西部生態新區新建維修300臺的民用發動機維修廠,建成後單通道客機發動機維修能力將成為全球第一,全球最大水陸兩栖飛機AG600已進入聯試聯調階段。
海洋裝備製造業方面,集聚中海福陸、三一海洋重工等一批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擁有國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材料品質監督檢驗中心。
能源產業方面,珠海LNG二期在建5座27萬方LNG儲罐,建成後總體規模將達700萬噸/年,對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保障灣區天然氣供應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關於支持珠海西部地區加快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意見》(珠府〔2022〕74號)及《關於支持珠海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珠發改規劃〔2022〕15號)正式印發,明確西部生態區在產業、人才、交通、民生等方面的建設方向與支持舉措。
創新平臺快速發展。擁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達2家,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達13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6家。建成國際健康港、金灣智造大街等高質量科技創新孵化器,河口漁業研究所、優潤醫藥科技先後獲評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統籌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推動產業園區與城市公共服務無縫銜接,圍繞產業集群建設富山產業服務中心、金灣產業服務中心、斗門科創中心等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承載力。
官網:http://www.hengqin.gov.cn/
微信公眾號:橫琴線上
聯繫電話:0756-8938789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河套合作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接壤處,面積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面積約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側的深圳園區(包括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面積3.02平方公里。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其深圳園區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平台。
當前,深圳園區高端科創資源已形成從「零的突破」到「集聚發展」的良好局面,與香港園區共同聚焦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三大領域,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50個,支持河套合作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集聚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集聚了西門子能源創新中心、華為數字能源研發中心、意法半導體先進封測創新中心、西部數據先進存儲研發中心等國際頂尖企業研發中心,周邊還佈局亞馬遜智能硬件中心亞太區總部、英飛凌半導體研發中心等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
二是集聚國家重大科研平台。集聚了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以及國家藥監局藥械審評兩個分中心,以及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未來網絡試驗設施、WAA聯盟等。
三是集聚香港高校科研項目。集聚了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等香港5所世界百強高校10個項目,誕生我國首台自有知識產權的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等重大科研成果。
四是引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聚焦高端芯片、EDA、醫療設備等領域,引入深港澳芯片聯合研究院、澳門大學集成電路微電子研究院以及EDA軟件工具研發企業華大九天、德明利、國微福芯、九同方,誕生了發射電子束光刻機國內首台樣機、VCSEL光芯片首次量產等一批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
五是集聚深港獨角獸企業。集聚了晶泰科技、元戎啓行、盈合機器人、未來機器人總部,以及商湯科技、平安科技、奧比中光等獨角獸企業核心業務子公司,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六是建設港澳青年創業平台。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河套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谷、孔雀谷深港科創育成基地等5個孵化器,面積2萬平方米,吸引創新創業青年近千名,支持港澳青年圓夢灣區。
深圳市政府出台《關於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中心的若干意見》,從指導思想、構建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創新先導區、構建靈活高效的財政支持體系、強化科研和產業空間保障、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面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開發建設。
「五流四制」創新制度系統推進。聚焦科技創新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稅制、科研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的「五流四制」先行先試政策框架體系研究成果,並積極爭取國家部委支持推進先行先試,探索推進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深港「聯合政策包」發佈實施。從深港協同支持科研項目、深港聯合支持科研人才、深港聯合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創新要素在深港兩地便利流動等4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舉措,讓科創項目和人才可以同時享受深港兩地的政策支持,實現「1+1>2」的效果。
