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动态

探索跨境金融改革 深港如何打造内外循环“衔接带”

日期:2022-06-29 来源:南方日报

P020161218451562919524.jpg

“深港通”为两地投资人带来了跨境投资的机会。

P020220521692381325023.jpg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会点,深圳具备市场、制度、人才、资本等方面的扎实基础,也肩负着先行示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

  双循环中的深圳,跨境金融如何先行先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认为,香港有完整的离岸市场制度体系,而深圳是人民币在岸市场体系,大湾区既有离岸也有在岸,且是将这两个市场衔接的最关键区域,也就是双循环的衔接带。

  肖耿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外循环的衔接带,也是制度多样化与创新的沃土。面对资本账项的管制,深港可以突破传统思路,通过制度创新,共同打造一个“特区中的特区”,加强深港合作,探索跨境金融的先行先试。

  破解瓶颈▶▶建议深港之间建立深度合作试验区

  在肖耿看来,跨境金融的推动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资本账项的管理是全国性的,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本账项的开放都可能会影响到全国资本账项的开放。

  像沪港通、深港通、ODI、QFI都是全国性而且是由中央监管部门直接控制的创新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并没有太多特殊的优势。

  此外,深圳毗邻香港,而香港已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离岸经济体,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堪比伦敦、纽约、东京。“在现有情况下,深圳要想赶超香港,我认为有相当大的困难。”

  肖耿指出,中国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在岸的经济体,中国跨境金融的开放是以资本账项管制和外汇管制为前提的,在这个限制条件下,中国跨境金融的经常项基本都已开放,只有资本账项还没有开放,就是因为有中央监管的严格控制。

  “这么多年来,各个地方都想做跨境的资本账项开放,但没有一个地方取得成功。”肖耿认为,在这种限制下,深圳发展跨境金融一定要突破传统思路,依托制度创新与香港深度合作。

  “在地理位置和制度创新方面,深圳比上海、海南等其他地方都具备特殊的优势。”肖耿指出,香港目前有竞争力、有可观利润的主要是股票上市集资功能,近年的集资体量超过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之和,也超过美国所有的交易所之和,反映了香港是创造及存放中国离岸金融资产的最佳平台。一直以来,对离岸形态的中国金融资产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肖耿分析认为,深港两地在解决内外循环的衔接方面存在一定瓶颈。香港和深圳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制度体系,就像用不同的电压系统,需要的是电压转换器,而不能直接联通。粤港之间的协作发展,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在离岸经济体和在岸经济体严格区分下才能进行。

  在肖耿看来,大湾区金融业现在很多合作项目是推“互联互通”,本质上是把离岸和在岸连通起来,这个需要做,但联通程度有限,因为这两个体系是不可能彻底打通的。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肖耿认为,从制度创新和顶层政策设计角度看,需要让香港的体制跟内地的体制在粤港澳大湾区也就是在深圳、珠海、广州这些香港周边城市,并行、叠加、衔接,允许两套制度体系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同时运作,这就不可避免有叠加效应,有叠加才能真正衔接。叠加的机制是将监管思路从传统的行政区、物理区为基础的监管,转化为对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的精准监管。

  “深圳可以考虑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和深圳的前海、河套、香蜜湖地区之间打造一个‘特区中的特区’,建立深度合作试验区,形成一个中国内外循环的‘衔接带’,探索跨境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从而解决目前资本账项改革面临的瓶颈问题。”肖耿说。

  深度合作▶▶打造“特区中的特区”形成内外循环的“衔接带”

  肖耿把深港之间深度合作打造的“特区中的特区”,形容为内外循环的“衔接带”。有了这个“衔接带”,跨境业务即使在资本账项严格管控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好。离岸的业务可以到香港的北部都会区试验区,在岸的业务可以到深圳的前海、香蜜湖等试验区。

  在肖耿看来,通过对市场主体进行精准监管,并允许双监管体系并行、叠加、协调,深圳允许香港符合资格的机构,比如一些学校、医院、银行、福利机构,在这些深度合作实验区完全按照香港的监管、香港的体制来运作。这些香港企业的税收可以归香港,而内地城市可以获得房租、当地配套人员的就业,以及由香港企业带来的国际化商业生态环境。

  “这个顶层政策设计思路如果能够落地,可以颠覆性改变整个香港和深圳的产业结构、竞争力和亲和力,吸引很多跨国公司落户深港之间的‘内外循环衔接带’,带动深圳和香港产业的整合与复兴。”肖耿说。

  “通过建设‘特区中的特区’,让香港的体制跟内地的体制在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并行、叠加、衔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肖耿说。在他看来,这种新思路避免了各地只顾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创造了一个互补多赢的、制度性的深度合作发展新模式;同时,通过深港深度合作试验区的搭建,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持下,把深圳打造为高水平的全国金融中心城市。

  ■观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外循环的衔接带,也是制度多样化与创新的沃土。

  ——香港和深圳是两套不同的制度体系,就像用不同的电压系统,需要的是“电压转换器”。

  ——深港之间,可以打造一个“特区中的特区”,形成一个中国内外循环的“衔接带”,探索跨境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采写 谭冰梅

  摄影 朱洪波

  策划 甘雪明

  统筹 曲广宁 张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