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还有一年,深圳距离先行示范区2025目标还有多远?

2024年08月20日 来源:南方+

[ ]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

  五年来,深圳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奋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经济总量达到3.4万亿。2024年上半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7302.22亿元,同比增长5.9%,总体运行平稳。

  按照《意见》中的目标,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构建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圳究竟高在哪?目前,距离这一2025目标只有一年,深圳完成的情况如何?还有哪些有待提升?让我们从数据中寻找答案。

  经济实力:GDP进入全球城市前10

  2023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46万亿,增速达到6.0%。

  3.46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深圳一个城市的经济体量超过了全国一大半的省份,进入全球城市GDP排名前10名。

  增速6.0%又是什么概念?这说明深圳在整体高基数的基础之上,依然持续保持着高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从横向对比上来看,深圳已经不是第一次在GDP进入全球城市前10名。

  2023年1月21日,深圳发出“致广大市民朋友的拜年信”中提到,过去的一年(2022年),深圳加快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深圳经济在全球城市排第10位。

  从纵向跨度上看,从2019-2023年,深圳GDP年均增长5.1%,增速高于广州(4.6%)、北京(4.3%)、上海(4.1%)等其他一线城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由2019年7355.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近万亿元(9921.7亿元),年均增长7.8%,高于全国(4.0%)、全省(3.3%)。

  可以说,深圳过去5年在经济发展上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不仅成为国内第三个GDP越过3万亿大关的城市,更在高位上持续迈进,稳居全球城市前10名。

  发展质量: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个个科创园区、一幢幢科创高楼拔节生长。目前,已经有16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在河套加速落地。

  “小河套”释放“大能量”。蓬勃发展的河套只是深圳日益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深圳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塑造了以新能源汽车、新兴储能、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孕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都”。

  为什么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此之强?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名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占GDP比重5.81%,仅次于北京,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9%,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深圳的科技创新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形成了独到的“打法”。在深圳,创新有“6个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94.9%。

  并且,深圳的研发攻关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从企业,到高校、科研院所,再到新型研发机构,汇众智、聚众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力的主动选择。

  深圳还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自2020年实施以来,已累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6000多项。

  目前,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7万家。2023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深圳坚持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国最吸引人才的城市之一。

  公共服务: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从憨傻可爱的《熊出没》到真情感人的《奇迹·笨小孩》、从风靡全球的舞剧《咏春》到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并霸榜收视率的电视剧《青春之城》……这些出圈出彩的文艺精品背后,都和深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来,文化“霸总”深圳接连“搞大事”,不仅向全国输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还承办了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等重磅活动。这个多元开放、内外兼修的城市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肌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高品质的平台,培育发展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一系列重大文化设施先后落地,文化新空间、新场景不断涌现。

  一直以来,深圳朝着民生幸福标杆的方向,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2019—2023年,深圳联合相关部门完成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8.4万个、病床位1.86万张,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0.65万套(间)。

  还记得深圳姐妹花王柳懿、王芊懿在巴黎奥运摘金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吗?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深圳人的运动空间着实丰富。一直以来,深圳坚持高效利用土地,打造市民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空间,“十四五”以来,体育场地面积从2431万平方米增加至3966万平方米。

  “清透的蓝天,绚烂的晚霞,是写给深圳人最美的情书”“抬头仰望,顶级‘深圳蓝’不需要滤镜”……近段时间,深圳市天气晴热,但天空美上热搜。深圳人的朋友圈,持续被蓝天霸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深圳的亮丽城市名片。

  近年来,深圳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让市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感受到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自有监测以来首次出现全年“零”灰霾;今年1-6月,深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4,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

  (策划 甘雪明 统筹 曲广宁 撰文 崔璨)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