科研「政策包」創新機制發佈實施。制定出台選題徵集制、團隊揭榜制、項目經理制、政企聯動制、同行評議制等科研管理五大創新機制,採取「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的方式,遴選了華為、OPPO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首批5家科研機構及研髮型企業成功「揭榜掛帥」。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激發創新活力。
產業「政策包」發佈實施。聚焦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微電子、金融科技等六大領域,對關鍵核心技術、產業支撐平台、重大產業化項目和園區產業創新生態等方向給予支持,通過給予科研資金支持、產業空間支持、科研成果支持等形式,為科創發展提供保障。如:對前沿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業化項目建設,分別最高支持5000萬元;對市級及以上重大功能型平台,最高配套支持1億元。
「港澳青年支持計劃」發佈實施。在實習就業方面,為來河套合作區的港澳青年畢業生一次性提供2萬到5萬元的生活資助,在創新創業方面,創新性提出對獲得港澳高校創業資助的團隊或項目,給予最高1:1的配套支持,將河套打造成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首選地。
河套合作區已成為深港科技合作緊密度最高、融合度最強的區域之一。香港政、產、學、研社會各界對河套深港合作,打造國際科創中心逐漸形成共識。深港兩地就協同建設河套合作區成立了聯合專責小組,負責兩地在合作區建設上的協調溝通。
政務服務方面,打造「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該中心是深圳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目前唯一能夠一站式辦理海關和地方政府服務事項的大廳,也是深圳唯一能夠實現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辦」的大廳,政務服務事項560項;該中心的港澳人士專窗推出「灣區社保通」「深港通註冊易」等特色服務。
優化法治環境方面,設立「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河套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及「深圳市福田區矛盾糾紛調解分撥中心」。此外,首批8個港澳知名仲裁機構已入駐位於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河套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登記在冊調解員76名,其中60%以上為港澳籍或國際調解員,大部分獲粵港澳大灣區執業律師資格,為大灣區內地九市涉港涉澳商事案件提供高質量的調解服務。
園區配套設施方面,堅持「國際標準、港澳特色」,導入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知名連鎖品牌,建成對標華為服務標準的河套合作區科學家服務平台「黃大年茶思屋」。
平台官網地址:https://www.htcz.com/
聯繫電話(座機):0755-83592118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下稱「前海合作區」)位於珠江口東岸、深圳西部,是深圳經濟發展的中心區域,面積120.56平方公里,擁有1個國際機場、6個港口碼頭、5個對外開放口岸,1小時可達香港中環、澳門、廣州。
前海合作區是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兩大定位。
作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前海合作區的主責主業。目前,前海合作區以金融業、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和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超六成,已落地羅盛咨詢、畢馬威、安永、順豐等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或機構。集聚微眾銀行、思謀科技等獨角獸企業,影石創新、易馬達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正啓動建設風投創投、融資租賃、天然氣貿易、跨境電商、涉稅服務業、高端智庫等首批「六大集聚區」,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優質載體。
前海合作區是改革創新「試驗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65項,76項在全國複製推廣。目前,已出台「前海金融30條」「知識產權16條」「海關18條」等針對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法律服務、風投創投、科技創新等產業領域的扶持政策,正加快推出國際咨詢、人力資源等新一批產業政策。
為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前海合作區推出「前海全球服務商」計劃,每年提供扶持資金不少於10億元,招引培育細分領域全球前50、國內前20的金融、商貿物流、信息、科技、文化創意、商務、航運、公共服務等8類全球服務商。
為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前海合作區謀劃推出一批精准有效、務實管用的政策,助力企業「強起來」。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和文化創意企業可享受15%企業所得稅稅率,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可實行15%個人所得稅稅率。
前海合作區是深港合作的「橋頭堡」,港澳醫師、稅務師等18類專業人士備案後即可在前海執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孵化香港創業團隊460家,成為港人港企內地發展第一站。
前海合作區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建設提速提效,公共服務配套日趨完善,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生活空間。
官網地址:http://qh.sz.gov.cn/
微信公眾號:深圳前海
聯繫電話:0755-88105222
