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横琴新产业:中医药的品牌化之路

2022年09月15日 来源:南方+

[ ]

  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公布,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勾勒蓝图。在横琴方案明确的合作区发展“四大任务”中,其中之一是发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如今,横琴方案印发一周年,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近况,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新产业·大未来”系列观察文章,敬请垂注。

  灵芝、鹿茸、中洋参、羚羊角……走进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称“产业园”)科研总部大楼,古色古香的活字印刷式幕墙,错落有致地镶嵌着珍贵的中药标本,向来访众人诉说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发展的四大新产业之一,并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成立一年来,随着产业配套和政策环境的日趋完善,聚集效应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粤澳两地的中医药企业选择横琴。截至目前,上述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228家,其中通过产业园平台培育的澳资企业57家,占注册企业的四分之一。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是横琴承载的重要使命。如今,在合作区,“中医药+科技”氛围越来越浓,粤澳正携手打造具有合作区特色的中医药品牌。

01 主体 粤澳药企加速扩容提质

  “每一种植物都有结晶温度曲线,创造适宜环境可进行结构重组,晶体能够做到三秒即融,被人体高效吸收。”在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分子态(横琴)”),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现代中药制剂的生产原理。

  分子态(横琴)是粤澳合作现代中药先进制造企业的代表之一,拥有澳资背景,技术专利源自中科分子集团。合作区成立以来,该企业基于工业4.0自主开发的现代中药无人工厂生产线,将中药材原材料完成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化,已经实现规模化营收。

  所谓分子态,是指一种针对植物多组分的分子定向提取技术。从化学角度,万物由分子构成,当达到一定临界点,分子会被激发态,变得自由且高能。分子态(横琴)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摆脱传统切片、研磨成粉的生产方式,研制出第五代全组分分子级植物萃取,2克既能达到传统中药10天的剂量,不仅保证口感,还大为节省场地成本。

  “今年下半年,我们在琴澳对接区域建设一个生产基地,招聘粤澳两地人才,后续还将把横琴这边的技术成果转化到澳门,反哺澳门的产业发展,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分子态(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管刘佩泳说。

  另一边,作为合作区的中医药大厂,广药集团的发展势如破竹。一年间,其不仅建成了澳门首个GMP标准中药厂,近期还成功获得澳门首个中成药口服固体制剂(含外用药搽剂)制造准照,支持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广药集团依托澳门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中药产业转化联合实验室顺利揭牌,并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设立医药产业孵化平台,将在横琴打造现代中药研究成果走向产业转化的示范案例,推动琴澳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边是内地企业透过合作区的平台,融入“澳门元素”,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一边是澳门本土企业积极融入内地市场,探索出岛新销路。 

  张权破痛油是一个享誉澳门的传统中药品牌,用以缓解跌打碰撞造成的身体伤痛。早在几年之前,张权破痛油已经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帮助下,在莫桑比克上市销售。而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区的深入建设,传统澳门药厂更在内地找到了新机遇。

  不久前,张权破痛油已经获得首批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内地上市的证书,在内地药房已有销售,企业亦扩建新厂房,将年产能从130万瓶提升至300万瓶。澳邦药厂也早已提交港澳中成药申报内地上市注册申请。“申请大概会在9月或10月获批。”澳邦制药(横琴)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帝恒透露。而在多年前,两家澳门药厂都早已在横琴布局。

02 平台 国家、省级科研中心进驻

  产业链的搭建,既要有活跃的市场主体,也要有完备而专业的平台支撑。在合作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是中医药产业最大的孵化平台。

《横琴方案》提出,在澳门注册的中医药产品可以到产业园生产,并且在产品包装上标识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意义的政策。早在2011年,《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产业园成为该框架下首个落地横琴的项目,由澳门和横琴共同组建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是澳门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经过前期的沉淀,园区孵化区在2018年底落成后,目前已注册228家企业,其中通过产业园平台培育的澳资药企近60家。”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透露,园内企业涵盖中医药、保健品、医疗服务等领域。近年来,广药集团、丽珠圣美、天祥集团、碳云智能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地。

图片

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产业园始终遵循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初衷。”上述负责人介绍,除了培育孵化企业外,产业园还为6家澳门企业提供了从药品、保健食品等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等技术升级等提供支持。其中,帮助一家澳门企业研制的中药同名同方药已获得澳门上市许可。

在业内企业相继进驻后,不少研发机构也陆续启动,校企联动也是园区平台发展的一大特色。

嘉亨(珠海横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嘉亨医药”)药物研究院是合作区成立后,迎来首个入驻产业园并正式运营的研发平台,该研究院院长陈承瑜介绍,其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研究院还获批设立横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首个澳门籍中医博士后已进站。

今年6月,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大品种培育分中心)、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横琴中心)在合作区揭牌,同样落地嘉亨医药。“依托两个中心,嘉亨医药在扩大中药产业规模的同时,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澳门中药创新发展新示范。”嘉亨医药总裁曹智铭说。

  如今,在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合作区,不少企业、研究机构、高校都在尝试新的探索。借助专业平台,合作区还将“进一步扩大扶持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中药研发等环节,并鼓励对中医药(天然药物)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产品研发,促进粤澳产业合作提升和产业创新转化。”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03 前景 高端人才推动中药国际化

  合作区成立以来,招才引智始终置于优先选项。中医药产业也不例外。

  去年底,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在横琴举行,这场高水平的国家级人才盛会,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近100家参会,中大、暨大、澳大、北师大等8所高校校长、4名院士莅临现场,250余名博士博士后对合作区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陈承瑜也是众多投身合作区事业的博士后中的一员。过去一年,他所在的企业获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的B证,这背后正是专业团队的努力。

  据他介绍,在内地销售药品需申请批件,为了达到批件要求,药企需具备完备的生产配套设施,例如厂房。这对初创型企业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我们要配套建一个药厂,这里面投入就很大。获得B证后,我们只要保证有一个实验室或一套体系文件,就能证明有能力推进完成药品生产的全周期过程。”陈承瑜说,申请过程中,合作区给予了企业政策法规的指导,让审批得以顺利完成。

  借助合作区的相关政策,该企业今年招收了第一名澳门籍博士后。下一步,希望通过澳门中医药管理法,以同名同方药的方式,让产品在澳门上市。

  筑巢引凤之余,如何真正意义上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是合作区中医药事业的一大关键。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中药工业全年营收6196亿元,较上年下降4.9%;全年利润744亿元,较上年下降1.5%。对此,有分析报告指,中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是中药产品走向国际仍有阻碍。

  得益于澳门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以及广东的创新研发基础,目前合作区中医药在创新研发和国际推广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践经验。

  此前,合作区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就通过开展国际教育培训,拓展了葡语国家中医药市场。以澳门为窗口、莫桑比克为试点,横琴创新推出“以医带药”的国际化推广模式,并在佛得角及周边国家复制推广。

  与此同时,通过商贸对接会、政府间合作等,合作区中医药企业已在莫桑比克取得九款中药的注册批件,在巴西市场帮助国内七款中药产品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乘着合作区的政策东风,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亦将踏破千重浪,在海内外擦亮中医药的横琴名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