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东莞松山湖:全链条支撑制造业做优做强

2022年12月21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平台扎实推进,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近年来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并始终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岁末年尾,本应为“收官”的季节,但松山湖却是一片热潮涌动。12月20日,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简称“挑战赛”)现场赛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办。这项立足服务东莞企业技术创新,面向全国对接创新破局者的国家级赛事,将在东莞全市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本届挑战赛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紧扣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共挖掘企业技术需求268项、公布165项,征集解决方案150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30项,以全链条支撑推动东莞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国家级赛事平台为牵引

  强化城市创新驱动力

  赛事启动、赛事培训、需求挖掘、需求分析、需求对接……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挑战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邀请了9位“挑战者”参加12月20日举办的现场赛,将赛事推向最高潮。期间,挑战者围绕东莞市常正管道燃气公司、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以及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3家企业所提出的技术需求,共分为3组分别开展现场路演。专家评委结合挑战者的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先进性、方案可行性、技术成熟度等因素进行现场提问及评分。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东莞理工学院马宏伟团队、华南理工大学李红强团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付莹团队获得卓越奖;中北大学潘宏侠团队、东莞理工学院李坤泉团队、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林浩然团队获得杰出奖;西安理工大学陈文革团队、宁波新昱稀材科技有限公司付亚波团队、大连理工大学陈宗宁团队获得优秀奖。

  “参加挑战赛对我们科研选题起到导向作用,同时还能与相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相互学习,锻炼队伍,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平台、交流平台。”东莞理工学院马宏伟团队成员张伟伟表示。

  作为国家级赛事平台,中国创新挑战赛通过“揭榜挂帅”“引才比武”的方式,提高产业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分别在广州、东莞、韶关、惠州、阳江、湛江6地设立分赛,激发澎湃创新动力。东莞赛区则由松山湖管委会、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

  这是挑战赛落户东莞松山湖的第三年,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起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常态化合作机制,继续优化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机制,让各类科技人才和技术成果在松山湖“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东莞通过连续承办多届创新挑战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文剑表示,未来,东莞将继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挖企业行业创新需求,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以立足“双万”为起点,以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市为目标,以助推广东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强省为使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赋能。

  根据安排,本届挑战赛为现场赛的获奖团队颁发了现金奖励。同时,在挑战赛过程中促成供需双方达成技术合作意向的,组委会也将对签订意向合作协议的揭榜团队进行现金奖励。

  对于成果对接落地松山湖的相关项目,组委会将根据东莞及松山湖出台的相关人才政策、科技政策进行奖励扶持;并从支持个人、支持团队、扶持企业、支持创业4个维度上,专门定制了配套奖励措施。

  企业转型升级为导向

  产业纵深发展之处开辟新赛道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在本届赛事中,东莞松山湖赛区共促成供需双方签订意向合作协议30项。20日活动期间,还有东莞市龙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分别与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相关创新团队进行供需双方合作协议签约。

  “当前公司有大批量订单需求,希望通过挑战赛对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资源,一起解决技术难题,以降低生产成本。”东莞市龙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敏毓表示。

  据介绍,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市龙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组装于一体的FPC制造型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电池动力管理系统、医疗等方面。本次挑战赛中,该公司挂出了“面向6G通信的加热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技术需求,希望解决国产基材应用相对较少的难题。

  “期待能与专家团队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同谋求发展新机遇。”东莞市常正管道燃气公司总工程师闫俊介绍,当前公司所提出的“实现长距离埋地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开发”的需求已获得多个创新团队的积极响应,挑战赛为企业攻关技术难题提供了极大便利。

  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东莞松山湖赛区首次将技术需求征集范围扩大至东莞全市,紧密结合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需求,共挖掘了来自150家企业的268项技术需求、公开发布165项,完成对接技术需求86项、分析论证100项、征集解决方案150个。

  除了扩大参赛范围,今年赛事还通过专利开放式许可,进一步牵引企业技术需求。此外,计划依托松山湖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相关职能,加快打通科技金融服务链条、提高科技金融整体服务效率,推动供需对接成果落地转化。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东莞松山湖赛区持之以恒的坚持。时间回到2020—2021年,在第五、第六届挑战赛中,东莞松山湖赛区亦可谓硕果累累,在技术需求数量与对接成效上,连续两年均为广东赛区第一。其中,2021年共计促成企业和挑战团队签订意向合作协议30项,意向金额达8730万元。