潼湖生態智慧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西部,與深圳市、東莞市毗鄰,位於深莞惠經濟圈幾何中心,總規劃面積約128平方公里。
潼湖生態智慧區是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廣東自貿區惠州聯動發展區、仲愷國家級高新區核心發展片區,是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支點和前沿陣地,計畫到2025年建成工業年產值超2000億元、2035年超4000億元的現代產業新城。
潼湖生態智慧區以仲愷高新區強大的電子資訊產業為基礎,重點打造移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慧、鐳射與增材製造、現代服務業等“5+1”產業體系。成功引進了億緯動力、德賽矽鐠、豪鵬新能源、金籟科技、TCL華瑞等行業龍頭或領軍企業。按照“產業興區、項目為王”的思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潼湖生態智慧區作為國家級園區和省級重大平臺,除各級普惠性政策外,同時可享受中韓(惠州)產業園、仲愷國家高新區、廣東自貿聯動發展區、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相關政策,在改革創新等方面有先行先試的優勢,市、區對於重大項目引進給予“一事一議”支持。
生態環境優美。潼湖生態智慧區坐擁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潼湖濕地(約55.5平方公里),背靠觀洞水庫(集水面積41.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為3115萬立方米,有38公里環湖綠道),周邊還有花果山、幸福水庫等生態資源。
政務服務高效。試行“臨時施工復函”、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後置、企業信用承諾、政府容缺預審等“快審速批”模式,大幅度縮短工業項目報建週期,實現企業“拿地即動工”。成立項目落地及動竣工工作專班,為企業快速落地建設投產提供24小時不打烊“店小二”服務。率先推出“工業用地建設集中配套項目”,以集中配套方式推進建設一個生產園區與生活配套園區既相對分離,又能有效結合的產業新城。
投資成本具有相對優勢。工業用地價格平均950元/平方米(最終以實際土地評估價為准),普通廠房租金(15-20元/月/㎡)。
港澳合作機遇多。持續引進港澳項目,大力推進港澳青創園建設,計畫打造“一基地四中心”(粵港澳統戰教育實踐基地、工業設計中心、高校實訓交流中心、工業互聯網應用中心、智造創新中心),支持港澳青年來智慧區創新創業。
官網地址:http://www.hzzk.gov.cn/stzhq/
微信公眾號: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
聯繫電話:0752-3278096
佛山南海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以下簡稱「南海示範區」)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以三龍灣南海片區、千燈湖金融片區、佛山西站兩業融合先導區、中部商貿物流片區為核心,面積約74平方公里。
南海示範區立足廣佛,發揮佛山南海產業基礎雄厚、民營經濟活躍,與港澳產業合作聯繫緊密、人文相親等優勢,積極開展粵港澳高端服務合作,率先探索推進規則銜接,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互聯,推動人才資訊技術等經濟要素高效便捷流動,逐步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態勢。
南海示範區所在的南海區毗連廣州,在197公里長的廣佛邊界中占94公里,已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中小城市百強區第二名,四度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南海示範區重點發展金融、科創、商貿會展、智慧物流、生產性服務業、文創等高端服務業。
三龍灣南海片區重點發展數字經濟、5G通信、工業互聯網、先進製造、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創新人才,擁有「佛山科創最強大腦」季華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佛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片區目前已建成超130萬平方米產業載體,190萬平方米將啟動建設;虎牙、歡聚、宏旺集團總部、富士康工業富聯佛山智造穀、移遠通信佛山研發總部、尼得科華南總部及研發中心等一批企業總部、灣區總部、研發中心紛紛落戶。
千燈湖金融片區圍繞「國際金融後臺基地」和「現代產業金融中心」雙定位,著重吸引金融企業後臺機構,如金融產品研發中心、清算結算中心、數據處理中心、以服務金融業為核心的服務外包企業,以及私募股權、風險投資、融資租賃等。吸引中國工商銀行集約運營中心、中國人保南方資訊中心、廣發金融中心、友邦金融中心、匯豐環球營運中心、海晟金融租賃、中科沃土基金、佛山金控期貨等金融機構及知名企業落戶,金融及類金融業態日趨完善。
佛山西站兩業融合先導區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資訊、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檢驗檢測、商貿會展、智慧供應鏈、科創孵化與加速等現代服務業產業。通過發揮軌道交通優勢,積極承接香港國際化服務資源、深圳科創資源、廣州人才資源,推動廣深港溢出優勢產業與佛山製造業融合創新。騰訊工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基地、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建川博物館、佛山西站樞紐新城會展中心等多個標杆項目相繼簽約落地。
中部商貿物流片區包括大瀝國際商貿片和南三合作智慧物流片。大瀝國際商貿片積極智慧化電商物流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快國際佛山南海現代智慧產業項目落戶,建成超300萬平方米載體,大力推動電商+智能智造、電商+專業市場、電商+會展經濟、電商+傳統商貿等多種產業「觸電」發展。南三合作智慧物流片依託佛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一汽大眾鐵路專用線入選粵港澳大灣區「7+5」多層節點網路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培育發展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智慧倉儲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現代物流業。目前佛山國際陸港已開港運營。
