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IFF2022全球年会在南沙闭幕 谋划大湾区枢纽升级路径

2022年12月06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12月4日在广州南沙闭幕,多个国际组织、多国财经政要和世界著名企业负责人出席年会畅谈全球政经热点话题,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升级发展颇受关注,与会嘉宾为南沙找到三大发展环境潜力,为大湾区谋划金融和航运枢纽升级路径。正如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所言,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广阔,亟待抓住新动能、新金融、新机会跨越式发展。

  激活南沙发展三大环境潜力

  在本届年会上,嘉宾往往围绕全球格局和变化趋势开展讨论,而作为最终落脚点的突围路径,则都聚焦在新增长点上。本届年会举办地广州南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新增长点。

  如果说国务院今年6月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描绘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那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欧阳刘兵关于南沙当前开发强度的介绍,则让人充满遐想,南沙可开发建设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强度仅为23%,而计划到2025年经济总量要达到3000亿元。

  如何激活南沙这个新增长点?本届年会初步讨论,得出南沙需要激活三种环境潜力。

  普华永道中国广东市场主管合伙人王斌提出营商环境潜力,她近期在南沙三个启动区、蕉门河等地调研发现,广汽埃安、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比亚迪等企业都聚集在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南沙如能利用地理优势打造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的完整产业生态试验区,将有望助力广东支柱产业升级。而南沙在庆盛启动区打造的港人国际生活区、港人学校等生活配套环境,是比税收优惠更为实在的人才吸引力,南沙的产业升级天然带有国际影响力。

  在南沙投资的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认为,南沙具有巨大的产业环境潜力。小马智行目前在中美两国积累的1700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中,60%是在南沙完成的。莫璐怡发现,未来五年将是自动驾驶的重要产业化转型期,中美两国的企业均占据行业技术最前沿。在自动驾驶领域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当下,如果南沙能率先完成相关标准制定,其形成的产业环境将有利于迅速抢占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机遇,吸引整个上下游产业投资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正在筹建。”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则透露,下一步将为南沙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发力重点是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一方面,争取落实更多有利于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政策试点,在南沙设立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在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建设资管走廊,全市“一盘棋”合力共建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

  目前,南沙大力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发展,建设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期货产业园,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约130亿元,同比增长14.3%,已经落户金融企业近7000家,一个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枢纽正在成形。

  促大湾区金融和航运枢纽升级

  国际金融论坛(IFF)在广州已成功举办五届,不仅日益成为促进全球经济与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和广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相得益彰。

  在这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和航运枢纽如何升级发展,成为了本届年会讨论的热点。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为大湾区金融枢纽升级规划了金融科技、创新资本、绿色金融、人民币资产配置、金融制度创新五条路径。

  他建议广东、广州与港澳共同制定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大湾区核心城市金融科技发展的定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数字金融产业集群和应用场景生态体系;同时探索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创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他还提出,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应积极争取提升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积极培育和发展碳市场,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发展跨国企业财资中心,依托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等平台探索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领域商事争议解决机制。

  “制造产业转移给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带来了市场基础和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利明则看到大湾区航运枢纽升级发展的制约,他说,近年来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但大湾区港口以城市为界难以协同,港城矛盾日益显现,面对体量巨大的港口群,必须进行结构调整。

  “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辐射全球的超级航运枢纽。”余利明直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是我国内外经济循环的战略支撑区域,共建辐射全球的超级航运枢纽,不仅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国家全球资源调配能力的关键所在。

  他这样描绘这个超级航运枢纽的建设路径,以港珠澳大桥为界,划分大湾区港口的内湾与外港,在外港规划大湾区辐射全球的超级航运枢纽综合体,黄金内湾在港珠澳大桥以内100公里聚焦港口存量优化调整和港城协调布局,以腾出空间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实现产业优势互补。黄金外港在港珠澳大桥以外50公里,借鉴新加坡和上海洋山港经验,由国家主导规划,形成自动化、智能化、超现代化集港口航运临港工业和港口生态圈为一体的超级绿色航运枢纽综合体。

  全球重心东移

  提升大湾区发展动能

  不论是激发南沙发展三大环境潜力,还是让大湾区金融和航运枢纽升级,均需要有足够的发展动能支撑。

  本届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从世界重心东移的角度,提出下一步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动能的机遇所在。

  他认为全球重心至少正在发生三种东移。第一个是全球需求的重心在东移,从过去市场总是依赖美国和欧洲,东亚更多是给世界提供制造环节和劳动力不同,未来15年,随着中国的扩大内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有可能接近美国,中国甚至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需求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第二个是全球工艺重心的东移,在东亚生产网络发生重大转型、东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下,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整个地区均将推动实现技术的本地化、人才的本地化、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

  第三个是全球创新重心的东移,最新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预测全球创新格局的东移将是未来全球的科技集群和创新的明确趋势。

  在汇丰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承接全球重心东移,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依然具有成本优势,大湾区的工程师、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还是远低于韩国、新加坡和日本,每年新增中高端人才的数量还具有规模优势,因此在中高端人才方面仍然可以发挥低成本的优势。

  (记者 苏力 任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