  例如,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的宏川智慧是挑战赛的受益者之一,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码头储罐综合服务、化工仓库综合服务、中转及其他服务、物流链管理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由于第三方石化仓储行业库区运营安环要求高以及经营品种变化多等特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持续致力于安全性、环保性的提升。因此,宏川智慧也曾通过挑战赛与来自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的创新团队对接,最终解决了非紊态无组织废气收集、石化仓储行业废气高效治理工艺选型等技术方面的需求,有效减少了VOCs排放。

  “通过前端的预处理,可收集轻组分物料,仅单个库区每年即可减少向环境排放VOCs污染物100多吨,每年可节约物料损耗成本数十万元。同时,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监控、快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有效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宏川智慧环保总监吴冠明表示。

  “揭榜挂帅”为支点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

  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往往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挑战赛的举办,无疑让不少科研团队少走了“弯路”。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付莹团队今年是第二次作为“挑战者”参加比赛,结合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提出的“超低损耗石墨烯铜导体研发”需求分享团队的解决方案。“通过挑战赛‘揭榜挂帅’,可以让团队更加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行业痛点,有助于打开科研思路,指引团队前进的方向。”付莹表示。

  东莞松山湖赛区自2020年举办以来,已为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建立了良好的对接机制,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创新平台。“挑战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既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能帮助团队了解市场需求,更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产品的应用以及普及,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作为本次“揭榜”创新团队负责人之一,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表示。

  创新团队的多次积极参与,既基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需要,也离不开对挑战赛多年来取得系列成果的认可与信任。

  其中,今年10月公布的2022年创新东莞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4家单位共同申报的“有色合金真空净化一体化成形技术及应用”项目位列一等奖。相关技术正是2020年宜安科技通过挑战赛提出的“高强高导压铸铝合金”技术需求,最终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付莹团队合作研发了技术解决方案。此后,双方还进一步合作,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共建了“广东省功构一体化轻金属材料先进成形企业重点实验室”。

  因为挑战赛打响了知名度的创新团队还有很多。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徐维超则谈到,团队通过参加2020年东莞松山湖赛区揭榜比拼,目前已与多个国内知名厂家进行协同和合作研发,在促进技术提高的同时,还获得了广东省发明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前是我们找企业,现在是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无论在基础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我们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他说。

  如今基于挑战赛,实施单位还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成立了东莞理工—博士科技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中心将发挥双方各自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地方企业技术需求对接、知识产权运营、产业政策研究等相关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及资源整合工作,共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地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也正如本届参与揭榜的东莞理工学院材料学院李坤泉团队负责人所说:“对于高校的科研团队而言,大家除了希望通过相关赛事对接市场需求外,还希望政府部门能在未来合作中,重点支持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例如,在资金、制度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孕育良好的创新土壤,汇聚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为活水

  全链条发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松山湖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中,挑战赛作为重要创新对接平台,与东莞松山湖携手三年,同频共振,加快完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支撑。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当前,“双万”新东莞迎来大湾区“黄金内湾”的新机遇,正加速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世界工厂”加速蝶变。

  今年4月,东莞实有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同比增长10.89%,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今年8月,广东印发了《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一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推进。

  经梳理发现,挑战赛挖掘的技术需求主要集中于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重点聚焦行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共性、前瞻性技术难题,切实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之需,顺应城市产业变革之要。其中,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松山湖正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此外,三年来,挑战赛通过“揭榜挂帅”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架起对接的“桥梁”,挑战者中既有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等创新团队,松山湖本地的创新力量也占据了重要席位。其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等的创新团队多次参与挑战。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松山湖加速构建起的创新生态链条,为挑战赛的高水平举办培育了肥沃土壤。如今,松山湖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还有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正加快建设中,从源头创新上担起提升大湾区创新能级的重任;多年来,松山湖通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立近30家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企业培育等领域,硕果累累;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东莞理工学院等迅速跻身全国地方高校第一方阵的学校,还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不断推进……

  扬帆再起航。当前,广东省进一步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这对于东莞及松山湖科学城而言,都是时代的“必答题”。创新挑战赛这座连接创新供需两端的“桥梁”,也正孕育着更多新的发展力量。

  (撰文 张珊珊)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