為支持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示範區建設,彰顯南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以及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誠意,南海區在招商引資、科技創新、金融、人才引育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製造業實力強勁,具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已形成極具規模的製造業集群。
科技創新優勢突出,擁有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廣東中科半導體微納製造技術研究院等高端科創平臺,並大力引進中外院士項目、高端創新創業團隊。
營商環境邁向一流,政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全面推行「標準地」供應和「拿地即開工」模式,近三年累計供應產業用地超1萬畝。
南海示範區內擁有地鐵、有軌電車,以及城市慢行系統等交通網絡,坐擁廣州南站和佛山西站雙高鐵資源,48分鐘到達香港九龍,50分鐘到達澳門,廣佛地鐵無縫連接,可實現一小時港澳生活圈。
三龍灣南海片區坐擁南海外國語學校、美倫國際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現有和規劃幼稚園25所、小學9所、初中3所、高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在建三甲醫院1所。已建成佛羅倫斯小鎮及禾仰廣場等兩處商業體,在建佛山天空萬科廣場商業廣場。文翰湖公園、高鐵公園、三山森林公園(一期)等三大公園相繼開放。天空之城人才配套住房正加緊建設。
千燈湖金融片區內實現5G網路全覆蓋,建有全國A類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999%,全年停電時間不超過5.2分鐘。擁有保利、萬達、萬科、中海等多個高檔商業綜合體,以及益禾人才公寓等高層次人才居住配套,千燈湖公園、燈湖中學等休閒、教育資源不斷完善,國際化都市環境逐步成型。
佛山西站兩業融合先導區和中部商貿物流片區可享受南海區體育中心、南海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南海大學城等周邊市區優質配套。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海學校和石門外國語學校等兩所區直公辦名校正在規劃建設,預計提供優質學位4620個,為高端人才解決子女就學痛點。
三龍灣南海片區聯繫電話:0757-86780075、0757-86790530
千燈湖金融片區聯繫電話:0757-81232072
佛山西站兩業融合先導區聯繫電話:0757-86683209
中部商貿物流片區聯繫電話:0757-66861111(南三合作智慧物流片)、0757-85575280(大瀝國際商貿片)
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下稱「三龍灣」)位於佛山東部,規劃面積130平方公里,也是佛山軌道交通最密集的區域,可以一小時通達機場、高鐵、城際軌道、高快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8分鐘抵達廣州南站、40分鐘到達深圳、50分鐘到達香港、60分鐘到達澳門。
2021年,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5年)》,提出三龍灣是佛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平臺,是做大做強廣佛極點、推進兩地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點創新平臺,將打造成為面向全球的先進製造業創新高地、珠江西岸開放合作標杆、廣佛融合發展引領區、高品質嶺南水鄉之城。
其中,三龍灣科技城禪城片區注重平臺建設,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凸顯發展總部經濟的新優勢。鵬瑞三龍灣壹號廣場已引入全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區域性總部——穩健醫療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以及數十家優質企業落戶。
南海片區發展資訊技術、總部經濟、電競文創產業。歡聚集團產業互聯總部、虎牙全球研發總部、宏旺集團總部等優質項目已全面開工;推進佛山資訊裝備製造業產業園、南海區積體電路設計園、粵港澳大灣區電競文創產業中心等三大特色主題園區建設。
順德片區引進項目以智能製造、生物醫藥、資訊終端設備製造產業為主,落戶或投產的項目包括美的庫卡、海創大族智造城、中大力德華南高端製造、中設機器人華南智能製造產業基地等。
佛山三龍灣科技城目前已出臺3項扶持政策,涵蓋會展發展、總部經濟、對德產業招商等領域。
會展發展方面,出臺《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理委員會促進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招展辦會資金扶持辦法》,設立支持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招展辦會專項資金,符合條件的、在潭洲國際會展中心開辦的展覽項目,單屆補助最高可達500萬元。
總部經濟方面,為了充分釋放龍頭企業的發展潛力,出臺《佛山三龍灣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實施辦法》,這是佛山首個市級層面出臺的總部經濟扶持政策,符合條件的總部企業落戶三龍灣,各項獎勵和補貼扶持合計最高可超1億元。
對德產業招商方面,出臺《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佛山三龍灣科技城)對德產業合作提升專項扶持辦法(試行)》,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中德工業服務區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對德合作層次和水準。德企來到三龍灣科技城投資,同時符合落戶及購置費用補貼條件的可以獲得最高2000萬元的獎勵。
開放合作特色鮮明。與港澳合作交流密切,集聚眾多港澳企業。區域內的中德工業服務區是廣東省重大對德合作平臺,成立的中德工業城市聯盟已成為中、德兩國重要工業城市間交流合作的名片,一批對接德國工業4.0的重大產業與科技項目陸續落地,逐漸探索出一條鮮明的對德合作路徑。
自然生態資源豐富。三龍灣河網密集、水系發達、城綠交融,擁有超過400公里的河岸線,分佈有濕地公園、農田基塘、花卉基地等生態資源,具備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嶺南水鄉的良好自然條件,是城市連綿區中不可多得的「山、水、林、田、湖、文」基礎要素齊備的地區。擁有三山森林公園、文翰湖公園、高鐵公園等特色公園,計畫2025年完成環三龍灣60公里碧道環打造。
平臺官網:http://sino-german.foshan.gov.cn/
微信公眾號: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
聯繫電話:0757-29878603
傳真:0757-28784382
郵箱地址:SEEF@foshan.gov.cn
佛山順德粵港澳協同發展合作區(以下簡稱「順德合作區」)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包括順德港和均安兩個組團,依託順德客運港、順德新港貨運港強化與廣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聯繫,形成“雙港領航,雙團聯動”的空間格局。
2021年,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佛山順德粵港澳協同發展合作區建設方案》,提出將建設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平臺、打造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高地、拓展青年協同發展新空間、構建人文協同發展優質生活圈,不斷提升粵港澳互利合作水準。
順德港組團以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及新材料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同時發展供應鏈金融、科技諮詢、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建設科技品質服務和金鳳凰產融集聚區,吸引生產性服務企業以及金融、類金融機構落戶。
均安組團以智能家電、機械裝備和牛仔服裝為支柱產業,同時發展綠色農業、橡膠塑膠以及照明燈飾產業。暢興三期工業園,規劃面積約5600畝,發展定位為華南智能網聯產業集聚區。
聚焦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階段以及人才引進、子女教育等領域,設置了多種補貼與獎勵形式。多項扶持金額達到千萬元(含)以上,力求以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大灣區優質項目及優秀人才落戶合作區。
順德合作區一直致力提升與港澳的互利合作水準,通過項目與平臺引領,促進港澳資源要素快速流動。目前已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粵港澳(順德)中醫院轉化中心,推動粵港澳跨境科技創新與應用合作;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創新合作中心;推動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澳門發展及品質研究所、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簽約,持續開展東南亞地區材料環境腐蝕試驗和數據積累;正式成立港澳臺交流促進中心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深圳、橫琴技術轉移中心;擁有三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吸引眾多港澳企業和社團入駐。
微信公眾號:順德港澳城
聯繫電話:0757-22832240、0757-22222188
東莞濱海灣新區(以下簡稱「濱海灣新區」)位於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緊連深圳前海、廣州南沙,毗鄰港澳。由交椅灣、沙角半島和威遠島三大板塊組成,規劃總面積84.1平方公里。
濱海灣新區是東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濱海灣新區納入大灣區六大特色合作平臺,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
濱海灣新區先後獲批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等國家級、省級重點平臺,2020、2021年連續兩年獲評“十大最具投資價值新區”。
濱海灣新區依託東莞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圍繞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堅持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方向,全力打造高端製造業總部集聚地和科創成果轉化高地。
打造交椅灣數字經濟港,依託OPPO、vivo、小天才、正中、歐菲光等龍頭企業,圍繞智能終端、高端半導體元器件、工業數位化設備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與產業培育,打造灣區數字發展高地。
打造沙角半島國際商務港,依託濱海灣站、青創城、AI+未來產業園等項目,打造先進製造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高地。
打造威遠島未來科技島,依託大灣區大學科技園“一園兩基地”,重點發展生命健康、人工智慧等產業,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與科創協同發展,重點打造灣區產業數位化賦能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科技創新方面,“科創10條”“專精特新10條”聚焦重點企業、關鍵環節,構建梯度培育體系,計畫到2025年底,分別投入2億元專項資金扶持科技創新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人才扶持方面,從創業支持、載體支持、個稅補貼、活動補貼等方面對港澳人才創新創業給予支持,全面優化提升港澳人才發展環境,港澳人才創業最高可獲得2800萬元支持。
產業發展方面,出臺總部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新型儲能、積體電路、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等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其中,對於優質總部項目,給予新落戶、經營貢獻、新項目投資最高“3個1億”重獎。
平臺官網:http://bhwxq.dg.gov.cn/
微信公眾號:東莞濱海灣新區
聯繫電話:0769-26889999
中山翠亨新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東部臨海區域,總規劃面積226平方公里,是珠江西岸連接深中通道的橋頭堡。區位優勢明顯,半小時通達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一小時通達5大國際機場和5大國際港口。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將實現20分鐘直達深圳。
翠亨新區是廣東省政府2012年批准設立的省級新區(經濟功能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戰略平臺。2019年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賦予新區國際化現代化城市新中心、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發展定位。
翠亨新區目前已形成“4+X”產業發展體系,分別為健康醫藥、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現代服務業和未來產業(X)。圍繞產業主架構,翠亨新區大招商、招大商、優環境,通過發展大產業,建設大平臺,翠亨新區的產業“脊樑”逐漸壯大。
健康醫藥產業方面,高質量推進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西灣醫藥與健康產業園和中山生命科學園。
新能源產業方面,集聚明陽智能、中科富海等一批龍頭新能源企業,攜手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共建清華中山清碳創新技術中心,引入中廣核南方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先進核能研發基地項目,新簽約聯美集團、中電源動集團等一批新能源產業龍頭,致力於打造一批綜合能源示範應用項目。
文創旅遊、科技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方面,目前落地的重點項目有文旅生態城、未來之門綜合體,並落地多家總部企業合計。
大力支持產業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出臺了支持先進製造業、健康醫藥產業等多項政策。2022年,出臺實施《中山翠亨新區支持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辦法(暫行)》,支持完成I、Ⅱ、Ⅲ期臨床試驗的健康醫藥企業,分別可獲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2500萬元、4000萬元的資助,單個企業每年資助最高不超過1億元。2023年,出臺實施《中山翠亨新區加快創新藥物培育與集聚辦法(暫行)》,每年安排5000萬元扶持10—20個初創類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團隊,鼓勵海內外創新藥物項目到翠亨新區發展。
大力支持科創發展。出臺《中山翠亨新區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中山翠亨新區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全面提高翠亨新區科技創新能力。
大力推動人才集聚。建成使用全省首個地級市人才港,先後出臺集聚人才創新發展、人才公寓管理辦法等人才政策,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
不斷完善政務服務。印發實施《中山翠亨新區企業訴求“馬上辦”全時回應工作機制(試行)》,明確企業服務“馬上辦”全流程機制。開展政務服務“深中通辦”試點工作,探索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全面實現同城化一網通辦,目前228項實現跨城通辦。
官網地址:
http://www.zs.gov.cn/chxq/index.html
微信公眾號:翠亨新區
聯係電話:0760-85599593
廣東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位於江門市東南部,是珠三角進入粵西乃至大西南的戰略通道,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規劃面積3240平方公里,包括銀湖灣濱海新區、廣海灣經濟開發區,擁有大面積可連片開發的土地,海洋資源極其豐富,海洋專屬經濟區域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擁有廣東省能通航萬噸級海輪的黃金水道,具有建設30萬噸級以上大型深水港的條件。
目前,銀湖灣濱海新區正推動“科教產城”融合發展,總投資超200億元的碧海銀湖文旅、廣州華立學院(江門校區)、新澳重大技術裝備創意創業園、禦泉國際酒店正順利推進,成功引入澳門國際健康港、護理機器人智能製造基地項目;廣海灣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啟迪生物醫藥產業園、匯寧時代儲能等項目加快建設,RCEP經貿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簽約落戶,聯合省貿促會舉辦“RCEP成員國粵商聯盟成立大會”系列活動,引進多家港澳企業及RCEP成員國企業,佈局臺山核電、國能臺電、LNG省儲備集散基地項目等重點能源項目,正積極謀劃特大型港口建設。隨著深中通道加快建設,連通港珠澳大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2024年建成通車,大廣海灣經濟區可1.5小時直達港澳廣深四大中心城市。
銀湖灣濱海新區主要圍繞“一心三園”四大產業平臺,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建設。其中,新區核心區是便利華僑華人投資改革現代服務業示範區,重點推動“科教產城”融合發展。新一代電子資訊產業園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產業,建成新財富環保產業園,落戶節能環保、電子資訊等行業企業。珠西新材料集聚區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精細化工等環保新材料,已落戶企業芳源環保、威立雅、天賜等一批龍頭企業。先進裝備產業園重點發展海工裝備、綠色建材產業,代表企業有海星遊艇、富華鑄鍛、中建海龍等。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重點建設濱海宜居、臨港經濟、能源發展、生態休閒四大板塊,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電力裝備、能源雙碳等產業。
——濱海宜居方面,建設集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高端商務、生態社區於一體的濱海新城;RCEP經貿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簽約落戶,提速建設國際視聽產業示範區,謀劃打造5000畝的國際大學城。
——臨港經濟方面,主攻RCEP及港澳的經貿往來和產業合作,高質量建設能源“雙碳”、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無人智能等“1+3”專業產業園;提速建好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核心區,謀劃建設年吞吐能力達15億噸大型港區,積極培育5G技術、工業母機、盾構裝備、智慧數控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能源發展方面,以國能臺電、臺山核電為龍頭,推進匯寧儲能、廣海灣LNG儲備集散基地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抽水蓄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推動風、光、核、氫、儲等一體化發展,積極謀劃特大型港口建設,打造大灣區能源儲備基地。
——生態休閒方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閒養生等產業,利用現有萬畝良田、飄雪溫泉、濕地公園、美麗碧道、峽谷飛瀑、僑韻洋房等,推動文旅康養、生態旅遊、休閒娛樂等一體化發展。
鎮海灣重點建設恩平港區、鎮海灣兩岸紅樹林觀光區和生態農業區,引導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等功能集聚,打造成為海洋新興產業合作集聚區和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示範區。
川山群島位於臺山市,面積235.81平方公里。上、下川島積極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打造粵港澳地區康養度假首選地。
2020年江門市人民政府印發《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銀湖灣濱海新區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銀湖灣濱海新區的管理體制機制,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創新開發建設機制,在創新投融資模式、促進現代產業集聚發展、支持優質項目加快落戶、提升創新創業水準等給予政策支持。
交通區位優勢。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後,大廣海灣將成為江門對接港澳地區以及珠海、深圳的首站,與大灣區核心區實現區域互聯互通。
土地資源優勢。擁有可連片開發產業用地,且地勢平坦,開發強度較低,是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區域,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較大。
港口條件優勢。岸線資源豐富,是江門地區唯一可建設10萬噸級以上深水海港的區域。
能源條件優勢。核電、火電、風電總裝機容量超2000萬千瓦,是中國電能源產業基地,享受廣東省東西兩翼優惠電價。
微信公眾號:銀湖灣濱海新區
聯繫電話:0750-6238392、0750-6238093
官網地址: http://www.cnts.gov.cn/zfgzbm/tsghwgyyqglwyh/index.html
聯繫電話:0750-5773388
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有“中國僑都”的美譽。
2021年,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江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方案》,在江門全市範圍內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圍繞“固根、築魂、圓夢”建設主線,加強江門僑鄉特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推動華僑華人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促進多元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展示華僑華人家國情懷的重要窗口、共建共用的創新創業高地和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彙聚廣大僑胞力量攜手推進大灣區建設。
近年來,江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取得一定成效。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建成開放,赤坎華僑古鎮項目順利試運營,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梁啟超先生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順利舉辦。江門、澳門兩地文旅合作不斷加深,在文物保護、非遺等方面互動頻繁,並積極開展酒店管理、導遊人才交流、旅遊業界等旅遊合作,實現兩地客源互送、行銷管道和旅遊業界合作。
重點發展華僑華人相關文旅產業,打造赤坎華僑古鎮江門華僑城古勞水鄉景區一期項目、整體商業街和童夢村遊樂園等旅遊載體,啟超故里·小鳥天堂文化旅遊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升級改造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同時,以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為抓手,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目前江門市有各級非遺項目231項,國家級項目8個,省級項目26個;各級非遺傳承人262位,國家級2人,省級16人。
加緊編制出臺全國首部以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江門市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為今後華僑華人參與文化資源保護、文化交流傳播、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等提供保障。
完善文旅產業發展配套政策。2021年出臺了《江門市促進文化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從落實財稅政策、土地供給,支持文化產業集聚、文化企業做強做大、人才、政務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正在制定《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關於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進一步加大文旅產業發展扶持力度。
落實《江門“僑夢苑”核心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首年獎補,加大僑資企業創新創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升級“銀行+僑”普惠金融,創新推出“僑資貸”和“僑企貸”特色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跨境融資服務。
江門僑鄉人文優勢突出。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530多萬人,遍佈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素有“海內海外兩個江門”之稱,更是全國少有、廣東唯一一個擁有2處世界遺產的城市。江門市先後與美國河濱市、美莎市、密爾布瑞市、奧克蘭市以及澳大利亞阿拉臘市等5各海外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發展友好交流對象城市有10多個。擁有可連片開發產業用地,且地勢平坦,開發強度較低,是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區域,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較大。
對華僑華人創業支持不斷加強。深入推動江門“僑夢苑”核心區建設,完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總部園區”的全鏈條孵化體系的搭建。2022年底,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創業集聚區榮獲全省第二批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聯繫電話:0750-3107975(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肇慶新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地處鼎湖區中部,東鄰肇慶國家高新區和佛山市三水區,南靠高要區,西倚端州區,北接四會市,是肇慶市各功能區緊密連接的主要紐帶,是廣佛肇經濟圈的重要發展腹地,是珠三角聯通大西南各省區的重要交通節點。
2012年,廣東省發改委印發《廣東肇慶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2-2030年)》,提出肇慶新區要建設國家低碳綠色發展示範區、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肇慶市行政文化中心,助推肇慶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區域合作,加快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助推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肇慶新區圓滿完成了“三年打基礎、八年見新城”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現代新城雛形初顯,產業發展破局起勢。
肇慶新區、鼎湖區聚焦“3+2”產業定位,致力於做強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兩大主導產業,做優食品飲料、文旅康養、現代服務業三大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先進製造與現代服務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電子資訊產業方面,產業集群初具規模,聚焦光電顯示模組、線路板等電子元器件製造業,引進喜珍電路、愛晟電子、四海光電、德星微電、晶鴻電子等高新技術企業。
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方面,產業鏈體系逐步形成,圍繞寧德時代、小鵬汽車等龍頭企業,引進了多家汽車和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優質企業。目前已落戶常熟汽飾、長春派格、襄陽光瑞等小鵬汽車內外飾件核心供應商,深圳吉陽、寧波震裕、日信精密等寧德時代設備及結構件核心供應商。
食品飲料產業方面,擁有元氣森林、鼎湖山泉、亞洲汽水等一批重點企業,同時圍繞粵電熱電聯產、天慶冷鏈等項目的優勢配套條件以及鼎湖好山好水的環境資源,加快建設食品飲料產業園。瞄準盼盼、麥王、奧利奧等一批優質企業實施精准招商,引進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食品飲料產品和知名企業。
文旅康養及現代服務業方面,集聚了肇慶新區硯陽湖公園、肇慶喜來登酒店、肇慶華僑城卡樂星球文化科技體驗區、肇慶萬達國家度假區、肇慶市兒童公園等一批文旅項目,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肇慶正大國健康複醫院等一批康養項目,未來將深化環鼎湖山旅遊帶建設,推動企業精心打造更多A級景區、創意街區、大型商圈、特色民宿產業集群,豐富旅遊新業態。
肇慶新區享有市級經濟許可權,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三個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產業共建等“疊加紅利”,獲得政策傾斜、項目傾斜、用地與環保指標優先安排,政策優勢凸顯。
交通便捷。高鐵方面,南廣、貴廣高速鐵路在肇慶東站交匯,高鐵30分鐘直達廣州,60分鐘直達深圳,80分鐘到達香港西九龍。高速公路方面,廣賀、廣昆、廣佛肇、珠三角環線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轄區內任何位置10分鐘內即可到達就近高速出入口。廣佛肇城際輕軌建成通車,快速融入廣佛一小時經濟圈。航空方面,肇慶新區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僅需45分鐘,到規劃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僅需25分鐘。水運方面,肇慶境內220多公里的西江是聯通珠江和大西南的“黃金水道”,位於肇慶新區的肇慶新港是國家二級內河港口,常年可實現5000噸貨輪通江達海。
可開發土地資源豐富。肇慶土地占大灣區總面積近26%,土地開發強度僅6.5%,可釋放土地達1700多平方公里,能夠為項目提供連片可開發的廣袤土地。2021年以來共整理土地約3.9萬畝;2016年至今累計新建成和盤活改造工業廠房面積約407.5萬平方米。
人才儲備充足。肇肇慶新區轄區內有普通高校5所,學生85149人;高等職業院校5所,學生48106人;中等職業院校16所,學生72524人。學生人數規模在全省前列,可以為轄區企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人才隊伍支持。
投資成本低。工業用地基準地價區間約為18萬元/畝-55萬元/畝,比珠三角核心區低約65%,標準廠房月平均價格10.1元/m²;城區一手房均價7600元/每平方,只有深圳的1/9;水價、電價、氣價也比大灣區城市有成本優勢;最低工資標準為1720元/月。配套220千伏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
平臺官網地址:http://www.zqxq.gov.cn/
微信公眾號:肇慶新區發佈
聯繫電話:0758-258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